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结婚证可以去探监。探监一般规定如下三点:
1、只有在规定的探监日,才能探监;
2、只有罪犯的亲属和监护人才能行使探监权;
3、探监时需携带相关证件及材料。
探监需要携带的证件和材料包括以下两点:
1、身分证件包括身份证、临时身份证、户口本、户籍证明;
2、当地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村委会出具的相关证明。
情人关系可以去探监吗
一、情人关系可以去探监吗
1、法律上规定罪犯会见的对象原则上是只有罪犯的近亲属和监护人,但是得到允许的话,情人关系也是可以去探监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看守所里面的未决犯是不容许律师之外的人探监的。已经判决监狱执行的罪犯是可以会见亲戚朋友的,监狱在给犯人家属办理探视证时,会征求犯人的意见,如果犯人要求给其情人一个探视名额,监狱一般会满足其要求。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第四十七条
罪犯在服刑期间可以与他人通信,但是来往信件应当经过监狱检查。监狱发现有碍罪犯改造内容的信件,可以扣留。罪犯写给监狱的上级机关和司法机关的信件,不受检查。
二、探监需要什么手续
探监的手续如下:
1、只有的规定的探监日,才能探监。但现在的做法一般是,除法定的节假日外,其余的时间均可探监;
2、只有罪犯的亲属和监护人才能行使探监权。但是,现在全国各省的普遍做法是,罪犯的朋友也可以进行探监;
3、探监时需携带相关证件及材料,包括身份证件,当地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村委会出具的相关证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第四十七条罪犯在服刑期间可以与他人通信,但是来往信件应当经过监狱检查。监狱发现有碍罪犯改造内容的信件,可以扣留。罪犯写给监狱的上级机关和司法机关的信件,不受检查。
《司法部罪犯会见通信规定》第五条监狱应当自收监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通知罪犯亲属、监护人会见,通知应当包括会见人范围、会见时间安排、会见办理流程、所需相关证件等内容。
罪犯亲属、监护人,可以向监狱提出会见申请。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第四十八条罪犯在监狱服刑期间,按照规定,可以会见亲属、监护人。
-
在我国没有结婚可否探望孩子
96人看过
-
本人没同意做监护人是否可以探望孩子?
120人看过
-
亲人被行政拘留可以探望吗?
262人看过
-
探亲假可以探望配偶父母吗
261人看过
-
最新探亲假可以探望子女吗
195人看过
-
女性服刑人员是否可以探望家人?
168人看过
结婚证,是婚姻登记管理机关签发的证明婚姻关系有效成立的法律文书。正本一式两份,男女双方各持一份,其式样由民政部统一制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一印制,县、市辖区或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加盖印章,结婚证书须贴男女双方照片,并加盖婚姻登记专... 更多>
-
离婚的离婚协议上没写探望孩子是否可以探望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11-01可起诉处理, 一、当事人起诉,首先应提交起诉书,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相应份数的副本。当事人是公民的,应写明双方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住址;当事人是单位的,应写明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起诉书正文应写明请求事项和起诉事实、理由,尾部须署名或盖公章。 二、根据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原告向法院起诉应提交下列材料: 1、原告主体资格的材料。如居民身份证、户口本、护照、港澳同胞回乡证
-
没有结婚证离婚子女有探望权吗湖南在线咨询 2022-10-14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
-
非婚生子可以探望父亲吗福建在线咨询 2023-03-16一、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所以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父或母享有探望权。 探望权是《民法典》规定的一项实体权利,当事人可以独立行使。按照法律的规定,当发生探望权纠纷的时候,首先,应由当事人双方协商解决,在人民法院审理期间,也应该让双方尽量化解矛盾,从有利于子女成长的角度出发,对探望的时间、方式等具体问题,争取双方当事人能够协商解决。对拒不执行有关探望子女的判决
-
亲人进看守所探望可以吗福建在线咨询 2021-06-06是不能探视的,但是可以写信,但信件的内容全部要经过管他的干警检查,所以不能提及他案情上的问题就能寄到他手里。不往的信件要经过干警检查,所以你们的通信不能提及案情。 寄东西可以的,也能收到,但寄的东西不能有金属配件在上面,所送去的东西最好不要有扣子、皮带、之类的东西在上面,即使有干警都会剪掉再送给他的。 另外你们还可以给他钱,在看守所内需要钱的,因为日常用品及要加菜都需要钱的,钱在里面很安全,是上在
-
没有结婚证能不能离婚探望孩子?云南在线咨询 2022-11-21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