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法律对不当得利的认定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18 07:40:15 392 人看过

一、给付不当得利

给付不当得利,指受益人受领他人基于给付行为而移转的财产或利益,因欠缺给付目的而发生的不当得利。这种欠缺给付目的既可以是自始欠缺给付目的,也可以是给付目的嗣后不存在,或者是给付目的不达。

这里的给付目的,即给付的原因。给付者给与财产总有一定目的或原因,或为债务的消灭,或为债权的发生,或为赠与,这里的目的或原因就成了受领给付者受取利益的法律上的根据。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给付目的(原因)不存在或不能达到,那么受领给付者的受有利益便会因为无法律上的根据而成为不当得利。

二、非给付不当得利

非给付不当得利,是指基于给付以外的事由而发生的不当得利,包括人的行为、自然事件以及法律规定。

人的行为,又可分为受益人的行为、受损人的行为和第三人的行为。基于这些事由构成不当得利的原因,是受益者无受其利益的权利,所以,非给付不当得利的“无法律上的原因”即为受益者无权利而受有利益。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3日 15:0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不当得利相关文章
  • 不当得利法律的影响
    法律效力为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受损失人。发生不当得利之债后,不当得利人为债务人,负有返还基于不当得利获取的利益的义务,遭受损失的人为债权人,享有不当得利返还以及损害赔偿的请求权。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的依据的情况下,一方取得不当利益,而使他方受有损失的事实。对于不当得利的性质一直存在争议,但无论其属于事件还是行为,作为债的发生原因之一,发生不当得利引起债的关系形成后,必然产生相对应的法律后果。不当得利有哪些特征1、双方当事人必须一方为受益人,他方为受害人。2、受益人取得利益与受害人遭受损害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3、受益人取得利益没有合法根据。即:既没有法律上、也没有合同上的根据,或曾有合法根据,但后来丧失了这一合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二条因他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利益。
    2023-07-17
    62人看过
  • 我国不当得利多少可以立案
    一、我国不当得利多少可以立案我国不当得利属于民事纠纷,法律上没有规定多少金额可以立案的规定。当事人可以起诉到法院,要求被告返还不当得利。但是符合下列情形的,被告可以不返还:1.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2.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3.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二)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三)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二、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是几年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为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之日起三年。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
    2023-05-03
    247人看过
  • 法律关系不当得利
    不当得利的成立要件有四:一方取得财产利益;一方受有损失;取得利益与所受损失间有因果关系;没有法律上的根据。一方取得财产利益一方取得财产利益是指因一定的事实结果而获得了或增加了财产或利益上的积累。受益人获得的利益限于财产利益,即可以用金钱价值衡量的利益,精神利益不属于这里的利益范畴。判断受益人是否受有财产利益,一般以其拥有的财产或利益和如无与他人之间发生利益变动所应有的财产或利益总额相比较而决定。凡是财产状况或利益较以前增加,或者应减少而未减少,为受有利益;既有得利又有损失的,损益抵销后剩余有利益的,也为受有利益。具体而言,取得财产利益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1.财产或利益的积极增加,即通过取得权利、增强权利效力或获得某种财产利益或义务的减弱而扩大财产范围。包括:(1)取得财产权或其他财产利益,例如所有权、用益物权、债权、担保物权、知识产权等。占有在我国虽非一种权利,但通说认为占有是一种具有
    2023-02-15
    259人看过
  • 法律规定的不当得利是指哪些
    一、法律规定的不当得利是指哪些《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1.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2.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3.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第九百八十六条:得利人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取得的利益已经不存在的,不承担返还该利益的义务。第九百八十七条:得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其取得的利益并依法赔偿损失。第九百八十八条:得利人已经将取得的利益无偿转让给第三人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第三人在相应范围内承担返还义务。《民法典》对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和法律效果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司法解释对不当得利的返还标的、返还范围也做了较为具体的规定。但对不当得利的规定过于原则,对不当得利的返还客体未做区分,没有明确的受益人主观是善意还是恶意的。
    2023-08-24
    362人看过
  • 法院怎么认定给付不当得利
    法院要认定给付不当得利首先是确定不当得利主体,即确定获得利益的债务人和受到损失的债权人。其次是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一、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有4个:1、一方获得利益。一方在无过错的情况下取得他人财物,使自己的财产增加,不受年龄、性别、智力影响,得到利益不受坏境制约,获得财产的不受时间限制。2、他方受到损失。一方获到利益,必然造成他方财产受到损失,有积极损失,即自己能感觉到财产减少,是直观的损失;有消极损失,即自己不能感觉到的财产损失,是隐形的损失,一方财产受到损失才能使对方的财产增加,双方之间增加和减少的财产是对等的。3、获得利益与受到损失之间有直接因果关系。由于一方获得利益,则导致对方受到损失,一方获得利益是对方受到损失的直接因素,因而存在实际意义的因果关系,并且是直接的的因果关系。4、获得利益没有法律上的根据。一方获得利益没有合法的原因和根据,也是不当得利之债形成的要件。
    2023-03-25
    50人看过
  •  在我国,不当得利的刑事责任是如何规定的?
    这段内容讲述的是,如果得利的人民币数额确定后,拒绝归还且涉嫌非法侵占刑事犯罪,一旦被定罪,如果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将会被判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如果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将会被判处两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以罚款。换句话说,拒不退还人民币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根据实际情况,如果得利的人民币数额确定后,拒绝归还且涉嫌非法侵占刑事犯罪,一旦被定罪,如果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将会被判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如果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将会被判处两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以罚款。 拒 绝 归 还 人 民 币 数 额 拒绝归还人民币数额的行为是违反法律的,理由如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人民币是国家的法定货币,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爱护人民币、保护人民币的义务。同时,根据该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规定将闲置的人民币存
    2023-09-05
    154人看过
  • 不当得利的法律证明方法
    有如下条件:1.事实上有一方取得可见的财产利益;2.事实行为的另一方受到财产损失,如果只是有一方财产增加,而并没有另一财产受到损害,那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形成不当得利的;3.一方获取利益与另一方失去利益之间有因果联系;4.一方取得利益没有合法的根据。如何证明已经分居?能证明夫妻分居的常见证据:(1)一方在外居住的房屋租赁合同;(2)双方签订的夫妻分居协议,一定是要书面的,口头协议必须对方承认;(3)一方向另一方发出的书面分居文书;(4)双方来往的书信、电子邮件等能证明双方感情不和分居的事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二)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三)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第九百八十六条得利人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取得的利益已
    2023-07-07
    127人看过
  • 不当得利归还的法律规定详解
    返还不当得利的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但是规定了可以不返还的情形,因此除了是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以外的不当得利,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得利人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取得的利益已经不存在的,不承担返还该利益的义务。重庆彩礼返还的法律规定是什么只要是以结婚为目的索要的彩礼,一般不予退还,除非有以下几种情形: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适用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不当得利定义】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
    2023-07-01
    139人看过
  • 如何应对不当得利的法律诉讼案件
    一、如何应对不当得利的法律诉讼案件被起诉不当得利的时候,首先必须要积极应诉,否则可能被缺席判决,这时对被诉一方主体是不利的,其次需要寻找证据证明自己的获益有合法原因,不构成不当得利。二、不当得利被转移在民法典中应该如何处理不当得利被失利方转移的,如果取得不当得利方不是善意取得的,失利方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不当得利受让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不当得利定义】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二)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三)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第九百八十六条【善意得利人返还义务免除】得利人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取得的利益已经不存在的,不承担返还该利益的义务。第九百八十七条【恶意得利人返还义务】得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的,受损失的人
    2023-12-15
    380人看过
  • 什么是不当得利,关于不当得利纠纷有何法律规定?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法律根据,使他人受到损失而自己获得了利益。按法律规定,受损失的一方有请求不当得利人返还所得到的利益的权利。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二)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三)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有四:一方获得利益;他方受到损失;获得利益和受到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获得利益没有合法根据。在实务中,不当得利的案例也很多,比如转账时转错到别人的银行账户、捡到别人钱包拒不返还的、卖家多收取的货款、开发商多收取的购房款拒不返还的等等,一旦不当得利成立,当事人之间即发生债权债务关系,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得利人返还不当得利,得利人负有返还不当得利的义务。律师补充:得利人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取得的利益已经不存在的,不承担返还该利益的义务。得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其取得
    2023-05-07
    91人看过
  • 我国法律对重婚罪怎样认定
    一、我国法律对重婚罪怎样认定我国法律对重婚罪按照如下要件进行认定:1.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必须具有重婚的行为。2.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关系。3.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4.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二、重婚罪的追诉时效重婚罪的追诉时效是5年。《刑法》第八十七条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三、重婚罪能判缓刑吗重婚罪是可以判缓刑的,但是必须符合缓刑的使用条件。《刑法》第七十二条【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
    2023-10-04
    122人看过
  • 给付不当得利,是“非给付不当得利”的对称
    给付不当得利,是“非给付不当得利”的对称,为不当得利的基本类型之一,是基于给付而发生的不当得利。其规范功能在于使给付者有权向受领者请求返还欠缺目的的给付。给付不当得利请求权的构成须具备如下要件:(1)受领人基于给付而获得利益,包括财产的取得,财产的占有或登记、债务免除、劳务或物的使用等;(2)当事人之间具有给付关系;(3)欠缺给付目的,即给付人的给付无法律上的原因。包括开始时即无给付目的,给付后给付目的不存在及给付目的未达到3种情况。但对下列给付情况,给付者不得行使给付不当得利请求权:(1)给付系履行道德上的义务;(2)对未到期债务提前清偿的给付;(3)因清偿债务而为给付且于给付时明知无给付义务;(4)给付人因不法原因而为的给付。
    2023-06-08
    215人看过
  • 告我不当得利我怎么办
    在接到法院通知之后,不要慌乱,需要明确以下几点:第一、要弄明白是否真的构成不当得利。这一点是应诉的重中之重,首先要弄明白对方是否真的具有独占权,自己具有合法理由获得财产的,是可以作为未侵权辩护的理由的。第二、如果真的是侵权了,就要积极地承担侵权责任,一般来说,需要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第三、对于被诉不当得利,建议委托专业律师进行处理,毕竟专业律师对于案件中的着重点把握的更加清楚。其专业能力能提高己方胜诉的几率。一、不当得利返还范围包括哪些不当得利的返还范围如下所示:1、意受益人的返还义务的范围以现存利益为限,现存利益的确定时期为受益人受利益返还请求之时,于此时非现有的利益,免负返还义务。受益人的返还义务以原物为主,当原物依性质或其他情事,如消费、消耗、出卖、被盗、遗失等不能返还时,于现存利益范围内受益人应偿还价额。2、恶意受益人负应当返还其当初所受的一切利益、本于该利益所生的利益以
    2023-06-21
    95人看过
  • 不当得利立条件及法律规定
    一、不当得利立条件不当得利的成立条件有四种:一方取得财产利益;一方受有损失;取得利益与所受损失间有因果关系;没有法律上的根据。1.一方取得财产利益是指因一定的事实结果而获得了或增加了财产或利益上的积累。2.一方受有损失是仅仅有一方受有财产上的利益,而未给他人带来任何损失,不成立不当得利。3.利益与损失的因果关系,受益人取得利益与受损人所受损失间的因果关系,是指受损人的损失是由于受益人受益所造成的。4.没有法律上的根据。二、不当得利的法律规定不当得利在民法典当中有详细的法律规定。《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规定,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二)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三)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第九百八十六条规定,得利人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取得的利益已经不存在的,
    2023-05-03
    200人看过
换一批
#侵权损害赔偿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使他人受到损失而自己获得利益的事实。受益人为恶意时,返还范围以取得利益与损失利益中较大者为限;受益人先为善意,后为恶意的,返还范围以恶意开始时存在的利益为限。 另外,恶意的受益人将所受利益无偿让与第三人的,恶意受益人... 更多>

    #不当得利
    相关咨询
    • 我国的法律上规定的不当得利利息利率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6-28
      我国的法律上规定的不当得利利息利率是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
    • 不当得利返还利息法律对不当得利有没有规定
      澳门在线咨询 2023-11-11
      不当得利返还的利息应当根据受损失的人的损失决定,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应负返还的义务。
    • 我国法律规定的不当得利之债具有什么内容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8-04
      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在侵犯他人绝对权、支配权时因具有主观过错或者因法律规定所需要承担的民事责任。侵权人对被侵权人即负有侵权之债。
    • 法院对认定不当得利有哪些条件
      湖南在线咨询 2023-08-31
      1、法院认定不当得利的条件: (1)、一方受有利益; (2)、他方利益受到损失; (3)、一方受有利益与他方受损害之间须有因果联系; (4)、一方受有利益无法律上的原因。 2、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规定,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 (二)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 (三)明知无给付义
    • 不当得利的定义是什么?如何认定不当得利?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1-11-03
      不当得利的定义是当事人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