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解释正当防卫是怎样的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13 10:52:22 264 人看过

一、司法解释正当防卫是怎样的

我国《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一种重要权利,是公民实现自卫和保护我们国家、公共利益以及他人合法权益的强有力武器。在立法上,我国对正当防卫的限制性条件逐步放宽,以期指导、鼓励公民正确运用防卫武器,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二、正当防卫的意义

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它的主要意义在于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其他正当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鼓励公民和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作斗争,震慑犯罪分子,使其不敢轻举妄动。可以说正当防卫不仅是免除正当防卫行为的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而且是公民和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作斗争的法律武器。特别是现行刑法中对正当防卫规定作了重大的修改补充,主要立法精神是适当地放宽正当防卫的构成条件,除原则性地规定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以外,还对某些特定情况下的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作了特别规定,这就有利于公民大胆地运用正当防卫的法律武器同不法侵害作斗争。

正当防卫是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不过这个权利得用对否则可能会造成杀人罪。正当防卫造成犯罪人死亡的,可能也是一种正当防卫过当的形式,只要不是刻意的将对方杀死,一般都是可以被判正当防卫的,此类事件,最好找律师。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7日 18:0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正当防卫相关文章
  • 民法典关于正当防卫的解释
    一、民法典关于正当防卫的解释民法典关于正当防卫的解释是法律赋予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一种重要权利,是公民实现自卫和保护国家、公共利益以及他人合法权益的强有力武器。在立法上,我国对正当防卫的限制性条件逐步放宽,以期指导、鼓励公民正确运用防卫武器,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二、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认定标准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认定标准如下:正当防卫的认定标准如下:1.正当防卫的目的必须是为了保护合法的权益防卫目的的正当性;2.实行正当防卫的起因是有不法侵害行为的存在;3.实行正当防卫的时间必须是不法侵害行为正在进行之中;4.正当防卫的对象必须是不法侵害者本人;5.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程度必须没有明显超过必要的限度而造成重大损害。防卫过当的认定标准如下:1.客体要件。防卫过当的客体是不法侵害人的人身权利,即不法侵害人依法受刑法保护的生命权和健康权;2.客观要件。防卫过当的客观方面是防卫行为明显超过了制止不法
    2023-06-16
    392人看过
  • 正当防卫过当国外怎么解释
    一、正当防卫过当国外怎么解释正当防卫,别称自我防卫,简称自卫,是指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行为的人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1、以美国为例子。在美国,其实并没有正当防卫还是防卫过当的说法,大多数州的刑法坚持的是“不退让法”(StandyorGrond),可以翻译为“就地防卫法”,也就是说遇到紧急情况时,没有必要退让,可以当场使用武力(包括枪支),甚至直接将对方打死,来保护自己和家人。在美国司法界,一个普遍接受的原则是,个人可以在适当的情况下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即使这种行为通常构成犯罪。在美国的法律体系中,每个州允许被告在被指控犯有暴力罪行时要求自卫,美国联邦层面的法律是如此。但是,在美国,有关自卫的具体规则因各州司法管辖区而异。而且美国是讲究案例法,所以,如何判断正当防卫需要结合各州的各自历史案例,及案件实际具体情况进行法律判断。2、国外也有防卫过当,只是判定
    2023-04-12
    168人看过
  • 是正当防卫,还是特别防卫?————对特别防卫的立法释义与司法
    我国《刑法》第20条第1款规定了正当防卫的概念;第2款规定了防卫过当;第3款规定了特别防卫权。这种形式的正当防卫有无限防卫”、无过当防卫”特别(殊)防卫”等称谓,这几种称谓的出发点及角度不同,都有其合理的依据,且基本含义也是一致的。无限防卫指这种防卫没有限度的要求,也就没有过当的形式,这也是这种防卫的特别之处。比较而言,笔者认为,特别(殊)防卫”更能合理的表现出这种防卫的无限度要求的特点以及与第1、2款规定的正当防卫(可称为一般正当防卫)之间的特别与一般的逻辑关系。无限防卫”容易使人误解为没有限制条件的防卫,而我国刑法对这种防卫的适用条件是有严格的限制的;无过当防卫不能正确的表现出《刑法》第20条的内在逻辑关系。因此,称我国刑法第20条第3款的规定为特别防卫更为合理。一、特别防卫的立法释义在1979年刑法颁布实行十几年以来,司法实践中审理涉及正当防卫案件的情况很不理想,尤其是一些致不法侵害
    2023-06-01
    231人看过
  • 正当防卫怎么解释适用于法律?
    一、正当防卫的含义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二、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1.正当防卫主观条件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的;2.正当防卫起因条件必须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3.正当防卫时间条件必须是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4.正当防卫对象条件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5.正当防卫限制条件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三、正当防卫的实施条件1.只有在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2.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3.必须是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防卫,而不能对无关的第三者实施;4.正当防卫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四、正当防卫的法律适用防卫适当对不法侵害人所造
    2023-04-13
    500人看过
  • 正当防卫的条件及其解释
    符合正当防卫的条件如下:1、必须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利,才能实施正当防卫;2、必须是针对非法侵权行为的防卫;3、必须对实施非法侵权行为的人进行防卫;4、必须是对正在进行的违法行为的防卫,对尚未开始或已停止的非法侵权行为不能进行防卫;5、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的限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正当防卫的条件有哪些???1.需要为不法侵害现实存在,“不法”一般指法令所不允许的,其侵害行为构成犯罪的行为,也包括一些侵害人身,财产,破坏社会秩序的违法行为。对于精神病人所为的侵害行为,一般认为可实施正当防卫。2.需要为不法侵害正在进行。3.需要具有防卫意识,正当防卫要求防卫人具有防卫认识和防卫意志。4.需要针对侵害人防卫,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侵害人本人防卫。5.需要没有明显超
    2023-07-02
    487人看过
  • 正当防卫相关法律条文的解释
    正当防卫相关法律问题:正当防卫是指对正在进行非法侵权行为的人采取的制止非法侵权行为,对非法侵权人造成一定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承担刑事责任。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自己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非法侵权,制止非法侵权,对非法侵权人造成损害,属于正当防卫,不承担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正当防卫有哪些特征1、正当防卫是目的正当性和行为的防卫性的统一。目的正当性是指正当防卫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的防卫性是指正当防卫是在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的时候,同不法侵害做斗争的行为。2、正当防卫是主观的防卫意图和客观上的防卫行为的统一。防卫意图,是指防卫人意识到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而决意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
    2023-07-11
    197人看过
  • 特殊正当防卫名词解释
    一、特殊正当防卫名词解释特殊正当防卫名词解释:是指对于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因而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防卫人不负刑事责任。二、正当防卫的特征是什么正当防卫的特征:1.正当防卫是目的正当性和行为的防卫性的统一。目的正当性是指正当防卫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的防卫性是指正当防卫是在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的时候,同不法侵害做斗争的行为。2.正当防卫是主观的防卫意图和客观上的防卫行为的统一。正当防卫在客观上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了一定的人身或者财产的损害,正当防卫与犯罪具有本质的区别,只有看到正当防卫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国家和其他合法权益的本质,才能真正把握住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的依据。3.正当防卫是社会政治评价和法律评价的统一。正当防卫没有法益侵害性,这是我国
    2023-06-19
    258人看过
  • 防卫过当最新司法解释
    法律综合知识
    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所谓防卫过当是指正当防卫行为超越了法律规定的防卫尺度,因而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情况。在鼓励公民更好地利用防卫权,保护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方面,有其积极的意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2022-02-22
    278人看过
  • 正当防卫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算正当防卫?
    一、正当防卫的标准是什么?根据我国《刑法》典第20条第1款的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任。”正当行为的本质是基于法益衡量说,即利益阙如(利益欠缺)与优越的利益的原理。(一)正当防卫1、正当防卫的条件(1)起因条件:现实的不法侵害(攻击性、紧迫性、侵害性,但有例外-盗窃罪);(2)时间条件:法益侵害的紧迫性。→否则构成防卫不适时(事前防卫、事后防卫)(3)对象条件: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对共犯中没有实施不法侵害者不能正当防卫→否则构成对第三者防卫(4)主观条件:排斥防卫挑拨、相互斗殴、偶然防卫的正当性。→必须有防卫意图(5)限度条件: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2、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罪过形式:过失、间接故意(通说)。防卫过当是一个法定量刑情节,处罚原则是“
    2023-04-28
    185人看过
  • 正当防卫的解释和构成因素
    正当防卫,指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行为的人,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一定限度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成立正当防卫的法定条件是:一、有不法侵害发生;二、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三、正当防卫不能超越一定限度;四、正当防卫必须基于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的目的。正当防卫的概念及特征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给不法侵害人造成一定损害的防卫行为。正当防卫的特征在于:(1)正当防卫是目的正当性和行为的防卫性的统一。(2)正当防卫是主观的防卫意图和客观上的防卫行为的统一。(3)正当防卫是社会政治评价和法律评价的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
    2023-07-06
    451人看过
  • 正当防卫最新解释有哪些
    关于正当防卫的最新解释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2024-05-15
    81人看过
  •  当今正当防卫罪的定义和解释是什么?
    正当防卫是刑法中的一种特殊行为,旨在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害。当人在被歹徒抢劫时,奋起反抗,将歹徒打伤或失手打死歹徒,都有可能因正当防卫而免除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的规定,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害,对非法侵害人造成的损害,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的本质是制止非法侵害,保护法律保护的利益。正当防卫的客观特征是,法益正在受到不法侵害的时候,采取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方法,制止不法侵害。正当防卫的主观特征是在意识到非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情况下,保护法益不受侵害。例如,当人在被歹徒抢劫时,奋起反抗,将歹徒打伤或失手打死歹徒,都有可能因正当防卫而免除刑事责任。正当防卫罪是什么?正当防卫,是指在自己受到不法侵害时,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身体或者财产而采取的自我保护行为。在法律上
    2023-10-29
    115人看过
  • 解读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一、正当防卫的概念(493)刑法第20条第1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刑法关于正当防卫的这一法定概念更为确切、具体地揭示了正当防卫的内容,对于在司法实践中正确认定正当防卫行为,科学地区分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正当防卫的条件(1003)根据刑法第20条关于正当防卫概念的规定,我们认为正当防卫的构成是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统一。(一)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134)不法侵害即违法侵害,包括犯罪行为与其他违法行为。(二)不法侵害正在进行(227)问题:19个关于不法侵害的开始时间,在一般情况下,应以不法侵害人着手实行不法侵害时为其开始,但在不法侵害的现实威胁十分明显、紧迫,待其着手实行后来不及减轻或者避免危害结果时应认为不法侵害
    2023-06-11
    499人看过
  • 无限防卫属于非正当防卫还是正当防卫?
    无限防卫权又称无过当之防卫、预防性正当防卫、特殊防卫权、特别防卫权等,这些概念都属于正当防卫的范畴。所谓无限防卫权,是指公民在某些情况下所实施的正当防卫行为,没有必要限度的要求,对其防卫行为的任何后果均不负刑事责任。无限防卫权是公民在特定情况下可采取无强度限制的防卫行为的权利。一、对于无限防卫的理解关于无限防卫权的含义,对这一概念可作如下理解:1、中国刑法所规定的无限防卫权并不是绝对的无限防卫权,而是相对的无限防卫权,即它只能发生在“正在进行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这一特定的条件之下,如不具备这一特定条件,则不允许行使无限防卫权。2、中国刑法所规定的无限防卫权是一种正当防卫权。依照新刑法规定,在上述条件下实施防卫行为,即使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也不属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那么这种防卫无疑应当是正当防卫。无限防卫权的行使也应当符合正当防卫的基本要求
    2023-03-18
    215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正当防卫是指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行为的人,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更多>

    #正当防卫
    相关咨询
    • 正当防卫司法解释2019
      香港在线咨询 2021-12-04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对抗违法犯罪行为的重要权利,是公民实现自卫、保护国家、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立法上,我国对正当防卫的限制性条件逐步放宽,以引导和鼓励公民正确使用防卫武器,对抗违法犯罪。 我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害,采取的制止非法侵害的行为,对非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承担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
    • 最高法正当防卫新司法解释
      浙江在线咨询 2023-06-04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刑法》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
    • 正当防卫的司法解释和刑法规定
      安徽在线咨询 2024-10-07
      《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
    • 正当防卫名词解释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8-26
      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合法行为。它有如下严格的条件:第一、从起因条件来看,不法侵害必须“现实存在”,不能是假想或臆想。第二、从时间条件来看,不法侵害必须“正在进行”,如果已经结束或者尚未发生,就缺乏紧迫性,实施的反侵害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第三、从主观心理来看,目的必须是“防卫”,不能是借机报复和趁势打击。第四、从对象条件来看,只能
    • 刑事正当防卫的法律解释是哪些样的?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8-04
      劳动合同是用来明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各自应该履行的义务以及应当享有的权利的一种协议。劳动合同的订立应该遵守相应的订立原则,劳动合同已经签订劳动双方就应当自觉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