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去公安分局经侦部门报案,并提供下列证据:
1、提供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和营业执照,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等能证明单位依法成立的材料;
2、提供能证明涉嫌人是在单位职工的身份证明,如聘任书、聘任合同、任命书、工作证、工资发放材料、职工履历表、两金缴纳材料等;
3、涉嫌人侵占单位财产、挪用单位资金的依据及数额认定的依据。
违法举报怎么举报
违法举报可先向当地的纪检委进行举报。也可以向监察委进行举报。
如果不方便的话也可以打举报电话:中共中央纪委举报电话:12388(全国统一号码)中共中央组织部举报电话:12380(全国统一号码)最高人民检察院举报电话:12309(全国统一号码)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举报电话:12358(全国统一号码)国土资源部举报电话:12336(全国统一号码)国家工商总局举报电话:12315(全国统一号码)国家质检总局举报电话:12365(全国统一号码)。
举报基层干部腐败的方法:
基层干部腐败直接损害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党群关系,广大基层群众理应积极行动起举报涉嫌腐败的基层干部。举报方法如下:
1、提供基层干部腐败的有力证据,向基层政府或纪检部门实名举报;
2、向县级以上纪检部门实名举报,或者向县级检察院反贪局实名举报;
3、直接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依法追究涉嫌腐败干部的法律责任;
4、也可以在知名网站披露基层干部的腐败情况。
《刑法》第271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
如何举报城管执法不公,保护自身权益?
274人看过
-
如何应对暴力催收并报警保护自身权益?
383人看过
-
餐饮被恶意举报如何保护自身权益的措施
148人看过
-
股东如何举报法人职务侵占
365人看过
-
举报职务侵占罪的范文
348人看过
-
如何维护和保护自己的职务免受侵占
104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如何举证保护职务侵占行为台湾在线咨询 2021-12-30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本单位财产数额较大的行为。可以证明的证据有:(1) 1、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2、犯罪嫌疑人在其单位的职务范围、职责内容、操作程序等;3、犯罪嫌疑人的动机、目的;4、行为的时间、地点、参与者和处理者;5。实施侵占行为的方法、手段、次数和金额;6。被侵占财产的来源、形式和数量;7。具体和详细的犯罪过程,特别是使用职位方便的具体过
-
怎样举报职务侵占罪福建在线咨询 2022-04-26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
-
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受到侵犯应如何举报保护广西在线咨询 2022-08-31对侵犯人身自由权的犯罪行为,公民则可以依据《》第十三条、第五十九条的规定,向司法机关提出控告和检举。公民对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作出的劳动教养的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公民对公安机关作出的强制收容审查的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1、《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条第(二)项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对限制人身自由的不服的行政诉讼。 2、最高人民法院于1991年6月11日发布的《关
-
国家有权举报职务侵占吗辽宁在线咨询 2021-11-04个人有权举报职务侵占。职务侵占罪属于公诉案件,可以向公安局经侦部门报案。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本单位财产,数额较大的行为。
-
公司法人在维护自身利益时应当如何保护自身权益,如何维护自身利益山东在线咨询 2022-03-06一、提高自身素质,学法懂法用法。 广大员工必须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及相关法律,做到学法懂法、知法用法,增强法制观念,弘扬法治精神,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利益,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一旦发生争议纠纷,要及时请工会维权或者聘请律师代理,寻求法律援助。 二、依法签定合同,维护合法权益。 入职前,先签约。能签定书面合同的,就不搞口头约定;能签定劳动合同的,就不签定聘用合同或者劳务合同。 三、加入工会组织,依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