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改制后原有劳动合同的效力问题
企业改制后,企业的经营机制或者组织形式发生变化,原企业的劳动合同是否继续有效呢?有人认为,企业改制后,企业性质和法定代表人都发生了变化,改变了原来的劳动关系,原劳动合同应当终止,重新订立劳动合同。这种观点显然过于片面,企业改制致使企业性质的变更,并不应当必然引起劳动合同的终止。《劳动法》第26条第3款规定,劳动合同订立时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原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用人单位可以依照法定程序解除合同。劳动部《关于贯彻〈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7条则规定,用人单位发生分立或者合并后,分立或者合并后的用人单位可依据实际情况与原用人单位的劳动者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变更、解除或者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可以说劳动部的解释在某种程度上是与劳动法的精神相冲突。
在实践中,因劳动合同效力引发的争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因解除或者变相解除劳动关系引起争议。法律及其有关法规对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和程序规定得比较完善,法院处理这些问题一般比较容易。这里主要探讨一些新的情况。例如有的企业采取一次性支付安置费,职工将自己在企业的工龄买断,并解除与企业的劳动合同关系的做法。对于这种情况,有关文件明确规定了适用范围,不得任意扩大适用范围,对于超出规定范围的,不应当予以支持。
(2)劳动合同应当变更而没有变更,事后引发争议。有的企业在改制后只与在岗职工重新签订劳动合同,而对于休假、病退、带资上学、停薪留职的职工重新签订劳动合同。
(3)变更劳动合同中,因用人单位附限制性条件引起劳动争议。有些改制后的企业在变更劳动合同的过程中利用劳动力过剩和自身的优势地位,给劳动者附加一些限制性条件,比如有些企业实行股份制,要求劳动者必须入股,否则不与其签订劳动合同。这种做法违背了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原则,同时也违背有关的规范,法院不应当给与支持。
-
劳动合同在企业改制后的适用问题
475人看过
-
劳动合同承继与企业改制
50人看过
-
企业规章制度效力高于劳动合同效力吗?
125人看过
-
企业改制后,如何解决员工劳动合同问题?
329人看过
-
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劳动合同变更是怎样
389人看过
-
续签劳动合同后原劳动合同是否有效?
427人看过
企业改制是指依法改变企业原有的资本结构、组织形式、经营管理模式或体制等,使其在客观上适应企业发展的新的需要的过程。在我国,一般是将原单位所有制的国有、集体企业改为多元投资主体的公司制企业和股份合作制企业或者是内外资企业互转。... 更多>
-
国有企业改制后原公司对其劳动合同有什么变化新疆在线咨询 2022-03-29这个工厂看来是国有企业,要改制成为私人参股的有限公司或者全部变为私人股东的有限公司了。企业改制后,原企业已经不再存在,要求你与新公司签署劳动合同是对你权益的保护,也是政府改制国有企业工程中需要做的一项扫尾工作。鉴于原企业已经不存在了,劳动合同不是无效了,而是自行终止了。若你不与新公司签署新的劳动合同,这就意味着你不拒绝改制协议中接受安置的条款(政府改制方案中必然有),那就按照第二套方案,给与你一次
-
改制后的企业如何确定劳动合同期限湖北在线咨询 2022-03-15改制后的企业应当结合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状况和工作岗位的性质合理确定劳动合同期限结构,对关键性、核心工作岗位的劳动者最好签订长期劳动合同,提高职工队伍的稳定性。要制定和完善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对劳动合同的签订、变更、履行、解除、终止等环节进一步细化和量化,增强操作性;同时要经过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向全部职工公示。要提高劳动合同管理水平,加强对职工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学习,在劳动合同管理方式上逐步实行微机化
-
国有企业或原国企改制企业,与职工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经济补江苏在线咨询 2023-06-12经济补偿金与生活补助不冲突,但生活补助费只有国有企业或原国企改制企业职工劳动合同终止且职工必须是2001年10月6日前在国有企业工作才存在,解除劳动合同没有生活补助费。
-
国有企业改制终止劳动合同后怎样继续甘肃在线咨询 2022-07-25国有企业改制终止劳动合同后,员工们的权益该如何保障呢,不少人都应该会有疑问,但事实上1、企业改制不影响你的权益,同样要给补偿金,由改制后的企业来承担。 2、如果合同到期,你有权利不续签。合同到期了谈不到违约问题。
-
改制后的企业劳动合同期限如何确定?变更劳动合同期限的原则是什么天津在线咨询 2022-02-15改制后的企业应当结合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状况和工作岗位的性质合理确定劳动合同期限结构,对关键性、核心工作岗位的劳动者最好签订长期劳动合同,提高职工队伍的稳定性。要制定和完善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对劳动合同的签订、变更、履行、解除、终止等环节进一步细化和量化,增强操作性;同时要经过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向全部职工公示。要提高劳动合同管理水平,加强对职工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学习,在劳动合同管理方式上逐步实行微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