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济补偿金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后的适用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19 09:32:23 144 人看过

一、新法实施前后用人单位都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况。

1、依据新法实施前后的法律师规定,计算经济补偿金的标准相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按标准支付经济补偿金。如对于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重新安排的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依法解除劳动合同,新法实施前后,法律规定的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标准是完全相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标准支付补偿金。

2、依据新法实施前后的法律规定,计算经济补偿金的标准是不同的,对于新法实施之日起的经济补偿金应当按照新法规定计算,对于新法实施前的经济补偿金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计算。如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签订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以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的,依照新法和新法实施前的法律规定,都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但是依照新法应当按照经济补偿金的双倍支付,而依照新法实施前的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只需支付正常的经济补偿金。用人单位应当以新法实施之日为界,按不同的标准计算并支付经济补偿金。

二、新法实施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新法实施后不需要支付的情况。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如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动议,经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依据新法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而依据新法实施前的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根据新法规定,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0日 14:5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经济补偿相关文章
  •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被事业单位辞退有经济补偿-于伏海律师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被事业单位辞退有经济补偿山东工人报董某与某事业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后,要求单位按工作年限支付5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因单位始终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故法院只支持了其《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的经济补偿。自2003年6月起,董某即到济南市某管理办做驾驶员,该管理办系全额预算事业单位,双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2008年5月30日,管理办以董某违反劳动纪律为由解除了其劳动关系,并出具了解除劳动关系证明,但管理办未提供证据,证明其将该决定送达给董某。管理办向董某支付工资至2008年5月。2008年1月至3月,董某月工资780元;2008年4月,董某工资为1241.2元;2008年5月,董某工资为860元。2008年12月12日,董某向济南市市中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申诉,要求管理办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4760元。仲裁委作出裁决后,董某不服,诉至市中区法院。法院认为:《劳动法》第2条规定:国
    2023-06-10
    419人看过
  • 劳动合同届满前解除劳动合同是否有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如何计算
    一、劳动合同届满前解除劳动合同是否有经济补偿金劳动合同届满前解除劳动合同一般是没有经济补偿金的,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经济补偿金:1.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2.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3.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4.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5.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6.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二、经济补偿金如何计算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公式为:经济补偿金=原经济补偿金+额外经济补偿金,额外经济补偿金=原经济补偿金×50%。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
    2022-06-18
    238人看过
  • 劳动法关于劳动合同违约金适用
    核心内容:劳动仲裁的最终结果都必然导致劳动关系的解除。而劳动合同解除后的违约金支付问题就成了争议的焦点。劳动合同中违约金设定和支付,应该说是劳动争议中最常见、最敏感,也是最复杂的问题之一。劳动合同违约金支付的条件、违约金与经济补偿金如何适用、违约金与赔偿金如何适用、违约金的数额是否合理等等,成了用人单位及劳动者的最大困惑。一、劳动合同违约金支付的条件《条例规定在劳动合同中设定违约金的,只限于违反服务期约定和违反保守商业秘密约定两种情况。而约定服务期,又只限于对由用人单位出资招用、培训或者提供其他特殊待遇如出资购房的劳动者。就是说,如果用人单位规定一般员工提前离职也必须支付违约金,这种约定是无效的。《浙江省劳动合同办法、《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作了类似的规定。二、违约金与经济补偿金如何适用经济补偿金的补偿情形一般情形有:合意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过失性辞退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用工单位经济
    2023-05-10
    294人看过
  • 劳动争议经济赔偿金的适用情形,劳动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式
    一、劳动争议经济赔偿金的适用情形劳动争议经济赔偿金的适用情形: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是主动提出方;2.劳动者即时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情形,具体包括:(1)为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2)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3)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4)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5)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3.用人单位无过失性辞退的情形:(1)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
    2023-04-17
    100人看过
  • 新劳动合同法下经济补偿的适用指引/李迎春
    新劳动合同法下经济补偿的适用指引李迎春律师www.ldht.org【关键词】劳动合同法;经济补偿;适用;指引新劳动合同法对实行了十余年的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制度作出了突破性的规定,经济补偿金的适用范围、计算方式等均与之前的经济补偿制度有所不同,为了让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能够更好的理解和适用新劳动合同法下的经济补偿制度,特作本指引。一、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的法定情形(一)劳动者被迫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之规定,劳动者被迫解除劳动合同有如下情形:1、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比如强行给员工“放假”、“停工”,可视为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条件。2、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如超过工资发放日期仍未支付工资,少支付加班费等。3、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用人单位未缴纳社会保险费或者缴纳标准低于法定标准的,均为未依法为劳动者缴
    2023-06-09
    126人看过
  • 用人单位终止事实劳动关系也应给劳动者经济补偿金及额外经济补偿金
    用人单位终止事实劳动关系也应给劳动者经济补偿金及额外经济补偿金小汪在我市一家钟表公司工作了三年多,今年四月初突然接到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通知书,公司负责人口头告知他,单位没有岗位了。单位很快就将小汪的保险补交到4月12日,并转出,同时将此前工资发放到小汪手中。小汪要求经济补偿被拒绝。小汪经咨询张成林律师得到自己应该获得补偿。及时咨询律师,签字后划死一场虚惊原来,小汪早在2002年8月就与这家钟表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期限是一年,工作内容是销售钟表,由于小汪出色的表现,在2003年合同到期后,公司与小续签了劳动合同,在合同备注栏中双方签字将合同续至2005年12月31日。然而合同到期后,小汪仍就上班,单位仍就给小汪开资,没想到今年四月初单位下达了终止合同通知书,而且通知日期却是2006年3月3日,小汪签了字,但在签名下的年月日却空着,没有写其实际收到时间4月3日。在办理失业保险时,单位财务部门让
    2023-08-17
    122人看过
  • 关于劳动合同解除后的经济补偿(个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步骤)
    需要明确的是,只有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协商一致时可以适用经济补偿金,如果是劳动者提出并且双方协商一致的不适用经济补偿金。以及按照《劳动合同法》46条中规定的情况:(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经济补偿金是否能够协商,实务中有两种观点1.必须按照《劳动合同法》中47条规定的补偿标准来执行,若协商标准低于国家规定则无效。2.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只要是
    2023-06-04
    473人看过
  • 劳动合同解除后,关于经济补偿金,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关于劳动合同解除后的经济补偿金要注意:1、如果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则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2、如果有关赔偿事宜无法与单位达成一致意见,可以在被辞退一年内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劳动合同解除的经济补偿金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劳动合同解除的经济补偿金诉讼时效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
    2023-07-19
    277人看过
  • 新法实施前后用人单位都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况
    1、依据新法实施前后的法律师规定,计算经济补偿金的标准相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按标准支付经济补偿金。如对于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重新安排的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依法解除劳动合同,新法实施前后,法律规定的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标准是完全相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标准支付补偿金。2、依据新法实施前后的法律规定,计算经济补偿金的标准是不同的,对于新法实施之日起的经济补偿金应当按照新法规定计算,对于新法实施前的经济补偿金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计算。如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签订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以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的,依照新法和新法实施前的法律规定,都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但是依照新法应当按照经济补偿金的双倍支付,而依照新法实施前的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只需支付正常的经济补偿金。用人单位应当以新法实施之日为界,按不同的标准计算并支付经济补偿金。一、解除劳动关系
    2023-06-29
    401人看过
  • 劳动合同法关于违约金的规定的实施办法
    对违约金的具体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和违约金条款,但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或者劳动者具有保密义务的,单位可以与其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和违约金条款。劳动合同法关于辞职违约金的规定的情形是什么?第一种:劳动者违反合法的“约定服务期的”《劳动合同法》第22条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计算:违约金的数额培训费用,同时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单位以为劳动者办户口、提供住房、车辆等福利为理由而设定服务期及违约金的做法,都不合法,员工不需要支付违约金,但若员工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不遵守约定给单位造成损失的,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赔偿损失。第二种:签了竞业限制协
    2023-08-01
    312人看过
  • 解除劳动合同代通知金和经济补偿金能否同时适用?
    一、解除劳动合同需要同时支付代通知金和经济补偿金吗?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在劳动者无法定过错的情形下,出现了法定的特别情形,即《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的情形,法律允许用人单位解除劳动者合同。由于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合同,势必给劳动者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而劳动者本身又无过错,因此法律规定一方面用人单位提前30天书面通知劳动者,让劳动者有适应期,提早做好相应安排;用人单位不提前30天通知的,给予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代通知金。另一方面按照劳动者本单位工作年限每年给予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补偿劳动者在失业时重新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的利益。代通知金按照劳动者上月工资标准计发,经济补偿金按照劳动者解除合同前12个月平均工资计算。二、代通知金与经济补偿金有哪些区别?1、两者适用条件不同代通知金支付的条件有三个,分别为不胜任工作解除、医疗期满解除、客观情形发生重大变化解除。只有在这
    2023-04-13
    264人看过
  • 劳动合同法对合同终止之前离职经济补偿金的规定
    劳动合同法对合同终止之前离职经济补偿金的规定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劳动者在某企业已连续工作十年以上,劳动合同一年签一次,在合同到期前,单位欲与其解除劳动合同。此时,劳动者是否还可以拿到单位的经济补偿金?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劳动合同的,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一)劳动者已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二)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三)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因此,劳动者在企业已经工作了满十年的情况下,可以要求跟公司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单位不能拒绝。即使在工作的十年中,公司名称更改
    2023-04-22
    320人看过
  • 关于事实劳动关系解除是否应该支付经济补偿金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对事实劳动关系解除是否应该支付经济补偿金问题的复函(劳社厅函〔2001〕249号)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你厅《关于事实劳动关系解除是否应该支付经济补偿金问题的请示》(浙劳社仲〔2001〕259号)收悉。经商最高人民法院,现答复如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14号)第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在原用人单位工作,原用人单位未表示异议的,视为双方同意以原条件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一方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该规定中的终止,是指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在原用人单位工作,用人单位未表示异议的,劳动者和原用人单位之间存在的是一种事实上的劳动关系,而不等于双方按照原劳动合同约定的期限续签了一个新的劳动合同。一方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应认定为终止事实上的劳动关系。
    2023-04-22
    226人看过
  • 劳动合同法环境下额外经济补偿金可以继续适用吗
    劳动合同法环境下额外经济补偿金可以继续适用。《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第项规定,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经济补偿;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所以,在新的劳动合同法下,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法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劳动者不能再主张经济补偿金50%的额外经济补偿金。用人单位按应付经济补偿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适应是有条件的,即必须在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的情况下,用人单位仍逾期不支付的情形下才适应。如果在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经济补偿后,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了经济补偿,则用人单位无需支付赔偿金。
    2023-06-13
    108人看过
换一批
#劳动争议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经济补偿是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给予劳动者的经济补偿j的行为。经济补偿金是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用人单位依法一次性支付给劳动者的经济上的补助。我国法律一般称作“经济补偿”。 我国劳动法、1994年劳动部发布的《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 更多>

    #经济补偿
    相关咨询
    • 职工能主张劳动合同法实施前的经济补偿金吗
      山西在线咨询 2022-10-05
      不可以,因为你已经超过一年时效期了,法律上不支持了。时效期是指从你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一年内为时效期。
    • 劳动合同法实施前相关经济赔偿措施有哪些
      福建在线咨询 2022-10-17
      《劳动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依据本法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经济补偿。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
    • 劳动合同法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是实发工资还是经济补偿金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4-16
      应发工资,包括应缴纳的社保等。计算经济补偿金需要弄清晰发生劳动争议之日倒推十二个月的总收入计算出月平均工资,对于每个月的工资发放,应按应发工资计算,不考虑个人所得税或其他扣除。 劳动关系的解除有多种方式,双方协商解除是其中之一。但用人单位提出并与员工协商解除劳动关系的,应根据员工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第五条经劳动合同当事人
    •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用人单位是否有权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4-28
      单位是在曲解法律;单位应当支付11各月的经济补偿金; 《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七条第三款规定:“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在本法施行后解除或者终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经济补偿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计算;本法施行前按照当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按照当时有关规定执行。” 虽然《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实施,根据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对之前的法律行为没有约束
    • 能否要求经济补偿金?关于末签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问题
      江苏在线咨询 2024-11-16
      在未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如果达到了特定的法律规定要求,劳动者有权要求相应的报酬补偿。依据我国现行法规,用人单位自聘用员工开始后的第一个月起,直至员工离职的第一个月,如果未能及时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则每满一个月需向员工支付其工资的两倍。注意,这里指的是每月都应支付两倍的工资,而不仅仅只在某个固定的时段内。 另外,如果用人单位自聘用员工到岗工作之后的一个月以上,但不足一年的时间内仍未与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