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某食品加工企业向社会招聘一名销售主管,王小姐前往应聘,双方协商洽谈中,王小姐向企业提交了以往在多个企业从事过销售主管的书面说明。企业求贤若渴,急需一名销售主管打开销售局面,对王小姐工作经历相当满意,于是双方当即协商签订了劳动合同。合同约定:企业聘用王小姐为销售主管,试用期三个月,王小姐全权负责企业销售业务,并对销售部人员的聘用享有决定权。劳动合同签订后,企业即要求王小姐上班工作。
二个月后,企业发现王小姐的销售业绩平平,遂对王小姐的工作经历产生怀疑。经调查发现,王小姐所说的在多个企业从事过销售主管纯属虚构。为了避免王小姐继续工作可能产生的问题,企业当即作出了解除合同的决定。王小姐认为自己正在努力开拓销售渠道并即将取得业绩,以往工作经历与目前工作并无关系,企业即时解除合同没有依据,双方于是发生争议。
【点评】
《劳动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但是,当事人如采取欺诈或威胁的行为签订了劳动合同,该份劳动合同是否也具有法律约束力?《劳动法》第十八条作出明确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
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
2、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这个“没有法律约束力”,是从劳动合同订立的时候起算的,即该劳动合同从未产生过法律约束力。
本案中,王小姐为了达到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目的,隐瞒了真实情况,虚构了以往在多个企业从事过销售主管的工作经历,骗取了企业的信任,致使企业在急需销售主管的时候与其签订了劳动合同。因此,王小姐与企业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属无效合同。该无效劳动合同经劳动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应从订立时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协会提示】
应聘者有知情权,用人单位也有知情权。《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第八条规定:“劳动者在订立劳动合同前,有权了解用人单位相关的规章制度、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等情况,用人单位应当如实说明;用人单位在招用劳动者时,有权了解劳动者健康状况、知识技能和工作经历等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该条体现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订立劳动合同时所共同享有的知情权,违反此规定,将承担法律责任。
需要指出的是,用人单位履行知情权的义务必须在订立劳动合同前。用人单位在招用劳动者时,对劳动者的健康状况、知识技能和工作经历这几个主要关键信息,应当予以充分的了解。如果劳动者没有如实地向用人单位告知这几个主要的关键信息,或者产生了本案所发生的虚假情况,那么,对劳动者带来的将是一个被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所以,知情权的享有必然会产生知情权的使用即由知情权所产生的权利和义务,常见的结果往往是解除劳动合同。
文书推荐:美容院员工劳动合同样本劳动合同模板word下载美发店劳动合同协议书个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范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第十七条 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n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
欺诈订立合同的后果,欺诈订立合同报警吗
281人看过
-
欺诈订立的劳动合同是否能够解除?
367人看过
-
劳动合同欺诈可以要求劳动合同无效吗
52人看过
-
以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工资按同一岗位标准发放
224人看过
-
劳动者欺诈订立合同也要发工资
307人看过
-
欺诈手段订立的合同无效的情况有哪些?
273人看过
-
欺诈的订立合同是否构成合同无效?贵州在线咨询 2022-06-241、以欺诈胁迫手段的订立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 2、以胁迫手段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订立的合同,在履行合同时双方可以协商解除,协商不成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依法撤销。
-
简历作假劳动合同有效吗山西在线咨询 2024-10-06劳动者伪造履历,构成欺诈,使公司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劳动合同,应当认定为无效。 用工单位对应聘职员之前的工作能力、工作经验和专业水平并不知情,对应聘职员的了解和信赖是基于签约之前应聘职员的自我履历介绍以及向用工单位展示的毕业证书。应聘职员故意虚构履历,使用伪造的学历证书,编造虚假履历,骗取用工单位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构成欺诈,其以欺诈手段与用工单位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伪造履历的职工可以被解除劳
-
合同经欺诈订立,是可撤销,还是无效?陕西在线咨询 2021-10-30以欺诈手段订立的合同,如果合同损害国家利益,则为无效合同。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违反真实意思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被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
-
劳动合同的订立有欺诈行为怎么处理上海在线咨询 2022-08-311、如劳动者不具有履行劳动合同的资格,却未如实告知用人单位,劳动者属于欺诈行为,应确认无效;2、劳动者不具有履行劳动合同的能力,但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却故意隐瞒或提供虚假情况,在此后亦无法胜任工作,劳动者可认定为欺诈行为,双方所签劳动合同应确认无效;3、劳动者在订立劳动合同时虽未向用人单位如实说明情况,但在履行合同期间能够胜任工作,且并未使用人单位的利益受损,则劳动合同不宜确认无效。根据《》第八条用人
-
采取欺诈方式和新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会导致劳动合同无效吗重庆在线咨询 2022-01-111,《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2,根据以上规定:采取欺诈方式和新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今后有可能被认定为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