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过失犯罪适用情形的规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过失行为,刑法规定为犯罪的,才可以称为过失犯罪,才承担刑事责任。 如果刑法没有规定为犯罪的,可能承担行政责任或民事责任。 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刑法》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适用过错推定的情形应有: 1、校方对于无行为能力学生的校园事故责任。 2、物件致人损害责任。 3、动物园的饲养动物责任。 4、医疗事故责任。 过错推定是指在行为人不能证明他们没有过错的情况下,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应承担赔偿损害责任。
犯罪行为人过失犯罪的,不构成累犯,因为构成累犯的法定条件之一是前罪和后罪都必须是故意犯罪。因此,若有一罪属于过失犯罪的,则不构成累犯。一般累犯的构成要件是:1.前后都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2.前后都是故意犯罪;3.前罪实施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五年以内再犯新罪;4.前罪实施时已满18周岁。《刑法》第六十五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
-
过失性辞退适用于哪些情形
因劳动者有过失而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一般为劳动者经试用不合格,或者劳动者违纪、违法达到一定严重程度,当出现此类许可性条件,用人单位无需向对方预告就可随时通知解除劳动合同。
2020.08.10 300 -
过错推定的情形适用于什么
过错推定在我国《民法典》所规定的以下情形下适用:建筑物及其他地上物致人损害;共同危险行为致人损害;雇员、国家公务人员职务行为致人损害;医疗损害等。《民法典》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
2021.01.31 140 -
过失犯罪的情形
第一种情况是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从而构成犯罪。所谓“应当预见”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可能发生结果的认识能力而言。 第二种情况是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即行为
2020.09.02 109
-
过失犯罪不适用累犯的规定
一般累犯 一般累犯也称普通累犯,是指因犯罪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根据《刑法》第65条的规定: 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
2022-08-10 15,340 -
过失犯罪认定的情形
过失犯罪认定具体如下: 认定疏忽大意的过失,关键在于正确判断能够预见、应当预见,其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由于事件已经发生,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发展过程已清楚地展现出来,故司法工作人员不应由此
2023-06-10 15,340 -
过失犯罪的情形
第一种情况是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从而构成犯罪。所谓应当预见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可能发生结果的认识能力而言。应当
2023-06-10 15,340 -
过失致人死亡罪适用的情形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因过失而致人死亡的行为。过失致人死亡罪必须是过失,即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客
2023-06-25 15,340
-
01:13
哪些情形适用法定继承法定继承,主要指在被继承人没有对其拥有的遗产的处理立遗嘱时,将由法律所规定继承人的范围、以及继承顺序的一种继承形式。法定继承同时也是遗嘱继承以外的,按照法律的直接规定将被继承人的遗产转移给继承人的一种遗产继承的方式。 根据《继承法》的相关规
1,731 2022.04.17 -
01:13
适用监视居住的情形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法律规定可以知道,如果犯罪嫌疑人本来应当予以逮捕,但是符合下面条件之一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决定对其改变强制措施,施行监视居住: 第一,犯罪嫌疑人身患严重疾病,因此生活不能自理的; 第二,犯罪嫌疑
3,033 2022.04.15 -
01:12
不适用死刑情形有几种不适用死刑情形有以下两种: 1、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2、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
2,538 2022.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