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大误解是否可以追究缔约过失责任
合同是因重大误解签订的,不属于缔约过失的情形,所以不能追究缔约过失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五百条【缔约过失责任】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对方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一)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二)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
(三)有其他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
二、合同重大误解的认定
在司法实践中,当事人主张双方存在重大误解的情形较为普遍,尤其是在签订买卖合同等交易行为中。
对合同内容重大误解的认定
可以参考如下方面:
1、重大误解应当是由于误解人自己的大意、缺乏经验或者信息不通而造成的,是受害方当事人自己的过失,而非合同相对方的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
2、重大误解中的误解应是对合同内容构成重大误解。
也就是合同双方的意思表示不一致。
3、产生重大误解的合同能直接影响到当事人所应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合同的履行会使得误解者的利益受到较大的损失或者达不到误解者订立合同的目的。
4、重大误解导致合同撤销,应当是由于误解才导致签订合同。
若没有误解则当事人将不订立合同或者虽然订立合同但合同条件将发生重大改变。
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当事人有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三个月内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通过上述分析知道,依据《民法典》的规定,缔约过失的情形包括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等,而重大误解不属于缔约过失的情形,所以不能主张缔约过失责任。
-
判断缔约过失责任是否涉及重大误解
348人看过
-
签约后能否追究缔约过失责任,缔约过失责任有哪些
483人看过
-
以重大误解撤销合同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吗
440人看过
-
签约后能不能追究缔约过失责任
391人看过
-
探讨缔约过失责任的追究方式
388人看过
-
关于合同的解除是追究缔约过失责任还是违约责任呢
346人看过
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合同订立过程中,一方因违背其依据的诚实信用原则所产生的义务,而致另一方的信赖利益的损失,并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缔约责任是一种民事责任,可以约定。缔约过失责任是在合同订立过程中,一方因违背其根据诚实信用原则所应负的义务而致... 更多>
-
以重大误解撤销合同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吗新疆在线咨询 2024-10-01在特定环境下决定。若双方当事人于签订合同时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从而对另一方形成了经济损失,该方需承担相应的缔约过失责任,其中包括: (1)以缔结合同为名义,实则暗中恶意协商; (2)故意隐瞒或捏造与该合同相关的关键事实信息或者提供虚假情况; (3)采取其他不遵守诚实守信原则的举措。 2、依据我国《民法典》规定,因重大误解导致的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拥有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撤销的权利。
-
缔约过失责任追究问题探讨湖南在线咨询 2025-01-26在合同关系中,是否可以追究缔约过失责任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然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条的规定,只要合同关系存在,即使缔约过程中有一方存在缔约过失行为,另一方当事人仍可以对他行使缔约过失诉讼上的请求权。因此,可以追究缔约过失责任。 不过,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例如故意隐瞒重要事实或提供虚假情况等,导致合
-
违反要约的行为是否应追究缔约过失责任?上海在线咨询 2024-08-31要约是要约人发出的交易信息明确,对象明确,旨在鼎盯尺故侔嘎踌霜穿睛达成合同效果且愿意受其要约约束的一种意思表示。通常情况下,他是合同成立的第一步,但此时合同并没有成立。也就是说此时如果要约人违反要约的行为并不能构成违约行为。要约人有的是先合同义务,也就是要遵守其要约的意思表示,保证对方的期待利益能够得以实现。如果此时要约人违反先合同义务,违反诚实信用的原则,导致合同不能实现,则可以构成缔约过失责任
-
缔约过失责任在哪些情况下可追究陕西在线咨询 2022-10-13以下这些情形可以追究缔约过失责任: 一、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所谓假借就是根本没有与对方订立合同的意思,与对方进行谈判只是个借口,目的是损害订约对方当事人的利益。此处所说的恶意,是指假借磋商、谈判,而故意给对方造成损害的主观心理状态。 二、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 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实施某种欺骗他人的行为,并使他人陷入错误而订立的合同。 三、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
-
合同无效的情况下可以追究缔约过失责任吗?浙江在线咨询 2022-12-14如果合同无效是由于缔约过失而导致的,可以追究缔约过失责任。 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对方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一)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二)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 (三)有其他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