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失权制度的历史发展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6 08:42:07 281 人看过

证据失权制度可溯源至历史上的自由顺序主义和法定顺序主义,第一,自由顺序

主义又称随时提出主义,是指在言词辩论终结前,随时可以提出防御方法,对此没有时间形态的限制[2].大陆法系的德国、日本等国家传统上采用证据随时提出主义,历史上采用此主义是与当时的国情相符合的。这种证据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司法人员办理刑、民事案件,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调查研究的方法,以充分和可靠的证据作根据,准确地查明案件的事实情况。[3]它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出发,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主观世界可以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由于在判决形成之前,审判人员对案件事实的认识是没有止境的,从哲学认识的意义上讲,即使判决形成后也没有使该案的审判人员成为对本案事实真相认识的终结者。审判人员只是在有限的认识范围内相对地认识了案件的事实真相。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任何在判决形成之前出现的证据都有可能成为审判人员,认识案件事实真相的金钥匙,拒绝新的证据就可能意味着错判。[4]因此,为了达到客观真实,为了实事求是,确保裁判正确,法律规定诉讼当事人有权发现新证据时随时提出。

第二、法定顺序主义,其可分为证据分离主义和同时提出主义。证据分离主义又称顺次提出主义,是将事实主张和证据提出完全分割为两个阶段,在事实主张阶段后,才开始调查证据,在调查证据阶段不允许再提出事实主张。同时提出主义是指当事人必须同时或于一定期间内提出证据和事实主张,否则不发生效力[5].法定顺序主义与自由顺序主义各有其适用的法制环境,各有优缺点。法定顺序主义在书面审理的程序中,具有防止诉讼迟延的功效。但由于其具有严苛的失权效果,当事人为避免该失权效果,势必提出不必要的诉讼资料,使案件显得更加复杂,增加了法院负担,因此可能导致诉讼拖延,且证据的失权不利于发现事实,不符合民事诉讼法保护权利的目的。而自由顺序主义,使当事人可以随时适宜地提出必要的诉讼资料,较利于发现事实。但由于在第二审言词辩论以前,当事人可以随时提出诉讼资料,因此当事人往往轻视一审,而将重心转移到二审,并容易因证据突袭造成实质的不公正。为了解决诉讼拖延问题,促使当事人尽早提供证据,防止证据突袭,各国在具体程序制度设计上都煞费苦心,但共同的做法都是适当地限制自由顺序主义的适用。

我国在2001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之前,一直适用证据随时提出主义。我国关于证据随时提出的法律根据主要有两个,第一,民事诉讼法第125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在法庭上可以提出新的证据,这里新的证据的含义是指当事人未曾主张或者未向法庭提交的证据材料,这就说明在一审程序中,无论是原告还是被告,都可以不受他们在起诉或答辩时或者在审前准备中所提出的证据种类与内容的限制。第二,民事诉讼法第179条第1项规定,如果当事人有新证据是以追求客观真实为法理基础的,此证据忽略了诉讼证明的真实是经过法律程序加工的真实的实际。

证据随时提出存在如下弊端:第一,证据随时提出是在下一阶段或者诉讼程序才提出该证据,从而使对方当事人缺乏准备,难以提出有效的证据进行反驳,也难以质证,从而使自己获得有利的诉讼结果。第二,造成了诉讼实践中的证据突袭现象。证据突袭就是指在前一诉讼阶段或者诉讼程序内,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故意保留已知证据不向法庭提供,而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第三,违背诉讼公正与效率原则。证据随时提出使一方当事人可能利用其诉讼技巧等方面的优势妨碍司法公正,使对方当事人不

能有平等质证与提出相反证据的机会,并且可能使人民法院审判效率有所提高。第四,证据随时提出还会造成人们对诉讼程序的轻视,从而可能导致正当程序的悖反,造成且助长轻视第一审甚至第二审现象,危害了确定判决的既判力。因此,在2002年,我国民事诉讼法正式确立了证据适时提出原则。

证据随时提出使庭审程序难以顺利进行,不用说,当事人在判决形成之前的任何时候都可以提出新的证据,也可能使庭审不能顺利进行,因为一方当事人在开庭审理中一定提出新的证据,就涉及到对该证据的质证和抗辩问题。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要进行抗辩,对抗辩方显然是不利的,如果该证据涉及到权利主张的成立与否问题时,抗辩方必然提出中止庭审,待准备充分后再开庭辩论,这样一来,诉讼迟延就无法避免了。

从历史上看,在德国普通法受罗马教规或诉讼程序的影响,民事诉讼法实行书面审理主义,诉讼程序在双方当事人之前以向法院提交书状的方式逐步进行,具有严格的阶段性,为了配合书面主义,在举证责任的履行和举证时限上实行法定顺序主义,同时提出主义和证据公开主义。按照这些主义,当事人应当严格依据诉讼阶段提供相应的证据。如果当事人在举证的阶段错失了举证的时机,该证据则产生失权效果,之后永远不能复出当作证明该事实的证据使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法国采取了相反的措施,实行了口头审理主义,与此相应,举证制度也客观化,实行随时提出主义和证据结合主义。根据这些主义,当事人可以按照审理的进度调整辩论的焦点,适时地提供诉讼资料和证据。后来,大陆法系各国的立法大多仿效法国的做法。例如,德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各方都应该在言词辩论中,按照诉讼的程序和程序上的要求,在为进行诉讼所必要的与适当的时候,提出他的攻击和防御方法,特别是各种主张、否认、抗辩、证据方法和证据抗辩。由于采取证据随时提出主义面临诉讼迟延,效率低下的难题,法国、德国、奥地利、日本相继对其民事诉讼法进行了历史性和世纪性的修改,充实和完善了争点及证据整理的制度和程序,规定了证据失权制度。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05日 15:5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诉讼代理相关文章
  • 会计发展的历史
    会计记录
    1、古人说:“以铜为镜,可直衣裳;以古为镜,可见兴衰;以人为镜,可见得失。”如果我们不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我们将被迫重蹈覆辙,”美国未来学家温托夫勒说,因此,研究会计发展的历史不仅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当前的会计,而且有助于我们预测会计的未来发展。本文旨在分析社会形态变迁与会计发展演变的关系。本文从历史入手,运用历史系统分析的方法,阐述了会计思想在农业阶段、工业阶段和知识经济阶段的演变过程,阐述了会计是如何适应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特点而产生和发展的,从而总结未来会计面临的挑战。(1)人类文化的发展是原始会计计量和记录方法产生的直接原因。首先,在渔猎社会,人类对自然知识的理解提高了人类的生存能力。此外,原始人的生存还有赖于自然界的动植物。收藏者需要熟悉植物的特性和用途,而猎人则需要了解周围的鸟类和动物,了解它们的习性和形态。其次,工具的发明和使用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水平。旧石器时代早期,随着
    2023-05-08
    219人看过
  • 会计发展的历史
    会计记录
    1、古人说:“以铜为镜,可直衣裳;以古为镜,可见兴衰;以人为镜,可见得失。”如果我们不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我们将被迫重蹈覆辙,”美国未来学家温托夫勒说,因此,研究会计发展的历史不仅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当前的会计,而且有助于我们预测会计的未来发展。本文旨在分析社会形态变迁与会计发展演变的关系。本文从历史入手,运用历史系统分析的方法,阐述了会计思想在农业阶段、工业阶段和知识经济阶段的演变过程,阐述了会计是如何适应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特点而产生和发展的,从而总结未来会计面临的挑战。(1)人类文化的发展是原始会计计量和记录方法产生的直接原因。首先,在渔猎社会,人类对自然知识的理解提高了人类的生存能力。此外,原始人的生存还有赖于自然界的动植物。收藏者需要熟悉植物的特性和用途,而猎人则需要了解周围的鸟类和动物,了解它们的习性和形态。其次,工具的发明和使用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水平。旧石器时代早期,随着
    2023-05-02
    150人看过
  • 管制刑的历史发展和立法现状
    管制刑是具有中国特殊的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罚方法,其产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并在我国的刑事立法中得以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但在新形势下,由于社会的政治经济基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结构进行了新的整合,管制刑在司法实践中适用得愈来愈少。[内容提要]:管制刑是具有中国特殊的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罚方法,其产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并在我国的刑事立法中得以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但在新形势下,由于社会的政治经济基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结构进行了新的整合,管制刑在司法实践中适用得愈来愈少,或者虽然适用但执行难以到位,以致不少学者开始对管制刑的设置是否具有必要性、适宜性提出了置疑。本文认为,管制刑在适用、执行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这种缺陷并不是不可弥补的。只要对现行管制刑进行合理的设置,就可对其进行相应的完善,从而发挥这一刑种特有的优越作用。一、管制刑的历史发展管制是我国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限制人身
    2023-06-04
    142人看过
  • 无罪推定的历史发展
    无罪推定不仅是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是宪法性规则,它的宗旨是按民主的要求确立公民的法律地位和处理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因此,它是使社会民主生活法律化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有必要简述一下无罪推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早在雅典共和与古罗马共和时期,无罪推定就已经萌发。在当时的诉讼中,侦查与起诉的职能独立于司法机关之外。当需要收集、补充证据时,由当事人自己凭借专职官吏赋予的权限去完成。在法庭上,原告和被告的地位是平等的。辩论时,首先由原告提出控诉意见,询问证人,举出证据。接着由被告答辩。如果原告不能为自己的控诉提供充足的证据,就要败诉,甚至受到某种惩罚。辩论结束后,由陪审官实行表决,按绝大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判决。这种具有民主精神的诉讼形式,实际上是当时一定范围内的民主政治在诉讼中的体现。无罪推定虽然没有明确写在法律文件中,但是,它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运用于司法实践中了。罗马实行帝制后,随
    2023-04-22
    353人看过
  • 单位受贿罪的历史发展
    贿赂犯罪的主体逐渐多元化,由单纯的个人犯罪扩展至单位犯罪。1979年刑法及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破坏经济犯罪的决定》对单位受贿罪均未涉及。因为在当时的计划经济模式下,单位尚不存在自身特殊的经济利益,也就不存在需要用两罚制予以惩治的单位犯罪。随着越来越多的单位参与到经济生活中来,单位或法人受贿、行贿的案件日益增多,形成了自然人、单位单独或者共同犯罪的复杂局面。为了解决太多涉及到法人与单位的贿赂犯罪所产生的问题,1985年两高《关于当前办理经济犯罪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试行)》对于单位受贿、行贿的问题作出相应解释,从实质意义上确定了单位受贿、行贿行为,但此时的立法尚未对单位作为受贿罪的主体明确确认。随后,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明确规定了单位可以成为走私罪的主体。这是我国确认法人犯罪的第一立法例。紧接着,198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
    2023-04-22
    114人看过
  • 保险经纪人的发展历史
    现代意义上的保险是从海上保险发展而来的。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前,地中海范围内已有广泛的海上贸易活动,由于当时海上航行的技术及造船技术都很落后,所以航海的风险很大。在长期的海上贸易中,逐渐形成了海上保险的萌芽,即一人为众,众为一人的共同海损原则。船舶或货物抵押借款则是最早形式的海上保险。15世纪初,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及开辟通往亚洲的东方航线,使得世界贸易中心开始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位于大西洋沿岸的英国。随着英国经济贸易的发展,现代保险业开始在英国发展起来。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对海上保险的需求增加,这就导致了保险经纪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英国在17世纪和18世纪已成为海上贸易大国。1720年英国国王特许皇家交易所和伦敦保险公司专营海上保险,在此前后,作为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媒介的保险经纪人便应运而生。有据可查的保险经纪人出现于1575年。由于当时海上贸易的风险很大,海上事故经常发生;在伦敦保险市场上,
    2023-04-23
    313人看过
换一批
#辩护与代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我国的委托诉讼代理人可以是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代理时候,又有两种授权状态,分别是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特别授权是指代理人可对涉及你的重大权益的事项作主,一般授权就是当... 更多>

    #诉讼代理
    相关咨询
    • 民国的历史发展必须是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3-11
      从推进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上说,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也具有事物的偶然性,“只有砸烂旧世界,才能创立新世界”。从当时社会历史背景上说,必虽有新生的政治历量来取代腐败无能的政府,才能实现国家强盛,社会平等,人民富裕,民族复兴。民国政府腐无能,经济落后,社会贫富差距巨大,为富不仁,民不聊生,内忧外患……,在历史变革中人民选择了共产党,建立了人民的新中国,民国政府只能因失民(心)、失位、失政了。
    • 我国历史上的户籍制度
      四川在线咨询 2023-02-13
      户籍制度是一项基本的国家行政制度。中国历史上的户籍制度是与土地直接联系的,以家庭、家族、宗族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现代户籍制度是国家依法收集、确认、登记公民出生、死亡、亲属关系、法定地址等公民人口基本信息的法律制度,以保障公民在就业、教育、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权益,以个人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当代中国的户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阻碍,迫切需要进行改革,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2013
    • 限制性规定的历史历史
      北京在线咨询 2022-10-25
      商品经济发展早期,人们认为债是特定人之间发生的、基于特定的人身和信任的一种特殊关系,因而对债权转让和债务转移持否定态度。“罗马法以债权为连结债权人与债务人之法锁,变更任何某一端,则债权失其同一性。”故在当时,债权是不可转让的,债权两端的双方当事人是不可变更的。英国普通法的早期也不允许债权转让。按照普通法规定,债是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不应允许第三人介入。第三人的介入势必引起法律上的诉讼。A等人主张
    • 管制刑的历史发展探讨大概是如何样的呢?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8-07
      关于管制刑的历史发展探讨如下: 管制是我国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罚方法,它依靠人民群众和专门机关相结合监督改造犯罪分子,是我们党和国家依靠人民群众同犯罪作斗争的一项成功的经验。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管制刑就已出现。从条文渊源上,管制刑最早可溯源于抗战时期颁布的《修正淮海区审理司法案件暂行办法》第四章第18条的规定,当时为了适应战争环境,将管束规定为五种主刑之一,排列在死刑、有期徒刑
    • 管制刑的历史发展探讨的相关知识有哪些啊?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7-28
      管制作为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罚,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能超过3年。这一期限既反映了管制作为轻刑的特点,又不失作为刑罚的必要惩罚作用。管制刑期的上限虽然比拘役长,但由于管制只是限制人身自由,而拘役是剥夺人身自由。从性质上讲,管制仍轻于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