公司员工是否存在违法行为?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7-06 18:31:58 120 人看过

公司犯罪,员工不一定有罪。应辨析是单位犯罪还是员工个人犯罪。如果是单位犯罪,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只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如果是员工个人犯罪,单位涉及犯罪的所有人员会被按照共同犯罪处理。

公司员工犯罪要公司承担吗

员工违法企业不一定有责任,如果员工是因为执行工作任务违反法律规定,造成他人损害的,企业要承担侵权责任,员工自己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或者刑事责任。如果他是某主管或直接负责人等,而他的行为可能是公司意志的体现,那可能构成单位犯罪,那单位肯定也要被判处罚金的

《刑法》第三十一条

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三百九十六条

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08日 00:4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有期徒刑相关文章
  • 裁员是否存在违法行为?55岁员工如何维权?
    55岁公司裁员不违法。单位有权利在一定情况下进行裁员,但是裁员的条件是受到法律的限制。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公司裁员如何自保如果单位是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要求支付赔偿金。如果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符合《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情形,则不用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如果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则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如果有关赔偿事宜无法与单位达成一致意见,可以在被辞退一年内申请劳动仲裁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
    2023-07-03
    373人看过
  • 催收员是否存在违规行为?
    单纯的电话催收不犯法,犯法的是下面几种:一、辱骂他人辱骂行为从而引起肢体冲突是常见的,所以在催收过程中,双方尽量态度平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讲道理。禁止骂人。二、拘禁有不少人还存在欠债还钱,天经定义的观念,从而当别人欠债不还时,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方式来取回欠款,甚至有可能触犯非法拘禁罪。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但绝不允许用非法的方式来保护。三、肢体冲突催收一般都是面对面的方式进行。当发现对方发生肢体冲突的情形,要尽量避开。若没有办法避开,进行适当的正当防卫,后续交由警方来处理。无正当理由,催收员行使暴力还是客户行使暴力,都是违法的。四、变卖客户的财产,收取客户的现金在催收的过程中,无论是拖车还是收取客户的财产,任何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东西都需要向公司进行报备,等待客户协商处置的方案落实。未经客户同意,不得随意处置财产。私自收取客户现金不入账,可能会引发职务犯罪。变卖客户财产,收取客户现金的行
    2023-07-04
    158人看过
  • 是否存在要求成员购买工作服的违法行为?
    不合法。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包括工作服),不能要求员工自己出钱订制。但这里的工作服应当限于用人单位统一要求的情况,如果用人单位没有统一要求,劳动者可以自愿选择的,订制费用可以由劳动者负担。工作服扣钱合法吗用人单位从工资中扣除服装费是不合法的。劳动者在职期间,用人单位给劳动者提供工作服,视为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条件,所以提供工服产生的费用应当由单位承担,劳动者不需要承担,单位因此在劳动者工资中扣除工服费的是不合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四条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2023-07-05
    150人看过
  • 高利贷是否存在违法行为
    高利贷是否违法要根据具体情况看,具体如下:达到一定数额标准的高利贷构成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以贷款为目的,取得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构成高利贷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欺诈手段非法集资,构成集资欺诈罪;高利贷容易导致非法拘禁、绑架、伤害、欺诈等刑事犯罪;私人中介机构和个人合法收入自有资金高息贷款属于私人贷款行为,发生贷款纠纷,属于民事调整范畴。私人放高利贷是否违法私人放高利贷不合法。私人放高利贷既不是犯罪行为,也不是合法的民间借贷。如果私人放高利贷触犯了刑法,还会受到相关的刑事处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自然人之间借款的,视为没有利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
    2023-07-02
    176人看过
  • 操盘手是否存在违法行为?
    私自买卖外汇、变相买卖外汇、倒买倒卖外汇或者非法介绍买卖外汇数额较大的,由外汇管理机关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金额30%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违法金额30%以上等值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操盘手合法吗并不违法。操盘手是个新词,它是随着股市的开启而走进中国人生活的。它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经济的变化。操盘手不是炒手,他们是不炒单的,因为主力资金不需要炒单,他们做的是趋势,他们的目的是控制盘面而不是靠微小的点差来积累盈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五十条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
    2023-07-03
    449人看过
  • 员工存在双重用工是否违法
    双重劳动关系,指同一劳动者在同一时期内与两个不同的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多重劳动关系,指的是同一个劳动者,在同一个时期内,与两个以上的彼此不同的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九条规定: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可以与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但是,后订立的劳动合同不得影响先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履行。本条规定了允许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存在双重或者多重劳动关系。一、双重劳动关系如何处理双重劳动关系指一个劳动者同一时期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根据理论,劳动者一般只能与一个用人单位建立劳动法律关系,隶属于一个用人单位,由该用人单位为其缴纳社会保险、建立人事档案。其他单位也不可能同时为该劳动者重复建立人事档案、重复缴纳社会保险。从《劳动法》第三十九条、第九十一条、第九十九条等规定可知,如果新用人单位招用了与原用人单位未解除或的劳动者,造成原用人单位经济损失的,劳
    2023-02-15
    222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有期徒刑
    相关咨询
    • 公司不发绩效工资是否存在违法行为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7-05
      如果公司是因员工未达到标准而不发绩效工资的,不是违法行为。绩效工资是单位工资发放的一种方式和制度,只有达到一定的标准,也就是任务量,才可以获得绩效工资的。
    • 公司不发绩效工资是否存在违法行为?
      澳门在线咨询 2022-11-11
      如果公司是因员工未达到标准而不发绩效工资的,不是违法行为。绩效工资是单位工资发放的一种方式和制度,只有达到一定的标准,也就是任务量,才可以获得绩效工资的。
    • 导致员工无法提取公积金或,是否存在违法行为
      河南在线咨询 2022-10-17
      存在违法行为,你可向劳动部门申请仲裁
    • 员工存在违法公司是否有直接的责任
      上海在线咨询 2022-12-10
      如果员工违法是指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则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但如果是指个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则刑事责任由员工本人承担。用人单位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追偿。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
    • 员工是否存在违法解除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5-22
      员工存在违法解除。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需要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或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若是不履行通知义务的,属于违反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