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法律才知不划算:按工龄可补偿12个月工资
罗*闽傻眼了,年过半百遭解聘,再就业难度不言而喻,区区3万多元补偿金怎么能够弥补损失他找了一位律师,想咨询能否跟单位打官司,律师了解案情后告诉他:“合同中的条款很不合法,你亏大了!”原来,罗*闽自1994年起就在甲公司工作,2004年甲公司被乙公司并购,罗*闽也被乙公司接收,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他在乙公司的工作年限应该从1994年开始计算。“法律规定,工作满1年,算1个月工资的补偿金,你算算看你亏了多少。”
罗*闽掐指一算,心痛不已。于是立即聘请律师,申请劳动仲裁。仲裁按照实际工作年限,裁决单位支付15个月的工资作为经济补偿。单位不服,起诉到法院。单位认为,罗*闽是成年人,自愿签订合同,应该按照合同约定的补偿标准予以补偿。
法院主持公道:合同中“免除单位法定义务”的条款无效
经法院审理后认为,双方间的劳动合同虽系自愿签订,但“补偿金标准”条款与劳动合同法内容不一致,明显属于“免除用人单位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的权利”,按照劳动合同法的立法本意,该条款应属无效。因此,应按法定标准计算罗*闽的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由工作年限决定,一般每工作1年算1个月工资,但法律同时规定,高薪阶层,不管工作了多少年,最高只能按12年计算经济补偿金,而且基准月工资只能按本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算。法院审理此案时,结合当地的职工月平均工资才2658元,罗*闽税后工资9000元,绝对算高薪。因此,尽管他的工作年限为15年,也只能按照12年计算,拿相当于12个月工资的补偿,而且该工资只能按2658元的3倍计算。最终,法院判决乙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9.5万余元。
乙公司不服,上诉到南京中院,被驳回。目前,案件已生效并且执行完毕。
北京劳动争议咨询中心分析
劳动合同跟普通民事合同不同,普通民事合同受《合同法》调整,《合同法》是私法,对于合同主体自愿达成的协议一般不加干涉,但是《劳动合同法》具有公法特性,其立法本意是平衡劳资利益,特别是倾斜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如果不对劳动关系中的一些事项作明确规定,而是任由劳资双方合同约定,将不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利益。因为劳动者求职、签约时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劳动合同法》对于经济补偿金等众多事项和标准作了明确规定,以此约束用人单位利用强势地位作出不利于劳动者的约定。同样的道理,诸如“双方约定不签合同不办保险,后果由劳动者自负”、“发生工伤,责任自负”等事先免责条款,都与立法精神相悖,属于无效条款。
-
陷入装修合同陷阱的解决办法
131人看过
-
注册会计师应该怎样化解合同陷阱
187人看过
-
误入陷阱,钱花光了?
103人看过
-
深圳购房怕合同陷阱应聘请律师
288人看过
-
购车合同陷阱怎么办
137人看过
-
签了陷阱合同怎么办
99人看过
申请劳动仲裁是指将争议提交给争议之外中立的第三方,由其对当事人的纠纷居中调解,并作出裁断的行为。 根据适用对象不同,仲裁可分为民商事仲裁、海事仲裁、国际争端仲裁等。 劳动争议仲裁是仲裁制度中的一种,旨在解决劳动纠纷。劳动争议仲裁既具有仲裁制... 更多>
-
-
购房落入陷阱该如何避免陷入定金陷阱四川在线咨询 2022-10-30购房掉入定金陷阱曹女士看中一新建楼盘,经不住售楼小姐大力营销,爽快交了两万元定金,并签订认购协议书,定下一套130平方米左右、总价100万的房子。回家后,曹女士才发现协议书中有如下内容:“购房人必须在5日内缴付房款。”“若购房人单方面违约,则定金不退。”这让她慌了手脚,她原本打算卖掉现住房后再支付新房房款,不足部分通过银行贷款付的。按照协议书里的要求,5天时间,怎么可能完成卖房这么大的事无奈之下,
-
买房合同买受人陷阱该怎么办广西在线咨询 2022-07-31有的确实可以作为免责事由,如不可抗力等,但也要甄别情况实行部分或全部免责。有些则纯属开发商自身或第三方原因造成,如承建商施工误期、建筑质量责任、因技术上需要更改图纸、因天气影响或其他异常困难及重大技术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导致的延误等,这种情况下应由开发商向购房人承担违约责任,更不能剥夺消费者的索赔权和诉权。其实像高考期间停工、办证行为滞后等内容是开发商可以预料并提前做好准备的,不能作为免责事由。而像施
-
中了装修合同陷阱怎么办?上海在线咨询 2021-12-13装修公司与消费者签订合同时存在欺诈行为的,消费者可以要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装修合同。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的规定,欺诈方有权要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另一方违反真实意图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欺诈行为的,欺诈方有权要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
-
签用工合同的陷阱福建在线咨询 2022-08-12一、劳动合同可能存在的陷阱是: 1、临时工合同。有的单位以临时工的合同与员工签订协议,让员工无法享受正式职工的身份,并且随意解除。 2、基本工资的陷阱。很多单位为了在发生纠纷时候减少损失,采用基本工资+各种补贴、奖金的方式来规避今后的补偿、工伤赔偿。基本工资大多只有不到两千,但是各种福利加起来一个月有四五千很正常,以后发生纠纷只会按合同上的基本工资算。甚至很多公司无耻到,一部分打卡,一部分发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