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年休假报酬是否是劳动争议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2-09 17:00:23 194 人看过

劳动者申请年休假报酬产生争议的,是属于劳动争议,协商不成时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解决争议。

一、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第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

(一)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

(二)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

(三)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

(四)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

(五)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第五条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

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单位因生产、工作特点确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个年度安排。

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5月24日 20:1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休假相关文章
  • 劳动报酬的归属是否是劳动争议的关键问题?
    追索劳动报酬属于劳动争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下列纠纷,属于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作出的裁决,依法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劳动关系后发生的纠纷;(三)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劳动关系是否已经解除或者终止,以及应否支付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发生的纠纷;(四)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或
    2023-07-06
    55人看过
  • 劳动报酬争议申诉时效最好别超两年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但如果涉及用人单位拖欠工资、不支付加班费等劳动报酬的争议,则申诉时效不受一年限制。这是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仲裁处相关负责人昨日解读《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时强调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仲裁处副处长沈哲恒介绍,自今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开始实施以来,1到3月份,本市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的数量增加了33%。沈哲恒表示,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在今年5月1日以后发生的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为一年。但如果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工资、不支付加班费、奖金、津贴等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则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期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如用人单位从来没有明确告知在加班时间不支付加班工资,那申诉时效是不受一年限制的。沈哲恒同时强调,虽然不受一年期限制,但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报酬争议时,最好在两年内申请仲裁,因为根
    2023-06-10
    197人看过
  • 员工在劳动争议阶段是否会获得报酬
    是否在劳动争议阶段向员工支付报酬取决于几个条件:第一,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其次,这取决于员工是否提供正常劳动力。如果两者都是,毫无疑问,他们必须支付工资;如果在仲裁期间没有劳动关系,当然,终止的劳动关系不能要求支付工资。如果由于企业单方面终止而不存在劳动关系,则取决于员工的个人需求。如果支持恢复劳动关系的要求,仲裁期间将有工资;如果您想终止劳动关系补偿或无此上诉的补偿,您不能再根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立法原则索要工资,劳动者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正常提供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由此可见,支付工资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处于存续期内(即双方劳动关系尚未终止或终止)。第二,工人有正常的劳动。如果他们不提供正常劳动,如事假,他们将没有工资,病假,他们将支付病假工资。旷工者不仅没有工资,而且可能会受到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处罚因此,不难看出,在劳动争议
    2023-05-07
    141人看过
  • 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劳动者申请仲裁是否受时限的限制呢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拖欠劳动报酬争议的,劳动关系未解除或终止的,则不受法律规定的一年时效限制;若双方劳动关系已终止的,则劳动者应当在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起劳动仲裁。《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四款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2024-05-01
    498人看过
  • 拖欠劳动报酬争议是什么案由?
    一、劳动争议案件是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和义务而发生纠纷引发的诉讼案件。二、国务院1993年制定的《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在第2条将劳动争议界定为企业与职工之间:(一)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二)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三)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四)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依照本条例处理的其他劳动争议。三、1994年7月5日八届人大通过,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劳动法》颁布后,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第82条对《条例》第2条作了补充性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不论是否订立劳动合同,只要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并符合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规定的受案范围,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均应受理。四、2001年4月16日公布的《
    2023-06-25
    235人看过
  • 劳动争议时效有哪些,劳动报酬是多少
    仅涉及拖欠,劳动报酬的纠纷,已不是劳动争议,而是属于债务纠纷的范畴,诉讼时效是三年,该规定仅仅适用于劳动者持有工资欠条或者运作单位承认欠薪的事实的情形,否则劳动者在起诉前仍然需要先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一、劳动纠纷一定要先仲裁吗?一般情况下,劳动纠纷需要先经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仲裁,然后才能到法院去起诉,当然,也有一些例外情形。在例外情形下,发生劳动纠纷时可以不必先去劳动仲裁,而是直接去人民法院起诉。仲裁和诉讼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两种不同的途径,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仲裁和诉讼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处理纠纷的机构,仲裁是在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仲裁,而诉讼则是在人民法院审理。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一般情况下,劳动纠纷需要先经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仲裁,然后才能到法院去起诉,当然,也有一些例外情形。在例外情形下,发生劳动纠纷时可以不必去劳动仲裁,可直接去
    2023-03-31
    431人看过
  • 未休年休假的报酬是否适用特殊时效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五条第三款规定了,“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从中可以看出,给予年休假工资报酬的前提是“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其中蕴含了在安排年休假的事情中,单位起主导作用。1、《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十条也规定,“用人单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但是职工因本人原因且书面提出不休年休假的,用人单位可以只支付其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由此,只有在劳动者以积极的明示的方式表示其不休年休假的情况下才能判定劳动者做出了放弃年休假权利的意思表示。而劳动者从未表示过放弃年休假的权利。《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对跨年年休假的安排亦赋予用人单位一定的决定权,但并不意味着跨年度后,未休完年休假的劳动者的相应权利就完全丧失了。虽然用人单位规定
    2023-05-05
    467人看过
  • 拒付报酬引发劳动争议
    拖欠劳动报酬争议
    上海11月27日电今天,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被告上海海立特种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支付原告谢邦伦出差补贴款1.9万余元及同期利息。法院查明,2004年6月,原告谢邦伦到被告上海海立特种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从事制冷设备的售后服务工作,但双方未签劳动合同。2005年3月1日,被告公司向原告谢邦伦出具了一份欠条,载明欠付谢邦伦2004年度出差补贴款2.3万余元,并承诺在2005年第二季度还清。但是,直到2006年4月6日,被告公司仅支付谢邦伦出差补贴款3530元。10月,谢邦伦诉至法院,要求被告公司支付出差补贴款1.9万余元并支付同期利息。针对原告谢邦伦的起诉,被告公司辩称,原告谢邦伦尚未就诉争事项提起劳动仲裁,故法院不应受理原告的诉讼请求;况且,本案已过仲裁时效,故原告谢邦伦已丧失了胜诉权。法院审理后认为,根据2006年10月1日起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23-08-17
    291人看过
  • 劳动报酬是否计入公司造假?
    可以查到,最好不要造假。、因为即便入职之后,被公司查出有虚假的情况,公司也可以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合同无效情形: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到时公司解除劳动合同,也是得不偿失。另外,个人简历还是真实为好,否则对个人信誉、信用及将来职业选择都会产生影响。公司发现学历造假开除有工资吗?学历造假被公司发现的,开除有工资。首先,劳动者通过虚假学历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无效,但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需要支付工资。其次,劳动者以欺诈胁迫、乘人之危,使用人单位违背自己真实意愿的情况下订立、变更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支付赔偿金。《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
    2023-07-16
    112人看过
  • 劳动报酬有争议有那些
    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约定不明确,引发争议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重新协商;协商不成的,适用集体合同规定;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报酬的,实行同工同酬;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条件等标准的,适用国家有关规定。一、底薪包括全勤了怎么办?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约定不明确,引发争议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重新协商;协商不成的,适用集体合同规定;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报酬的,实行同工同酬;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条件等标准的,适用国家有关规定。二、劳动合同的工资约定不明怎么办劳动报酬是劳动者提供劳动的回报,是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也是劳动者主要的合同权利。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约定不明确,引发争议的,可按照以下程序进行:首先双方重新协商工资标准,适用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如果,前两步无法解决问题,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应当同工同酬
    2023-04-06
    111人看过
  • 追索劳动报酬属于劳动争议吗
    一、追索劳动报酬属于劳动争议吗1、追索劳动报酬属于劳动争议。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二、追索劳动报酬属于哪种纠纷追索劳动报酬纠纷法律依据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
    2023-06-14
    209人看过
  • 劳动报酬争议申诉时效的起算点
    劳动报酬争议申诉时效的开始,是指仲裁申诉时效从何时起算。劳动争议发生之日的确定,是判断劳动报酬争议案件仲裁申诉时效的开始以及是否超过仲裁申诉时效的关键所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并非指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而是一方当事人向对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明确表示异议之日。用人单位一直未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是一种持续的违法行为,仲裁申诉时效从行为终了时起算,即最后一次应支付工资的时间。用人单位断断续续未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也应理解为持续的违法行为,从最后一次应支付工资的时间起算申诉时效,否则不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法律解释最高人民法院于2006年8月颁布的《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以下简称《解释二》)第一条第一项规定,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产生的支付工资争议,用人单位能够证明已经书面通知劳动者拒付工资的,书面通知送达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用人单位不能证明的,劳
    2023-06-10
    73人看过
  • 无合同是否可以申请双倍劳动报酬
    一、无合同是否可以申请双倍劳动报酬无合同是可以申请双倍劳动报酬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故意未签订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年用人单位故意未签订的,视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二、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区别1.主体资格不同。劳动合同的主体只能一方是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即用人单位,另一方则必须是劳动者个人,劳动合同的主体不能同时都是自然人;劳务合同的主体既可以是法人、组织之间签订
    2023-09-09
    246人看过
  • 2024拖欠劳动报酬的争议是否有时效的规定
    一、拖欠劳动报酬的争议是否有时效的规定1、拖欠劳动报酬的争议有时效的规定,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劳动仲裁申请。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随时可以申请仲裁。2、法律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二、拖欠工资的
    2024-04-15
    140人看过
换一批
#员工权益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休假
    词条

    休假从汉代起就有,源于为了让朝中官员可每五天返家沐浴。休假日又称“公休日”。指法律规定或者依法订立的协议规定的每工作一定时间必须休息的时间。 2019年,人社部发布《我国法定年节假日等休假相关标准》,明确休息日、法定节假日、年休假、探亲假、... 更多>

    #休假
    相关咨询
    • 追索劳动报酬申请是否能撤销
      湖南在线咨询 2023-08-19
      用人单位能对追索劳动报酬等裁决申请撤消的情形如下: (一)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的; (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无管辖权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的; (四)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五)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 (六)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 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劳动者申请仲裁是否受时限的限制
      湖南在线咨询 2022-05-13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拖欠劳动报酬争议的,劳动关系未解除或终止的,则不受法律规定的一年时效限制;若双方劳动关系已终止的,则劳动者应当在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起劳动仲裁。
    • 劳动者请假后用人单位未休假的劳动者能否主张未休年休假的工资报酬
      澳门在线咨询 2022-03-04
      用人单位没有安排休假的,应当安排补休或者支付未安排休假工资报酬;用人单位安排了休假职工未休的,可以不安排休假,也无需支付工资报酬。劳动者追索未休年休假,一般只可以追索两年;用人单位经职工同意在下年度安排的,可以追索3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十条用人单位经职工同意不安排年休假或者安排职工休假天数少于应休年休假天数的,应当在本年度内对职工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按照其日工资收
    • 劳动报酬争议?申诉时效最好别超两年
      湖南在线咨询 2022-10-25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但如果涉及用人单位拖欠工资、不支付加班费等劳动报酬的争议,则申诉时效不受一年限制。这是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仲裁处相关负责人昨日解读《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时强调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仲裁处副处长A介绍,自今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开始实施以来,1到3月份,本市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的数量增加了33%。A表示,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在今年5月1日以后发生的
    • 劳务报酬可否申请劳动仲裁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8-12
      要看具体情况,如果是个体经营户雇佣,并且该个体经营户雇佣人数超过7人的,可以使用劳动法,可以认为是劳动关系,申请劳动仲裁。 (参照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条: “劳动法第二条中的“个体经济组织”是指一般雇工在七人以下的个体工商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