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于自信过失如何认定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2-07-08 09:43:00 430 人看过

过于自信过失的认定: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主观上存在侥幸,认为自己能够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于自信的过失。因过于自信的过失而导致犯罪的,属于过失犯罪,只有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过于自信过失如何认定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犯罪 第一节 犯罪和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n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23日 18:0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过于自信过失致人死亡怎么办
    对于因过失导致他人死亡的犯罪者,依照我国刑法规定需要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情节轻微,最高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此种犯罪的主观心态主要表现为过失。例如,罪犯对于自己的行为所可能造成的后果,存有过失性的心理状态,这其中包括了疏忽大意的过失以及过于自信的过失两种情况。《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4-05-13
    299人看过
  • 侵权行为人过于自信的过失通常是如何体现的
    侵权行为人过于自信的过失,其表现为侵权行为人知道行为可能会造成危害结果的发生,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根据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条行为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认定过失犯罪的注意事项1、由于事件已经发生,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发展过程已清楚地展现出来,故司法工作人员不应由此逆推行为人能够预见、应当预见。这种做法容易扩大疏忽大意过失犯罪的范围。正确的方法是,从分析行为入手,根据行为本身的危险程度、行为的客观环境以及行为人的知能水平,判断行为人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否预见结果的发生。2、不能因为结果严重就断定行为人能够预见、应当预见。行为人能否预见结果发生与实际发生的结果是否严重,
    2023-06-13
    227人看过
  • 玩忽职守罪中过于自信的认定
    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过于自信的过失也称有认识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一般认为,如果对行为人而言,危害结果的发生不违背行为人意愿,应认定为间接故意;如果危害结果的发生违背行为人意愿,则认定为过于自信。所以,判断危害结果的发生是否违背行为人的意愿是衡量轻信能够避免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玩忽职守罪中,如果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对于其业务过失行为可能引起的危害后果应当预见且实际上已经预见,但是轻信可以避免,以致这种后果的发生,就构成业务上过于自信的过失。除刑法另有规定者外,应按玩忽职守罪论处。由于玩忽职守罪是一种业务过失犯罪,所以,在判断玩忽职守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所持的主观心理态度时,还要充分考虑职务活动的复杂性对行为人意志因素的影响。总之,如果危害结果的
    2023-06-11
    212人看过
  • 过失伤害罪轻伤怎么判如何认定过失
    过失致人轻伤不会被判刑,不属于犯罪。关于过失致人损伤的过失犯罪,我国法律上只有过失致人重伤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两种,也就是不是出于故意而导致他人轻伤的,不属于犯罪行为,公安机关不会立案侦查,被害人一方也无法向公安机关控告、要求公安机关立案处理。一、致人轻伤被刑拘私了还会判刑吗有可能。民事赔偿问题可以协商解决,刑事责任还是要追究的。但取得了被害人谅解,法院在量刑时一般会从轻判处。有两种处理:方案一是公安机关立案侦察,证据齐全后报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最后经法院审判。一旦公安机关予以立案侦查,进入诉讼程序,意味着,国家公权力的介入,意味着国家对于违法犯罪的行为追究刑事责任。公诉案件就不能私了。方案二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属于自诉案件,自诉案件主要还是鼓励和解,原告只要自愿撤诉被告就不必负法律责任,在实践中,如果真的是轻伤,一般只要达成了赔偿协议并执行了,一般不会判刑。法律依据
    2023-03-15
    195人看过
  • 如何认定的过失杀人呢?
    认定过失杀人的要件应当包括: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因过失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3、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4、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其行为的结果抱有过失的心理状态。一、绑架罪犯罪构成要件有哪些绑架罪由以下要件构成: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生命权、人身自由权。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力、胁迫、麻醉或其他打法劫持他人的行为。三、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四、主体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现为方面直接故意,且以勒索他人财物为目的或者以他人作为人质为目的。五、故意伤害鉴定标准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一)主体。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其中,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
    2023-03-09
    202人看过
  • 过失引起火灾如何认定
    法律综合知识
    在我国,如果有人因为疏忽大意引发了火灾事故,那么他将会被认定为触犯了失火罪。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这类行为被视为过失放火,会对他人造成严重伤害或导致其死亡,甚至可能给公共或私人财产带来重大损失。对于此类犯罪行为,法院将依法判处被告人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若情节相对轻微,则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024-04-23
    186人看过
  • 过失犯罪有哪些表现形式?如何认定是否属于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危害社会结果的行为。过失犯罪的特征在于:(1)过失犯罪行为本身蕴涵着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可能性,它是可能危害社会的行为。(2)过失犯罪行为本身是错误行为,即属于不适当的、应当受到谴责的行为。(3)一般情况下,过失犯罪只有在造成了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时刑法才将其规定为犯罪,行为人才承担刑事责任,所以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不是表现在主观意志上,而是体现在客观效果上。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1)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有过失心理;(2)行为必须发生了危害社会的结果,从刑法分则的规定看,这些结果一般都是较为严重的结果。刑法第330条和第332条除外;(3)必须有处罚该类过失犯罪的分则性明确规定。什么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在过失的心理状态下实施的犯罪,是犯罪构成要件中主观方面的一种心理状态
    2023-07-10
    201人看过
  • 过于自信的过失不可负刑事责任吗
    一、过于自信的过失不可负刑事责任吗过于自信的过失是要负刑事责任的,但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法律有规定的罪名主要有重大飞行事故罪、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重大责任事故罪、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重伤罪等。《刑法》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第十六条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二、什么样的过失犯罪才负刑事责任只有法律明确规定过失犯罪,行为人才需要依法负刑事责任。如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所以针对一般的过失犯罪,情节较轻的,且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可以免除刑事责任。《刑法》
    2024-01-26
    455人看过
  • 如何认定过失爆炸罪?过失爆炸罪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一、如何认定过失爆炸罪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引起爆炸,危害公共安全,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的行为。要构成过失爆炸罪,行为人的行为在客观方面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几个要件:(1)行为人实施了过失引起爆炸的行为。如果爆炸不是由于行为人的过失行为引起的,而是由于自然原因或者其他不能预见、不可抗拒的原因引起的,则不成立过失爆炸罪。(2)过失引起爆炸的行为必须危害公共安全,即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3)必须造成严重后果。也就是说必须造成不特定多数人的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公私财产的重大毁损。如果尚未发生危害结果,或者发生的危害结果尚未达到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程度的,则不构成过失爆炸罪。因此,后果严重是构成过失爆炸罪的重要标志
    2023-04-28
    493人看过
  • 单方过失船舶碰撞认定如何认定
    一、单方过失船舶碰撞认定如何认定?单方过失引起的碰撞通常是在航船碰撞锚泊或停在泊位上的船舶,或系泊浮筒的船舶以及浪损等。在航船之间的碰撞,极少由单方过失引起。(过失包括船舶所有人管理上的过失和船舶驾驶上的过失)单方过失引起的船舶碰撞,应由过失方承担损害赔偿,如果波及第三方,过失方还应承担第三方的损害赔偿。二、船舶碰撞责任的构成要件中国《海商法》第165条对船舶碰撞的概念作了基本的界定:是指船舶在海上或者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发生接触造成损害的事故。前款所称船舶,包括与本法第三条所指船舶碰撞的任何其他非用于军事的或者政府公务的船舶。此外《海商法》第170条还规定:船舶因操纵不当或者不遵守航行规章,虽然实际上没有同其他船舶发生碰撞,但是使其他船舶以及船上的人员、货物或者其他财产遭受损失的,适用本章的规定。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中国规定的船舶碰撞概念主要建立在传统的狭义的船舶碰撞概念的基础上,同时又融
    2023-06-06
    107人看过
  • 如何认定逃税罪中的过失
    认定逃税罪的过失可以从下列情况来处理:(1)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对这一类行为比较好理解,与刑法条文修改前的偷税具体手段无大的区别,常见的如:设立虚假的账簿、记账凭证;对账簿、记账凭证进行涂改等;未经税务主管机关批准而擅自将正在使用中或尚未过期的账簿、记账凭证销毁处理等;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2)不申报税费,是指不向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的行为。这也是纳税人逃避纳税义务的一种常用手法,情况要比前一类复杂一些。主要表现为已经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的法人实体不到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登记,或者已经办理纳税登记的法人实体有经营活动,却不向税务机关申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的行为等。一、逃税罪的量刑标准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
    2023-06-24
    488人看过
  • 污染环境罪过失如何认定
    环境污染和水污染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但是当前还有许多人不在意这方面的问题,环境保护意识低下,随意乱扔生活垃圾,企业乱排工业污水,这将给人类生存带来巨大的挑战,环境污染罪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减少环境污染事故的出现,那具体来说污染环境罪过错是如何认定的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生态环境部2019年2月20日《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有关问题座谈会纪要》的通知,作出最新规定:3.关于主观过错的认定会议针对当前办理环境污染犯罪案件中,如何准确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主观过错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认为,判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具有环境污染犯罪的故意,应当依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任职情况、职业经历、专业背景、培训经历、本人因同类行为受到行政处罚或者刑事追究情况以及污染物种类、污染方式、资金流向等证据,结合其供述,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实践中,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犯罪嫌疑人、被
    2023-04-27
    478人看过
  • 怎样认定关于医疗过失
    医疗过失行为是根据当事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职称和岗位责任、其应具有相应的诊疗护理行为能力和注意义务,在具体的医疗活动中,因主观上缺乏必要的谨慎而未履行注意义务的一种行为状态。医疗过失包括医疗事故和医疗差错纠纷,是指引起纠纷的原因来自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过失行为,医方未尽其应尽的注意义务,可以认定为存在医疗过失,如因此导致损害发生的,应承担赔偿责任。医方履行了相应的专家注意义务,不存在医疗过失,患者遭受的损失就不能认为是医疗过失所致,医方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医师、医务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在内,其在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过失行为,均系履行职务行为,应由当事医疗机构承担责任。医疗过失行为是根据当事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职称和岗位责任、其应具有相应的诊疗护理行为能力和注意义务,在具体的医疗活动中,因主观上缺乏必要的谨慎而未履行注意义务的一种行为状态。同时,作为判断医疗过失的还有与具体标准对应的抽象标准,
    2023-03-27
    68人看过
  • 过于自信是不是过失杀人的主观意思
    一、什么是过失杀人过失杀人是指非故意或预谋的杀人、由于疏忽造成的杀人、是指由于普通过失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利。客观方面表现为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只有发生了过失致人死亡的结果才构成本罪。主观方面,是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主体是已满16周岁的自然人。对过失重伤进而引起被害人死亡的,应直接定过失致人死亡罪,不能定过失致人重伤罪,即使过失致人重伤中不包括致人死亡的情况。二、过于自信是过失杀人的主观意思吗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不仅不希望发生这种结果,而且是完全反对这种结果的发生,相信是可以避免的,发生这种结果是违背其主观意愿的,出乎其意料之外的。过于自信的过失中,行为人认为危害结果不会发生,具有一定主客观条件为依据的,只是对这些条件的作用作了轻率的、过高的估计,误认为凭这些条件完全可以避免发生危害结果。三、过失杀人罪的构成1、过失犯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
    2023-04-15
    498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过失过于自信是否可以认定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9-03
      在认识特征上,过于自信的过失表现为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同时又轻信能够避免危害结果。如果行为人在行为时,根本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行为会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则不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而可能成立疏忽大意的过失或意外事件;如果行为人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而不是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则属于直接故意,而不是过于自信的过失。所谓“轻信能够避免”,是指行为人在预见到结果发生的同时,又凭借
    • 疏忽大意的过失怎样认定,过于自信的过失怎么样认定?
      广东在线咨询 2022-11-01
      一、疏忽大意的过失怎样认定疏忽大意的心理状态,这类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并且也能够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预见到危险因素的存在,心理上缺乏应付危险的准备性,因而在危险发生时,不能加以正确的判断,也无法采取恰当有效的措施制止或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从而构成了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疏忽大意的心理状态产生的心理因素主要是由于不负责任的态度导致的不注意或遗忘,同时,也与性格缺陷(
    • 如何理解过失与过于自信的关系
      青海在线咨询 2022-11-09
      1、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主观上存在侥幸,认为自己能够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于自信的过失。因过于自信的过失而导致犯罪的,属于过失犯罪,只有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
    • 过于自信怎样构成自信过失
      浙江在线咨询 2022-11-04
      过于自信的心理状态,这是指行为人虽然已经能够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的结果,但是由于轻信能够避免,以致轻率行动,发生危害结果的心理状态。对危险的认识仍未达到引起个人的高度重视,没有转化为改变个人行为的心理力量,使个人仍然按照原来的行为方式行动,从而使可能发生的危险变成了实际的危害后果。
    • 过失过于自信怎么办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8-25
      在认识特征上,过于自信的过失表现为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同时又轻信能够避免危害结果。如果行为人在行为时,根本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行为会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则不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而可能成立疏忽大意的过失或意外事件;如果行为人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而不是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则属于直接故意,而不是过于自信的过失。所谓“轻信能够避免”,是指行为人在预见到结果发生的同时,又凭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