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是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危害社会,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导致这种结果,从而构成犯罪。所谓应当预见,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可能产生结果的理解能力。
情况是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即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并相信可以避免,从而造成这种对社会造成危害的结果,从而构成犯罪。就行为人的认知能力而言,这种错误已经预测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对社会造成危害,但同时,有一定的侥幸心理,相信这种结果可能不会发生。
单位犯罪过失犯罪的情形
单位犯罪,又称法人犯罪,是相对自然人犯罪而言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实施,社会上一些法人非法人组织(在此统称为单位)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已严重侵害我国的社会秩序尤其是经济秩序。因此,严厉打击单位犯罪已是我国司法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实际工作中,如何认定单位犯罪、怎样区分罪与非罪将成为客观存在的问题,我国刑法第30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是刑法对单位犯罪的规定。
如果单位在集体研究或者负责人员决定实施某种行为的时候,明知该行为是违反国家规定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虽不希望该行为引起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应当预见可能引起危害结果,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却轻信可以避免,因而决定实施了该行为,并引起了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则由此构成的犯罪,是单位过失犯罪。刑法规定的单位过失犯罪不多,主要有劳动安全事故罪,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罪,教育设施管理责任事故罪,消防管理责任事故罪和为他人提供书号出版淫秽书刊罪。
单位犯罪在某一种程度上来说是其单位的员工因为其自身的疏忽大意或者是过于自信而造成的过失犯罪行为,因此单位犯罪中是存在过失犯罪的。但是就某一单位成员的过失犯罪归责到其单位的话,对于该单位的其他成员来说是不公平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
正当防卫是否可以涵盖过失犯罪
99人看过
-
上游犯罪的四种情形分析
367人看过
-
共同犯罪是否涵盖一人故意和一人过失?
372人看过
-
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特点分析
419人看过
-
著作权的涵盖范围与内容分析
304人看过
-
分析涵盖民间融资的重要特点
310人看过
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或者以单位名义为本单位全体成员或多数成员谋取非法利益,由单位的决策机构按照单位的决策程序决定,由直接责任人员具体实施,且刑法明文规定单位应受刑罚处罚的犯罪。... 更多>
-
犯罪过失情形()的认知过失有哪些特点台湾在线咨询 2022-07-12疏忽大意的过失: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前提是行为人能够(应当)预见。应当预见的内容是:法定的危害结果。过于自信的过失:已经预见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的心理状态。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有认识的过失,而疏忽大意是无认识的过失。
-
-
过失犯罪没有危害结果的情形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8-081、疏忽大意的过失,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结果; 2、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这种结果。[2] 基本特征编辑 1、在客观上已经发生法定的危害社会的结果; 2、主观上存在过失。至于如何判断行为人是否应该预见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最主要的是根据案件的具体体现,认真查明和分
-
关于过失犯罪适用情形的规定甘肃在线咨询 2023-12-23过失行为,刑法规定为犯罪的,才可以称为过失犯罪,才承担刑事责任。 如果刑法没有规定为犯罪的,可能承担行政责任或民事责任。 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
什么样的情形会构成过失犯罪山东在线咨询 2021-12-21过失犯罪有两种情形: ?1、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的结果,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导致这种危害的结果;? 2、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测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对社会造成伤害的结果,但轻信可以避免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