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休息休假的权利包括哪些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5-05 11:13:40 394 人看过

1、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对实行计件工资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这一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劳动者的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2、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3、我国法定休假日,从2008年1月1日起,包括新年(元旦),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各1天,春节和国庆节各3天,全年合计11天。我国法定休息日,包括每周的周六和周日,全年按52周104天计算。

4、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正常工作时间外加班的,用人单位应当按以下标准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休息日安排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

关于劳动者休息休假的权利,主要就是每天和每周的劳动时间,另外就是劳动者的法定休息日。各位需要注意,如果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加班的,周末加班的安排了补休的话就可以不用支付加班工资,而要是法定节假日加班的加,即使安排了补休也要支付相应的加班工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2日 00:1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休假相关文章
  • 劳动者有休息和享受什么的权利
    劳动者享有休息的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一、劳动者权益有哪些劳动者享有广泛的权利,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二、员工在试用期内可以休假吗员工在试用期内可以休假,劳动者有休息和休假的权利,试用期的员工也属于劳动者,所以劳动者在试用期也有休假的权利。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用人单位可以在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延长工作时间,每天不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健康的情况下,每天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三、劳动法中休息时间是怎么规定的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对实行计件
    2023-03-29
    214人看过
  • 劳动者应该知道的7种休假权利
    1、法定节假日根据国务院《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我国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共10天,其中新年1天(1月1日)、春节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劳动节3天(5月1日、2日、3日)和国庆节3天(10月1日、2日、3日)。2、带薪年休假《劳动法》第45条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目前国务院还没有发布带薪年休假规定,只是各地有地方规定,如《广东省企业职工假期待遇死亡抚恤待遇暂行规定》第二条规定在一个单位连续工作满一年以上的职工,可享受带薪年休假。休假时间按本企业工龄计算:工作满一年未满五年者5天;满五年未满十年者7天;满十年未满二十年者10天;满二十年以上者14天。3、病假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劳部发[1994]479号)等有关规定,患病或非因工负伤职工的病假假期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
    2023-04-22
    228人看过
  • 怎样实现劳动者的带薪休假权利
    一、怎样实现劳动者的带薪休假权利实现劳动者的带薪休假权利的办法:由用人单位依法为劳动者安排带薪休假;如果单位拒绝劳动者的休假请求的,则劳动者可以通过协商、申请仲裁等方式来保证其休假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第四十条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一)元旦;(二)春节;(三)国际劳动节;(四)国庆节;(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第七十七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调解原则适用于仲裁和诉讼程序。二、劳动纠纷发生时劳动者怎样维权劳动纠纷发生时劳动者的维权:首先,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完全可以单
    2024-01-05
    492人看过
  • 劳动者享有休息的权利和义务吗
    1、劳动者享有休息的权利和义务。2、法律依据:《劳动法》第三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劳动者依法享有什么权利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有:1.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利2.劳动者享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3.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4.劳动者享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5.劳动者享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6.劳动者享有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7.劳动者享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8.劳动者享有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2023-08-10
    266人看过
  • 带薪休假难落实,如何实现劳动者的带薪休假权利
    请病假去旅行,显然是一种诚信严重缺失的行为。但人们在纷纷指责这种行为的同时,是否会反思我们的休假制度存在不妥之处呢?我国的带薪休假制度为何得不到贯彻落实呢?休息权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休息权是法律赋予劳动者的一项基本权利,带薪休假制度是劳动者休息权得到维护和落实的一项具体制度。作为社会文明的标志,带薪休假是公民休息权的有效载体,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文关怀精神和科学发展理念。带薪休假制度为何不能贯彻落实然而,自《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颁布以来,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对于许多劳动者来说,带薪休假仿佛是“水中倒影”,是看得见却享受不到的“一纸权利”。首先,法律的规定过于笼统和模糊。例如,对非全日制员工是否适用年休假的有关规定没有明确说明;对带薪休假的决定权规定得不合理,不考虑职工意愿,由单位全权决定;年休假制度未考虑各行业的特点,统一的休息时间规定缺乏灵活性,如IT行业劳
    2023-05-05
    398人看过
  • 按照劳动法规定休假或者年休假有哪些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国际劳动节;国庆节;元旦;春节;其他休假节日。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我国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我国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如下:《劳动法》第45条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1991年6月15日《关于职工休假问题的通知》规定,确定职工休假天数时,要根据工作任务和务类人员资历、岗位等不同情况,有所区别,最多不得超过两周。目前,国务院对职工年休假尚无新规定,用人单位按照1991年6月15日是《关于职工休假问题的通知》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条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一)元旦;(二)春节;(三)国际劳动节;(四)国庆节;(五)
    2023-08-14
    388人看过
  •  法律如何保障劳动者休息权利?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享有多种权利,包括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自由、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同时,劳动者有责任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劳动者休息权受法律保护。劳动者具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自由、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劳动者休息权是否受法律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劳动者在每天不超过八小时的工作时间内,可以享受带薪休假。此外,
    2023-11-12
    169人看过
  • 劳动者的权利包括哪些,怎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利
    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依法享有并得到法律保障的权利。在我国,劳动者享有广泛的权利,诸如就业权、签订劳动合同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职业培训权、获得社会保险福利权、提请劳动争议处理权等。除上述权利外,劳动者还有其他法定权利:劳动者依法享有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民主管理的权利,参加劳动竞赛的权利,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权利,从事科学研究、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的权利,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拒绝执行的权利,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的权利,对违反劳动法的行为进行监督的权利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劳动者成为国家的主人,国家的立法非常重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从1954年颁布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到其后的许多行政法规、劳动规章和政策,对此都有明显的体现。正是这些侧重保障劳动者权益的诸多规定,极大地调动了
    2023-06-14
    188人看过
  • 劳动者的休假权怎样享有
    你知道你享有什么休假权利吗?怎样运用法律维护你的休假权?劳动者只要是在规定范围内休假的,都应当是带薪假期。以下告诉你相关知识。休息休假也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之一,我国现行的休假制度所包含的假期主要有法定节假日、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婚假、丧假、产假、探亲假、年休假、病假等。这里所列的假期,劳动者只要是在规定范围内休假的,都应当是带薪假期。当然,由于法律并无明文规定,非国有企业是否有探亲假,有赖于企业规章制度自身的规定。劳动者结婚,用人单位应当酌情给予一至三天的婚假。劳动者直系亲属死亡时,用人单位可以酌情给予一至三天的丧假。如果劳动者为外地员工,用人单位在给予婚丧假时还应当给予路程假。女职工产假为九十天,其中产前休假十五天。难产的,增加产假十五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十五天。女职工怀孕流产的,其所在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给予一定时间的产假。劳动者连续工作1年
    2023-05-05
    458人看过
  • 谁来保证劳动者的休息权?
    ■尽管有着各种严密的法律条文约束,但由于缺乏细化的惩罚措施,给用人单位带来很大规避法律制裁的空间国内一家求职网站统计,2014年,只有41%的人休完了年假。这让不少上班族既感叹又无奈。(2月8日《现代快报》)数字是枯燥的,但现实却是如此的残酷,而职场中的娘家人工会此时此刻失语更令人心寒。报道中透露出最令人尴尬的信息量是——国企年假短,外企最慷慨。无独有偶,给这则新闻最耐人寻味的注脚是不久前的另外一则新闻,2月2日在全国总工会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法律工作部部长郭军点名批评富士康,指责其长期违法安排劳动者长时间加班,致使部分劳动者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导致过劳死或自杀现象时有发生。富士康并非软柿子,全国总工会也不是老太太,对于工会负责人敢于碰硬的做法,向大店开炮的义举,普通职工乐见其成。然而富士康再大也是民企,国企有着国家长子一说,理应更好对待家人——即职工。但事与愿违,
    2023-06-09
    327人看过
  • 休息休假权属于什么权利
    一、休息休假权属于什么权利休息休假是劳动者的劳动权利,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在节假日要安排休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第三十九条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规定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第四十条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一)元旦;(二)春节;(三)国际劳动节;(四)国庆节;(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二、加班工资基数的确定在确定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时,劳动合同中对
    2023-04-20
    134人看过
  • 劳动法休息休假权力对职工的意义
    1、保证劳动者的休息权:休息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我国(宪法)第43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时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过长时间的工作会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法律对劳动者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规定首要的作用就在于保证劳动者的休息权利。2、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劳动生产率,保证劳动者在工作之外有充足的休息时间,才能使劳动者有更为充沛的精力和体力继续从事劳动,才能使劳动者有时间进行知识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和工作能力,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3、协调劳动报酬分配和促进就业,工作时间是确定劳动者报酬的一个重要的衡量依据,劳动者的报酬是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内创造财富的一部分,通过对劳动者工作时间的调整,可以间接协调劳动者报酬的分配。通过对劳动工作时间的调整,国家可以调节劳动力供需之间的
    2023-03-31
    114人看过
  • 产假与流产假:劳动者的休假权益
    流产休假按照产假休。根据相关规定,女职工怀孕不满4个月流产时,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意见,给予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以上流产时,给予42天产假。产假期间,工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发放。法律规定上并未区分自然终止妊娠还是自行终止妊娠,所以只要发生流产的事实,均可以享受产假待遇。老婆流产有陪产假吗老婆流产了一般有陪产假,具体根据各地政府颁布的条例决定,法律无明确规定。比如湖南省规定女方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产假六十天,男方享受护理假二十天;江苏省女方在享受国家规定产假的基础上,延长产假三十天,男方享受护理假十五天。《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2023-07-12
    50人看过
  • 停休是劳动权利还是被迫休息?
    根据职工带薪休假条例规定,劳动者工作满一年的即可以享受带薪年休假待遇。具体休假时间按照工作年限确定。职工累计工作已经满一年,不满十年的,年休假为五天,已满十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为十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年休假:剖腹产休息多少天1、剖腹产产假113天,国家规定是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在98天的基础上加30天。2、产假,是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一般从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晚婚晚育者可前后长至四个月,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八天的产假。职业女性在休产假期间,用人单位不得降低其工资、辞退或者以其他形式解除劳动合同。3、现在我国正式实施的产假标准依据2012年4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草案)》。草案将女职工生育享受的产假由90天延长至98天,并规范了相关
    2023-07-16
    264人看过
换一批
#员工权益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休假
    词条

    休假从汉代起就有,源于为了让朝中官员可每五天返家沐浴。休假日又称“公休日”。指法律规定或者依法订立的协议规定的每工作一定时间必须休息的时间。 2019年,人社部发布《我国法定年节假日等休假相关标准》,明确休息日、法定节假日、年休假、探亲假、... 更多>

    #休假
    相关咨询
    • 劳动者休息休假权利是怎样的?在哪里规定的?
      陕西在线咨询 2024-09-06
      劳动法》第四章关于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作了10条规定;第六章关于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对用人单位必须遵守的有关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标准、劳动者享有的休息休假权利作了规定并对延长工作时间作了限制性规定同时,为了保证这些规定的实施,劳动者休息休假权利是怎样的?在哪里规定的?lt;劳动法》还对有关条款执行的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作了明确规定《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也对工作时间、劳动者休息休假权
    • 劳动者的休假权利都有哪些?劳动者的休假权利法律又是如何规定的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5-15
      劳动者的休假权利都有哪些?劳动者休息休假权指劳动者在参加一定时间的劳动、工作之后所获得的休息休假权利。休息是劳动者最基本的权利,也是劳动者保持良好身心健康的基础。劳动者不是只会劳动的机器,而是享有休假权的公民。尊重公民的休假权是宪法宣示的“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应有之义。公民享有的不止是双休日还有工作建的休息等?那么,劳动者的休假权利法律又是如何规定的?请看下文
    • 劳动者有哪些休息权
      宁夏在线咨询 2022-11-04
      劳动者休息权有: 1.享有法律规定的休息时间总量的权利。 2.享有在法定节假日休息的权利。 3.享有法律规定的年休假时间的权利。 4.享有在法律规定的特定时间内休息的权利。
    • 劳动者休息休假吗劳动者有什么权利可以不加班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4-23
      劳动者有休息休假的权利,可以不加班。且单位安排加班需经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方才可以延长工作时间。 劳动者同意加班的,应支付加班费。 劳动法 第三条【劳动者权利义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第三十八条【劳动者周休日】用人单位应
    • 2022年劳动者休息权有哪些
      河南在线咨询 2022-11-14
      劳动者休息权有: 1.享有法律规定的休息时间总量的权利。 2.享有在法定节假日休息的权利。 3.享有法律规定的年休假时间的权利。 4.享有在法律规定的特定时间内休息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