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拖欠工资是违法的,可以依据相关法律的规定来提出,不用提前30天,也不用单位批准,可以立马走人。用人单位不但要按时支付工资还要依据相关法律的规定支付每工作一年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用人单位应当在自然月结束的30天内结算工资,超过30天即构成拖欠工资。如果用人单位确因生产经营困难,资金周转受到影响,暂时无法按时支付工资的,经与本单位工会协商一致,可以延期在一个月内支付劳动者工资。延期支付工资的时间应告知全体劳动者,并报主管部门备案,无主管部门的报市或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委托人和受托人可以随时提出解除合同吗?
受托,合同,委托人,解除,委托,损失委托人和受托人可以随时提出解除合同吗?委托人或者受托人可以随时解除委托合同。因解除合同给对方造成损失的,除不可归责于该当事人的事由以外,应当赔偿损失。委托合同是以双方信任为存在的条件,如果一方不守信用,失信于另一方,继续履行合同已无必要,法律赋予了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即只要一方想终止合同,就可以随时解除合同,而且不须有任何的理由。委托合同的一方当事人解除委托合同而造成对方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解除委托合同受到的损害,就委托人而言,通常是受托人未完成委托事务而解除合同,委托人自己不可能亲自处理该项事务,而且又不能及时找到合适的受托人代他处理该委托事务而发生损害的情形;就受托人而言,是指由于委托人在受托人处理委托事务尚未完成前解除了合同,使受托人因不能继续履行义务而少获得报酬。受托人处理事务不尽注意义务,怠于委托事务的处理,委托人无奈而解除委托合同,虽会给受托人造成一定损失,但因解除合同事由不可归责于委托人或者不能完全归责于委托人,委托人对受托人因合同终止而遭受的损失不予赔偿或者只赔偿其部分损失。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
企业工资拖欠问题解除合同期限探讨
350人看过
-
因工资拖欠导致的劳动合同解除:赔偿问题
312人看过
-
仲裁工资拖欠的时间限制
380人看过
-
解除失信被执行人限制的时间问题
128人看过
-
劳动仲裁拖欠工资的解决时间限制
89人看过
-
工资拖欠问题:如何应对劳务合同期间的拖欠?
169人看过
工资即员工的薪资,是指劳动者提供劳动后,用人单位依据国家相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工资可以以时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计算。 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更多>
-
关于合同解除时间间隔的问题香港在线咨询 2022-07-01合同解除的时间限制为: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期限届满当事人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自解除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解除事由之日起一年内不行使,或者经对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四条规定,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期限届满当事人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解
-
解除合同是否适用诉讼时效限制问题新疆在线咨询 2023-12-12合同解除不适用于诉讼时效,只有除斥期间。当事人必须在规定的除斥期间内行使合同解除权。 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的,当事人在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期限内行使解除权。 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的,当事人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解除事由之日起一年行使解除权,或者经对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行使解除权。 自解除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解除事由之日起一年内不行使,或者经对方催告后在合
-
劳动仲裁中拖欠工资的时限问题江西在线咨询 2024-11-09拖欠工资是指单位未按照法律规定的时间或金额支付劳动者工资的行为。这种行为通常属于民事纠纷范畴,可以通过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或法院来解决。如果雇主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式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或者在政府有关部门已责令支付后仍不支付的情况,就可能构成犯罪。
-
员工能否随时解除劳动合同与拖欠工资问题有何关联?青海在线咨询 2024-11-2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订)第三十八条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违反规章制度损害劳动者权益、未提供劳动保护或条件,或者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且损害劳动者权益,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无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如果用人单位使用暴力、威胁或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或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且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劳动者也可以立即
-
拖欠工资解除合同诉讼时限有什么规定广东在线咨询 2022-06-18解除劳动合同后,单位未给与补偿,可以在一年内申请劳动仲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