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多少年,著作权法才进行了一次全面修订?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7-03 14:21:38 359 人看过

2020年11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进行第三次修正,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论我国著作权法上“超国民待遇”问题----兼评新著作权法的修改

我国著作权法于1991年6月1日正式施行,从一开始就显示了立足我国国情和起点高的特点。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之下,原著作权法也不断暴露出新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与国际公约的差距,导致对外国人著作权的保护优于对国人的保护,即所谓的“超国民待遇”;二是执法力度不够大,有些规定可操作性不强,不能有效遏制侵权行为;三是不能解决由于高新技术迅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网络传输、多媒体、数据库等使用引起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问题。上面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必然会给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造成立法上的障碍。中国入世以后,将完全执行TRIPS协议,根据我国的法律制度,我国缔结或加入的国际条约可以直接在国内发生效力,当条约与国内法发生冲突时,应优先适用条约,TRIPS协议的一些规则也将成为国内法院处理涉外著作权案件中直接适用的规则。因此,对我国原著作权法进行修正既是同TRIPS协议接轨,也是大势所趋。本次著作权法修正案的通过极大地优化了入世后我国知识产权的法制环境。修改的具体内容涉及四大方面:一是解决了原著作权法上的“超国民待遇”问题,在著作权权利限制上做了修改;二是明确集体管理制度;三是在财产权、出租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权利内容上进一步明确;四是在法律责任上,加大了执法力度,增加了“诉前禁止”、“证据保全”等一系列规定。本文仅就修改内容的第一方面即我国著作权法上的“超国民待遇”问题作一分析。

我国原著作权法上的“超国民待遇”问题,是指根据原著作权法和关于《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外国人在我国受到著作权的保护待遇高于我国著作权人。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原著作权法没有达到我国参加的国际著作权条约的标准,尤其是《伯尼尔公约》规定的最低标准。这一标准是一国在加入《伯尼尔公约》后必须给予其他成员国公民该公约规定的最低的保护标准。因此国内著作权人只能适用原著作权法,而对外国著作权人除了适用原著作权法外,在原著作权法和国际条约冲突时还可以适用国际条约,因而必然出现超国民待遇问题。诚如郑成思教授指出,“超国民待遇在法律上意味着我国著作权人与外国著作权人相比权益是不平等的,在实践中,导致了我国著作权人的权利残缺不全,即外国人在我国得到的保护,我国著作权人不一定能够得到。”因此,这一做法严重挫伤了我国作者的创作积极性。针对原著作权法存在这个问题,修正案对有关条文作了较大修改。

1、公开表演

我国原著作权法第35条规定:“表演者使用他人已发表的作品进行营业性演出,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的许可,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报酬;著作权人声明不许使用的不得使用”。《伯尼尔公约》规定,不允许自由表演他人已发表的作品,要表演,必须取得著作权人或者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许可。我国著作权法刚颁布时,国际社会就明确表态,演出外国人的作品必须得到许可并支付报酬。我国执行著作权法的实践也证明,作品被公开表演,作者基本上得不到报酬,更重要的是,作者的人身权也可能受到了侵害。公开表演的法定许可制度,实际上是将作者的所有权降低为获得报酬权,这是《伯尼尔公约》和TRIPS协议不允许的,应予以取消。鉴于此,修正后的著作权法将原规定修改为“使用他人作品演出,表演者(演员、演出单位)应当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演出组织者组织演出,由该组织者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见第36条)据此,使用他人作品演出都应获得作者的许可并支付报酬,作品是否发表,在所不问。这有利于保护作者的权益。当然,关于表演者使用已发表的作品的问题,可以通过与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签定一揽子协议来解决,这也便于使用者利用已发表的作品。

2、合理使用

原著作权法第43条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非营业性地播放已经出版的录音制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表演者、录音制作者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这条规定与《伯尼尔公约》和TRIPS协议相悖。1992年我国加入《伯尼尔公约》后,外国人的音像制品在法律上已经不适用此规定。《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第16条规定:“表演、录音或者广播外国作品,适用伯尼尔公约的规定,有集体管理组织的,应事先征得该组织的授权。”根据该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外国人的作品必须征得同意并支付报酬,而我国的著作权人则无此权益。这种对中外著作权人不平等的待遇如不取消,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人才外流,创作之源枯竭,阻碍民族文化的发展,最终损害传播者和作品使用者的利益。而且,在今天这个传媒无孔不入的商业化时代里,事实上已很难辨别电台、电视台的那些播放行为不具有营利性。因此,实践中该条规定也不能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在学界和实务界的一致呼声下,修正后的著作权法将此条修改为:“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已经出版的录音制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的许可,但应当支付报酬。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见第43条)这样的修改充分体现了保护著作权人权利的原则。

修正后的著作权法对上述两点做了成功的修改,反映了立法的进步。但遗憾的是,原著作权法中的一些个别条款仍然属于“超国民待遇”,却没有得到相应修改,笔者认为,现行著作权法至少还有以下两条有待进一步完善。

1、报刊转载

现行著作权法第32条规定:“作品刊登后,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以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作为文摘、资料刊登,但应当按照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笔者认为,这一规定与《伯尼尔公约》不一致,因而不适用于外国人,这样也就产生了双重标准,出生了在版权方面对外国人的保护优于我国公民的局面。而且实践证明,报刊转载的法定许可制度实行以来,并未起到保护著作权人权益的作用,绝大多数文摘报刊没有向著作权人付酬。据此,完全可以取消报刊转载的法定许可,由此产生的文摘报刊获取信息途径和公众需要的问题,可以通过向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取得许可来解决。

2、法人作品

现行著作权法第2条、第11条、第16条仍保留有法人作品、职务作品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作为作者,享有著作权。出现单位是著作权人和作者的现象。TRIPS协议中关于著作权所界定的“作者”与我国著作权法中的“作者”有差异。《伯尼尔公约》认为属于《伯尼尔公约》成员国的“国民”,只要其是作品的创作者,则是该著作权的“作者”。《伯尼尔公约》及TRIPS协议中的“作者”均指“国民”。而现行著作权法第11条却将“作者”定义为“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者。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作者。”这样,法人或其他组织也可以是作者。则在实施国民待遇时可能会出现障碍。我国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著作权在国外得不到承认,而外国法人或其他组织却因为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得到合法保护,因此这是不公平的。如何有效地保护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利益,又不与现行国际公约冲突,这是我们还需在以后的著作权法修改中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北京大学法学院王绍乐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条中国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

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根据其作者所属国或者经常居住地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著作权,受本法保护。

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出版的,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

未与中国签订协议或者共同参加国际条约的国家的作者以及无国籍人的作品首次在中国参加的国际条约的成员国出版的,或者在成员国和非成员国同时出版的,受本法保护。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27日 20:5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著作权相关文章
  • 《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工作正式启动
    今天(13日)从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获悉,《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工作正式启动。《著作权法》修订工作领导小组由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柳斌杰任组长,立法、司法、行政相关部门以及作家、教育科研等单位代表为成员。据介绍,《著作权法》于1990年9月7日颁布并自1991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分别于2001年10月和2010年2月进行过两次修订。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柳斌杰表示,随着高新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著作权法律制度遇到严峻挑战,进一步加快推进《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他强调,《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首先必须立足于国情,致力于解决我国版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其次要掌握好著作权法利益平衡原则,妥善处理好创作者、传播者和社会公众利益的基本平衡,妥善处理好保护著作权与保障信息传播的关系;此外,要充分借鉴发达国家成
    2023-06-08
    338人看过
  • 《证券法》再次启动全面修订
    距离上次大幅修改近十年,《证券法》再次启动全面修订,并有望明年上半年就修订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近来,相关官员、学者和市场人士纷纷就此表达观点。我们认为,此次修法不应止于查缺补漏,而应作出系统性的修订,在简政放权、深化改革的全新背景下,重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作为资本市场的基本法,《证券法》自1999年实施以来,有过小修,亦有过大改,但是,现行《证券法》仍然极不适应资本市场的内在发展需求,突出表现在政府管制过多,市场自身的约束机制发育不足,形成典型的金融抑制。主张修法的呼声已久。不过,对于此次修法,虽在大方向上意见较为一致,但在若干重大而具体的问题上,分歧也相当明显。即便是监管机关是否应放弃实质性审核走向注册制这一基本问题,各方也仍存争议,甚至连注册制的准确含义也表述不一。《证券法》修改是一个各方利益博弈和观点争锋的过程,出现种种分歧实属正常。但是,中
    2023-06-06
    254人看过
  • 通过的著作权法是第几次修正
    2020年11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进行第三次修正,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一、最高法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解释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根据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结合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和执行工作实际,制定本解释。二、迄今为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宪法共进行了多少次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现行宪法共进行了五次修改,分别如下:1、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3、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2023-03-30
    157人看过
  •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办法进行第三次修订了
    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下达前,各省(区、市)可按不超过上一年度的50%预先安排使用;保障农村居民申请宅基地的合理用地需求;水利设施工程建设区域以外的水面用地,不占用计划指标。5月12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签署第66号令,发布施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办法》。这是《管理办法》自1999年施行,继2004年、2006年之后作出的第三次修订。《管理办法》共20条。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是指国家对计划年度内新增建设用地量、土地整治补充耕地量和耕地保有量的具体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主要包括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计划指标、耕地保有量计划指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指标。《管理办法》明确,全国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下达到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下达前,各省(区、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可以按照不超过上一年度国家下
    2023-06-05
    194人看过
  • 著作权法自完成以来保护了多少年?
    1、著作权自完成之日起受著作权法保护多少年50年,著作权保护期限:1.公民作品的出版权和著作权财产权的期限为作者的生命和死亡后50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如a于1980年3月4日创作,但未发表,a于2000年10月1日死亡的,其发表权和著作权的保护期自1980年3月4日起至2050年12月31日止,除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著作权(署名权除外)外,出版权和著作权财产权的保护期为50年,一般自作品首次发表之日起至作品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止。但是,作品创作完成后五十年内未发表的,著作权法不再保护。3.电影作品或者以类似电影制作方法创作的作品、摄影作品的发表权和著作权财产权的保护期为五十年,作品首次出版后第50年12月31日止。但作品创作完成后五十年内未发表的,著作权不再受保护。合作作品的出版权和著作权财产权的保护期限为作者生前加死亡后五十年,截至最后一位作者去世后
    2023-05-07
    365人看过
  • 迟来的著作权法修订
    非法出版物不受著作权保护相关内容被删除,著作权保护同国际接轨更进一步迟来的著作权法修订这是一次姗姗来迟的法律修订。2010年2月2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著作权法》的决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修改是删除了《著作权法》第四条第一款,即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不受本法保护。中国版权协会副理事长、原最高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方达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蒋律师告诉本刊记者,1990年《著作权法》制定时,法学界对前述条款就有不同意见。从保护权利、鼓励创造的角度上讲,凡是作者独立创作的作品,就应该享有著作权,就应该受到保护。即便是被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同样要承认其著作权,不能放纵盗版等侵权行为。但法学界的前述意见未被采纳,该条款最终被写进《著作权法》。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对出版等一些情况的担心和敏感。蒋律师说。《著作权法》出台后,围绕该条款争议不断,但由于种种原因,对该条款迟
    2023-06-08
    116人看过
换一批
#著作权法
北京
律师推荐
    #著作权法 知识导航
    展开
    #著作权
    词条

    著作权: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财产权利和精神权利的总称。在我国,著作权即指版权。广义的著作权还包括邻接权,我国《著作权法》称之为“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 更多>

    #著作权
    相关咨询
    • 著作权是第几次修订
      西藏在线咨询 2023-05-22
      1、2020年11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第一条为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国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
    • 著作权法的修订
      安徽在线咨询 2023-06-11
      一、关于着作权内容 本次修改从进一步简化权利内容、廓清权利边界以及减少权利交叉重合的角度出发,对着作权内容进行了下列调整:(1)参考世界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立法实践,取消放映权,将其并入表演权;(2)考虑到原草案关于广播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设定以传播介质而非传播方式为基础,不能完全符合科技发展特别是“三网融合”的现状和趋势,因此将播放权适用于非交互式传播、信息网络传播权适用于交互式传播,以解决实践中的
    • 现在的著作权多少年了
      新疆在线咨询 2022-11-29
      著作权保护期为作者有生之年及死亡后50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与他人合作的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著作权期限届满,著作权丧失,作品进入公有领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一条
    • 著作权法修订内容
      江苏在线咨询 2023-06-10
      一、关于着作权内容 本次修改从进一步简化权利内容、廓清权利边界以及减少权利交叉重合的角度出发,对着作权内容进行了下列调整: (1)参考世界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立法实践,取消放映权,将其并入表演权; (2)考虑到原草案关于广播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设定以传播介质而非传播方式为基础,不能完全符合科技发展特别是“三网融合”的现状和趋势,因此将播放权适用于非交互式传播、信息网络传播权适用于交互式传播,以解决实践
    • 著作权法修订草案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8-08
      一、我国《著作权法》历次修订回顾 我国现行《著作权法》是1990年9月7日经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的,于1991年6月1日起施行。《著作权法》的制定工作始于改革开放之初,早在1979年当时的国家出版局就向国务院呈报了关于制订版权法的报告,但是直到10年后的1990年《著作权法》才得以颁布,期间《专利法》和《商标法》分别在1984年和1982年颁布实施。1990年《著作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