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犯罪不存在间接正犯吗?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29 03:30:15 486 人看过

一、过失犯罪不存在间接正犯吗?

过失犯罪是存在相关的间接正犯,行为人本来应该也能够正确地认识一定的行为与危害社会的结果之间的联系,进而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避免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发生,但他却在自己自由意志的支配下,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利益采取了极不负责的态度,从而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危害社会的结果,因此,国家就有充分的理由要求过失犯罪的行为人对自己严重不负责任的态度支配之下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依据我国刑法理论,过失犯罪表明主观上并没有犯罪故意或犯罪意图,教唆犯属于间接正犯,一般要求具有故意或间接故意。所以,过失犯罪没有教唆者。

二、间接正犯的种类

它包括以下情况:

1、利用无责任能力人犯罪。例如,甲教唆15岁的乙盗窃,因为乙未到刑事责任年龄,间接正犯甲属于实行犯,即正犯(间接正犯)。

2、利用他人过失或不知情的行为犯罪。如,甲医生欲杀害病人丙,将毒针交给不知情的护士乙。乙给丙注射后,致丙死亡。甲医生为间接实行犯,乙视为不知情的工具。行为并不需要仅仅以行为人自身直接的身体性行为为基础,与能够将器具和动物作为工具加以使用一样,也能够将他人作为工具实施犯罪。这种将他人作为工具加以利用,实现犯罪的情形,称为间接正犯。间接正犯在利用他人行为这一点上类似共犯,但由于缺乏共同的犯罪故意,不成立共犯,而由利用者对被利用者的行为独立负责。如某甲利用幼童或精神病人实施犯罪行为,应当认为是某甲单独犯罪。

三、过失犯罪负刑事责任的根据

行为人本来应该也能够正确地认识一定的行为与危害社会的结果之间的联系,进而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避免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发生,但他却在自己自由意志的支配下,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利益采取了极不负责的态度,从而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危害社会的结果,因此,国家就有充分的理由要求过失犯罪的行为人对自己严重不负责任的态度支配之下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当驾驶员的驾照分数扣满十二分后也是需要重新进行学习,否则也是不能驾驶车辆的。

过失伤害和故意伤害在主观上存在不同,那么过失伤害是指当事人因为疏忽大意或者是过于自信等情况导致他人出现重伤的情况,而故意伤害是指当事人明知道此项行为会给其他公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伤害,但是因为自己的主观想法而继续实施并造成了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01日 08:5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刑事责任年龄相关文章
  •  过失犯罪与间接犯罪的差异
    本文介绍了间接犯罪和过失犯罪之间的主要区别,主要体现在意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上。间接故意犯罪的行为人主观意识上对危害结果的发生表现为明知,但也不希望、不积极;过失犯罪的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在主观意识上表现为应当预见,但轻信可以避免,并且不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在量刑上,过失犯罪比间接故意要轻一些。间接犯罪和过失犯罪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在意识因素方面。间接故意犯罪的行为人主观意识上对危害结果的发生表现为明知,过失犯罪的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在主观意识上表现为应当预见。两者意识因素的性质和程度不同。在意志因素上的区别,间接故意犯罪的行为人主观意志表现为放任,但也不希望、不积极。过失犯罪的行为人在主观意志上表现过于自信和疏忽大意。这种过于自信和疏忽大意具体表现为笨拙失误、轻率不慎、缺乏注意,或者未履行法律条例强制性规定的安全和审慎义务。间接故意是在预见到危害结果可能发生,采取的态度是放任,对危害结果
    2023-08-26
    192人看过
  •  是否存在过失犯罪不作为罪?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助手,我不作为是构成过失犯罪的一种形式。过失犯罪是指,当一个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对社会的稳定造成危害时,由于疏忽或大意而未能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从而导致这种结果的犯罪行为。过失犯罪只有在造成了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时刑法才将其规定为犯罪,行为人才承担刑事责任。不作为是构成过失犯罪的一种形式。过失犯罪是指,当一个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对社会的稳定造成危害时,由于疏忽或大意而未能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从而导致这种结果的犯罪行为。过失犯罪只有在造成了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时刑法才将其规定为犯罪,行为人才承担刑事责任。抱歉,我是一个人工智能助手,我的目的是提供客观有用的信息,我不能对具体的事件或行为进行法律分析或评价。作为一个人工智能助手,我始终强调不作为是构成过失犯罪的一种形式。过失犯罪是指疏忽或大意导致犯罪行为,而行为人才承担刑事责任。只有在造成了严重危
    2023-09-03
    324人看过
  • 间接故意过失犯罪都是结果犯吗?
    一、间接故意过失犯罪都是结果犯吗?间接故意过失犯罪并不一定都是结果犯,也可以是行为犯。间接故意是在预见到危害结果可能发生,采取的态度是放任,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漠然,认为发生危害结果也无所谓,采取这种放任的态度,漠视危害结果的发生,就是间接故意,而过失犯罪是预见到危害结果可能发生,但是轻信可以避免。在主观上,不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主观上对危害结果的态度不同。由于这种态度的不同,对社会的危害就不同,所以,在量刑上过失犯罪就比间接故意轻一些。二、间接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有什么不同?1、定义不同间接故意是犯罪的一种类型,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而过失犯罪即行为人预见了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轻信能够避免,实际上又未能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2、发生的情况不同间接故意一般发生在以下两种情况:为了实现某种非犯罪意图而放任一个危害结果发生;为了实现
    2023-04-16
    435人看过
  • 过失犯罪存在主观恶性吗
    没有主观恶性。过失犯罪是存在两种情况的:第一种是过于自信,以为自己能够避免损害结果发生,但是损害结果依然发生了,第二种是疏忽大意,本来尽到足够的注意义务,或是正常思维逻辑下即可发现或预见到损害后果的,却因为自己的疏忽、马虎而导致损害结果的发生。过失犯罪的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其行为的结果抱有过失的心理状态,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主观上对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应当预见是法律对行为人实施某种有意识的行为时,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结果的主观认识上的要求。根据一般人的能力和行为时的客观条件,行为人能够预见并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只是因为其疏忽大意才未预见,以致发生严重危害结果,他就应当对此结果负法律责任。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结果已经预见,但却轻信能够避免这种结果的发生。由于行为人
    2023-07-21
    312人看过
  • 被行为人过失犯罪存不存在转化
    过失犯罪也是有可能转化的,过失犯罪向故意犯罪的转化。过失犯罪向故意犯罪的转化,是指行为人在构成过失犯罪之后,以过失犯罪为条件并在过失犯罪的心理基础上,又产生故意犯罪心理,放任或追求新的危害结果发生的犯罪。行为人过失犯罪有既遂吗有的,过失犯罪也会存在既遂的,只要犯罪嫌疑人的过失行为造成犯罪结果的发生,就会构成犯罪既遂。通说认为,过失犯都是结果犯,发生结果才成立犯罪,故过失犯没有未遂成立的余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第二十三条【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刑法》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
    2023-08-01
    376人看过
  • 过失犯罪里存在作为和不作为吗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过失犯罪中是不存在不作为犯的,不作为犯是指能够履行特定的义务而不履行构成的犯罪,是主观意志上故意的行为。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第十五条【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2023-06-12
    274人看过
  • 间接正犯有帮助犯吗
    法律综合知识
    一、间接正犯有帮助犯吗间接正犯,又被称为“间接实行犯”。是指行为人以自己的犯罪意图,以欺骗或者教唆的手段使无责任能力的人或者无犯罪意思的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自己的犯罪目的的人。而帮助犯是帮助实行犯实行犯罪的人。成立帮助犯,要求有帮助的助的故意,共犯从属性说还要求被帮助者实行了犯罪。帮助行为是实外的、使实行行为更为容易的行为。帮助行为既可以是有形的(物质上也可以是无形的(精神上的帮助);既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因此,两者之间不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二、间接正犯有哪些类型间接正犯的类型:1.利用无责任能力人犯罪。2.利用他人过失或不知情的行为犯罪。3.行为并不需要仅仅以行为人自身直接的身体性行为为基础,与能够将器具和动物作为工具加以使用一样,也能够将他人作为工具实施犯罪。三、间接正犯和教唆犯区别教唆犯与间接正犯区别如下:1.主观方面不同:(1)教唆犯的主观方面是教唆者通过教唆使他人产
    2023-10-14
    422人看过
  • 胁迫他人犯罪是间接正犯吗
    胁迫他人犯罪的同样应当被认定为共同犯罪。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一、对于醉酒的人是否能够认定共同犯罪能。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如果醉酒的人与他人共同故意实施犯罪行为的,可以认定为共同犯罪。《刑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二、片面共犯如何处理应当具体案情具体分析,全面考虑片面共同犯罪的各个细节,细致地分析片面共犯参与犯罪的程度、责任大小、罪行轻重等情节。量刑上,比照实行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刑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
    2023-03-06
    398人看过
  • 教唆犯是不是间接正犯
    一、教唆犯是不是间接正犯1、间接正犯,是教唆行为的一种特殊情况,就是教唆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或者没有刑事责任的人犯罪,这时候不是教唆犯而变成间接正犯。因为只有他以个人承担刑事责任。2、教唆犯如果在共同犯罪中起到主要作用,那么就是主犯;如果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起到其次作用,那么就是从犯;如果教唆犯是被胁迫教唆他人犯罪的,那么就是胁从犯(有教唆行为人的不可能是胁从犯,因此原则上,教唆犯不可能是胁从犯)。二、什么是教唆犯教唆犯,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三、教唆犯的刑事责任有哪些1、被教唆人犯了被教唆的罪的,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起了主要作用的,按照对主犯的处罚原则处罚;只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按照对从犯的处罚原则处罚。2、如果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由于教唆人主观上具有教唆的故意,且客观上实施了教唆的行
    2023-04-14
    217人看过
  • 过失致人死亡罪存在累犯吗
    过失犯罪是不会被认定为累犯的,所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并不会构成累犯。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五条【一般累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第六十六条【特别累犯】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的,都以累犯论处。一、认定属于累犯需要符合哪些条件对一般罪名来说,认定累犯的条件如下:1、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2、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新罪;3、新罪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4、不属于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刑法》第六十五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
    2023-04-12
    292人看过
  • 各类情形中过失犯罪能构成间接犯罪吗
    过失犯罪中是有间接正犯的情形的。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行为。构成过失犯罪,对于法律有规定的罪名,行为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一、过失犯罪是酒驾吗?过失犯罪不包括酒驾。酒驾属于危险驾驶罪。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酒驾是明令禁止的行为,是违法行为,酒驾不属于过失犯罪的构成条件。二、过失致人重伤罪既遂刑事责任如何追究?过失致人重伤罪既遂刑事责任的追究为: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过失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态。三、怎样才算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2023-06-20
    279人看过
  • 间接正犯都是教唆犯吗
    不是。(一)间接正犯,是教唆行为的一种特殊情况,就是教唆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或者没有刑事责任的人犯罪,这时候不是教唆犯而变成间接正犯。因为只有他以个人承担刑事责任。(二)教唆犯如果在共同犯罪中起到主要作用,那么就是主犯;如果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起到其次作用,那么就是从犯;如果教唆犯是被胁迫教唆他人犯罪的,那么就是胁从犯(有教唆行为人的不可能是胁从犯,因此原则上,教唆犯不可能是胁从犯)。一、什么是教唆犯故意唆使并引起他人实施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行为的,是教唆犯。对教唆对象的限定,涉及教唆犯与间接正犯的关系。如果采取极端从属性说,则教唆行为的对象必须是有责任能力的人。如果采取限制从属性说,则教唆对象可以是无责任能力的人;但这里的无责任能力的人,也必须是有一定规范意识的人,如果教唆像幼儿或高度的精神病患者这样的缺乏规范意识的人犯罪,则应以间接正犯论处。教唆对象原则上必须是实际具有责任能力的人,但不必是
    2023-02-16
    209人看过
  • 过失伤害罪是否存在共犯
    在过失伤害罪中是不存在共犯的,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如果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的,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如果应当负刑事责任的,应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进行处罚。过失伤害罪是否存在共犯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第二十六条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对于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第二十七条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犯罪 第三节 共同犯
    2022-06-25
    464人看过
  • 共同过失犯罪存在的情形
    其一,论以同一罪名。即是说在共同过失犯罪中,虽然存在不同的实施过失行为之人,其过失行为共同造成危害结果之发生,但他们的过失行为触犯的是同一罪名,故应以同一的过失罪分别予以定罪。例如前述甲乙二人高楼推物共同疏忽而致砸死路人一案中,他们的行为均触犯了过失致人死亡罪,所以应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对甲乙二人之行为分别定罪。其二,论以不同罪名。也即对共同过失犯罪中各行为人所实施的过失行为分别以不同罪名予以定罪的情况。之所以出现这种罪名相异之情况,主要是由各行为人的具体过失行为以及其所具有的特殊身份所决定的。对此又可区分为两种情况:(1)在一般主体与特殊主体之过失行为相结合而构成的共同过失犯罪的情况下,通常对一般主体按其行为所触犯的具体过失犯罪确定罪名,而对特殊主体则亦依其自身行为所触犯的具体过失犯罪来确定罪名。例如在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事故中,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主体便包括有关领导、林场工人和外流人员。对有
    2023-02-17
    397人看过
换一批
#刑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行为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划分。 根据规定,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负刑事责任;年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在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八大严重犯罪时,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低于十四周岁的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此外... 更多>

    #刑事责任年龄
    相关咨询
    • 过失犯罪犯罪的非间接正犯还在生效吗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8-09
      过失犯罪是存在相关的间接正犯,行为人本来应该也能够正确地认识一定的行为与危害社会的结果之间的联系,进而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避免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发生,但他却在自己自由意志的支配下,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利益采取了极不负责的态度,从而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危害社会的结果,因此,国家就有充分的理由要求过失犯罪的行为人对自己严重不负责任的态度支配之下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依据我国刑法理论,过失犯罪表明主观上并没有
    • 间接故意致人死亡间接故意和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目的吗?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6-26
      故意犯罪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二种。间接故意是故意犯罪的一种表现形式,体现为放任犯罪结果的发生,因此主观上存在犯罪故意,有犯罪目的。 举例:比如说一小偷偷东西被你发现,在你追逐他的过程中,他不慎掉入河中,而你却没有救他,就构成间接的故意杀人罪,因为小偷想逃避你的追捕,而发生溺水死亡危险,你就具有防止周某溺水死亡的“法定作为”义务,应当尽全力救援落水者。而你不予救助,这种不作为行为导致了小偷死亡的后
    • 间接故意和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目的是怎样的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7-03
      故意犯罪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二种。间接故意是故意犯罪的一种表现形式,体现为放任犯罪结果的发生,因此主观上存在犯罪故意,有犯罪目的。 举例:比如说一小偷偷东西被你发现,在你追逐他的过程中,他不慎掉入河中,而你却没有救他,就构成间接的故意杀人罪,因为小偷想逃避你的追捕,而发生溺水死亡危险,你就具有防止周某溺水死亡的“法定作为”义务,应当尽全力救援落水者。而你不予救助,这种不作为行为导致了小偷死亡的后
    • 间接犯罪和过失犯罪不具备
      河南在线咨询 2022-08-09
      间接犯罪有目的,只是目的和结果可能不太相同。犯罪分子对结果的发生是放任的态度,如我想烧你家房子,我也知道你可能在家,我点着房子就走,至于是否烧死你我不管,如你不幸,我这就是间接故意。我本来目的烧房子,结果烧人了。 过失犯罪是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有危害性因疏忽大意结果发生了,或是预见自己的行为有危害性,但感觉自己能的不行,可以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结果事情发生了。这两种情况就是过失犯罪,过失没什么目的。
    • 危险犯是不存在过失犯罪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8-09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过失犯罪中是有危险犯的,例如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中,因过失行为构成放火罪、决水罪等,就是属于危险犯。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一】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一十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