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六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六十万元以上的。
(四)“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五)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
(六)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在发生了交通事故后也是会有许多司法会因为心存侥幸或者是害怕承担责任害怕被公安机关拘留而选择肇事逃逸的,一旦发生肇事逃逸行为后性质也是随之发生改变,公安机关一般都会对肇事逃逸的当事人进行拘留,但也不是一定会进行拘留,而且所处的拘留是行政拘留。
一、如果出现肇事逃逸被拘留吗?
1、轻微交通肇事逃逸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2、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一)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
(二)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
(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四)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的;
(五)强迫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尚不构成犯罪的;
(六)违反交通管制的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
(七)故意损毁、移动、涂改交通设施,造成危害后果,尚不构成犯罪的;
(八)非法拦截、扣留机动车辆,不听劝阻,造成交通严重阻塞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
(九)行为人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有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至第八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
肇事逃逸逃逸的目的是逃避法律追究
151人看过
-
帮助罪犯逃避法律追究
165人看过
-
离婚逃避债务,如何追究其法律责任
98人看过
-
发生酒驾事故后,怎么逃避追究?
141人看过
-
怎样判定肇事逃逸后逃离事故现场的现场情况
398人看过
-
探究逃避追缴欠税罪的法律依据
308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我为了逃避法律的追究驾车变动现场潜逃藏匿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0-19个人认为不属于刑法上的交通肇事逃逸。若是仅是挪动车辆,停留在现场做口供,对交通事故行为供认不违,不属于交通肇事逃逸。而且刑法上的交通肇事逃逸是由前提条件的,如造成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或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一)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三)明知是安全装置不
-
肇事逃逸逃逸的目的是逃避法律追究广东在线咨询 2021-09-29发生道路交通事故以后,事故车辆的驾驶人逃离现场,脱离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有效控制范围,达到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如果驾驶人离开现场,其目的不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是其他目的,例如执行任务的特殊车辆事故后必须离开现场,履行法定职责;事故车辆驾驶人为了躲避死者亲属的殴打,驾车离开现场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报案等等,就不能认定为逃逸。只有其离开现场的目的是逃避可能的行政、民事、刑事法律责任,即使是其假想
-
逃避交通事故责任如何追究四川在线咨询 2025-01-08这段文字描述了一起涉嫌违法犯罪行为的情况,该行为涉及到违反刑法和交通安全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97修订)第一百三十三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的规定,如果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并导致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刑罚。而如果交通肇事后逃逸或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则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则处七年以上有
-
开设赌场罪一方逃避法律追究会判刑吗山东在线咨询 2023-07-06开设赌场如果有情节比较轻在不提起诉讼的情况下是不会判处有罪的。开设赌场罪是指客观上是否具有聚众赌博、开设赌场、以赌博为业的行为。开设赌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交通肇事后为躲避法律追究而离开现场的行为是否构成交通肇事逃逸?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5-06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是一个主客观相一致的行为,即行为人除了必须具有逃逸的客观行为方式,同时主观上还必须具有逃逸的故意,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逸,表明逃逸行为的心态只能是故意,如果仅仅具备离开现场的行为,而不存在逃逸的主观故意,则不能认定为此处的“逃逸”。换句话说,能否构成逃逸,关键是看你这朋友对发生交通事故是否“明知”。但我个人以为,驾驶一辆车,如果驾驶员一切“正常”的话,把人撞死,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