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犯罪案件如何认定明知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2 17:37:32 376 人看过

“明知”是刑法总则中“故意”的认识因素,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产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其含义是指行为人知道根据事物正常的逻辑联系,自己的行为将导致客观构成要件的成立。“明知”作为主观构成要素,关系到犯罪构成要件是否成立,行为是否违法。由于对规范构成要件的明知和理解程度不同,也可能阻却或者减轻行为人的责任。在此,笔者对在办理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中,如何认定“明知”试作简要分析。

“明知”通常是“推定的明知”

一般而言,在大陆法系国家,排斥严格责任适用,强调“无罪过则无犯罪”。“明知”要素作为犯罪主观罪过的表现形式,是反对客观归罪、实行过错责任原则的重要因素。正如有学者指出,我国刑法分则中关于“明知”的规定都属于注意规定,如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中规定,行为人在销售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时要有“明知”,而对于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则并没有规定“明知”。很明显,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从事生产的行为人对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明知”。因为,立法者认为,行为人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掺入了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对此,就明知无需作特别规定。所以,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中无论是生产行为还是销售行为,都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存在“明知”。

由于“明知”是犯罪成立的条件之一,一些行为人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往往会辩解自己不明知。而明知又恰恰是一种主观心理态度,很难被证明。因此,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中的明知是“根据行为人的主观认识能力和行为时的客观情况而合理推断行为人当时应当知道”,即“推定的明知”。如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关于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活动的通知》中规定:是否认定明知,应当结合被告人的认知能力、同案人的供述和辩解、证人证言、产品质量、进货渠道和进货价格、销售渠道和销售价格等综合判断。因此,应结合多种因素组成的基础事实,考察该基础事实与行为人制售行为是否具有正常或异常的关联性,进而推断出行为人主观心理态度。如负责联系购进餐厨垃圾等毛油、在厂区闻到明显异味等事实,可以与“地沟油”建立起某种常态联系,再结合价格、渠道等因素,即可推定行为人对“地沟油”明知。

对违法性的明知应参照自然犯认定

自然犯与法定犯的重要区别在于,犯罪在侵害或威胁法益的同时有无明显违反伦理道德。法定犯的违法性相对来说不容易被认识。在大陆法系国家的刑法理论中,通说认为违法性认识不是犯罪故意“明知”的内容,而是在有责性的阶段进行评价。对于典型的法定犯,犯罪故意与违法性认识尚可以进行区分,而对于自然犯,行为人对符合客观构成要件的事实有所认识,同时就应当知道其行为违反了法秩序。对违法性的认识是自然犯“明知”内容的应有之义。

在我国,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规定在刑法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其中绝大多数犯罪均为法定犯,但是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具有自然犯的特征,因此,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兼具法定犯与自然犯的特征,对其违法性的认识应当参照自然犯来认定。行为人只要认识到自己行为具有反伦理道德性、反社会性,行为将要或者可能给社会带来危害,即可认定其明知行为的刑事违法性。据此,如行为人在生产、销售的过程中故意销毁账本或其他凭据,通过隐蔽途径生产、销售,进出渠道明显不正规,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等,就是行为人具有违法性认识的表现。

对“明知”的判断应坚持社会一般人的评价标准

根据构成要件要素是否需要规范、评价的价值判断,可以将构成要件分为记述构成要件要素和规范构成要件要素。记述构成要件,对其所作的法律描述与日常生活一致,行为人对行为事实的认识就是对构成要件的认识,而规范构成要件,则要按照社会一般人的认知能力来判断行为人是否认识到该构成要件的不法内涵。在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中,主要的规范构成要件要素有:“有毒、有害”“不符合安全标准”“疫区”等等,行为人要进行法律、经验和社会的认知。行为人是否认识到该构成要件的不法内涵,也应当以社会一般人的认知能力和视角来分析判断。

比如,行为人购买疫区某国生产的牛肉并加工销售,因该国属于国家明令禁止进口牛肉的疫区,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涉及到其是否明知生产、销售的牛肉是来自疫区的牛肉。牛肉的来源地是否属于疫区,这需要相关法律、法规来规定。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只要认识到基础事实,就可以认定其对构成要件具有明知。问题在于,何为基础事实。如果其只认识到该牛肉是未经检验检疫的或者非法进口的,按照社会一般人的理解,并不一定会认识到来自疫区某国。因此该认识内容将阻却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犯罪故意的成立。如果行为人购买了疫区某国的走私牛肉,其本人却一直认为是非疫区国家生产的牛肉,该事实认识错误“无法对于其行为的意义产生规范需要的理解程度”,也将阻却犯罪故意的成立。如果行为人认识到该牛肉是来自某国,只是不知道该国属于疫区,则犯罪故意成立。因为,该国属于疫区是国家有关部门公开向社会明令告知的,从社会一般人的认知程度出发,完全可以认识到该国属于疫区这一结论。当然,如果行为人确实无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可能阻却责任的成立。

由于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侵害的法益是国家食品监管秩序和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刑法不能等到发生法益侵害或者危险事实才介入,否则一旦造成后果就难以挽回,所以,刑法需要进行法益保护的前置化。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对于行为人“明知”的问题,还应更多地考虑行为人是否具有规范意识及对法律的忠诚,只要行为人在食品安全领域从业,就应当知道并具有规范意识,使法规范成为其生产、生活的一部分。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1日 15:1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犯罪构成相关文章
  • 怎样认定企业食品犯罪
    1、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生产经营不符合卫生标准和食品,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或者在生产经营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卫生行政部门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对不符合条件的生产经营者发放卫生许可证的,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收受贿赂,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3、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营私舞弊、造成重大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4、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食品安全犯罪如何定罪处罚遵循罪刑法定原则,依照《刑法》和有关司法解释规定,涉嫌食品安全犯罪案件主要有以下几种: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食品监管渎职罪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条【生产、销售
    2023-02-16
    99人看过
  • 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怎么认定明知与不知
    在处理涉及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犯罪案件时,如何判断涉案人员是否属于明知或不知的主观状态,需要综合考虑多重因素。具体来说,如果售卖方长期活跃于食品销售行业,他们应该具备一定程度的食品安全知识及识别真伪的能力,然而,如果他们在销售过程中未能审查出明显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并予以销售,那么很有可能被视为明知。此外,若售卖方以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价格购入食品,或者其进货渠道存在问题,缺乏合规的进货凭据,那么这也可能构成明知的证据。然而,如果售卖方能够提供充足的证据证明自身已尽到合理的审查义务,例如核实了供应商的资质证书以及相关的食品合格证明文件等等,并且对食品存在的潜在危险性确实毫不知情的话,那么他们将有机会被认定为并不知情。《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
    2024-07-25
    446人看过
  • 已立案的食品案件如何撤案
    一、已立案的食品案件如何撤案立案后撤案的条件如下: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6、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7、其次,由于你是举报人,可以要求法院,检察院说明撤案理由,如果发现新的证据可以再次起诉,同时还可以继续向高一级人民法院提起再诉。二、立案条件立案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有犯罪事实指客观上存在着某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这是立案的首要条件。有犯罪事实,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1.要立案追究的,必须是依照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行为。立案应当而且只能对犯罪行为进行。如果不是犯罪的行为,就不能立案。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条第1项的规定,有危害社会的违法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就不应立案。由于立案是追
    2023-04-25
    456人看过
  • 生产、销售有毒食品案件中如何认定单位犯罪的直接主管人员
    [案情]被告单位江苏龙某亲和农牧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吴某颂,江苏龙某亲和农牧有限公司董事长。被告人宦某安,江苏龙某亲和农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因涉嫌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于2002年12月30日被逮捕。2001年10月,被告人宦某安在任江苏龙某亲和农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期间,为了单位的利益决定从王浩明(另案处理)处购买20公斤稀释后的盐酸克伦特罗(俗称瘦肉精),安排江苏龙某亲和农牧有限公司职工将盐酸克伦特罗配入饲料中,用于饲养生猪100余头,分别出售给胡汉忠、赵志伟(另案处理)屠宰后在江阴市和仪征市市场销售,违法收入约人民币7万元。案发后起出稀释后的盐酸克伦特罗11公斤。被告单位江苏龙某亲和农牧有限公司、被告人宦某安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一案,由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03年6月17日以(2003)苏刑二立他字第003号指定管辖决定书指定由江苏省丰县人民法院管辖,江苏省铜某县人民检察
    2023-06-11
    97人看过
  • 商标侵权商品明知如何认定,如何认定商标侵权
    一、商标侵权商品明知如何认定违法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明知过错,即指行为人对所销售的商品属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事实系已经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为人未经商标权人许可,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或者其他干涉、妨碍商标权人使用其注册商标,损害商标权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侵权人通常需承担停止侵权的责任,明知或应知是侵权的行为人还要承担赔偿的责任。情节严重的,还要承担刑事责任。《商标法》第五十七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二)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三)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四)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五)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
    2024-01-22
    426人看过
  • 制毒物品犯罪中如何确定被告人明知是毒品
    对于如何认定被告人明知毒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颁布了《关于办理制毒物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的第二条对于走私或者非法买卖制毒物品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且查获了易制毒化学品,结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其他证据,经综合审查判断,可以认定其“明知“是制毒物品而走私或者非法买卖,但有证据证明确属被蒙骗的除外:1、改变产品形状、包装或者使用虚假标签、商标等产品标志的;2、以藏匿、夹带或者其他隐蔽方式运输、携带易制毒化学品逃避检查的;3、抗拒检查或者在检查时丢弃货物逃跑的;4、以伪报、藏匿、伪装等蒙蔽手段逃避海关、边防等检查的;5、选择不设海关或者边防检查站的路段绕行出入境的;6、以虚假身份、地址办理托运、邮寄手续的;7、以其他方法隐瞒真相,逃避对易制毒化学品依法监管的。关于制毒物品犯罪的认定是怎样的(一)《关于办理制毒物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中的“
    2023-07-24
    224人看过
  • 有毒食品如何定罪立案依据
    一、有毒食品如何定罪立案依据有毒食品定罪立案依据是:本罪属于行为犯,在生产的食品中掺入有毒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应予立案追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五十条的规定:违反国家规定,非法生产、买卖、运输醋酸酐、乙醚、三氯甲烷或者其他用于制造毒品的原料、配剂,或者携带上述物品进出境,情节较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二、如何定性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罪行定性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罪行的方式是要符合以下构成要件:1.侵害了国家对食品卫生的管理制度以及不特定多数人的身体健康权利。2.实施了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行为。3.犯罪主体为自然人与单位。4.在主观方面
    2023-11-01
    125人看过
  • 如何认定销赃明知诈骗罪
    在判定销售者是否知晓其销售的是赃物以构成诈骗罪时,需综合分析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判断。首先,必须考虑销售者对于其所销售之赃物来源是否出现了非正常状况的认知程度。例如,若赃物的售价过低,远低于市场上的合理价格范围;又或交易形式过于隐秘,难以查证等现象,均可视为销售者对赃物来源产生疑虑,从而可能构成明知的条件。其次,即使销售者未有明确了解货物是赃物的事实,但在实际交易过程中通过种种迹象合理推断出物品的来路并不正当,亦有可能被认定为主观上已经明知。此外,若销售者在过去的商业活动中曾有类似的销赃行为,或者与犯罪分子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那么这无疑将加大认定其主观上明知的可能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
    2024-08-14
    267人看过
  • 什么是食品监管渎职罪?如何认定食品监管渎职罪
    一、什么是食品监管渎职罪简单的说,食品监管渎职罪,就是指负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导致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从具体犯罪构成要件上来看,食品监管渎职罪主要由以下几点构成。(一)行为人是负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本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只有负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才能构成本罪。(二)行为人在主观上至少存在过失。行为人在主观上表现为过失既可构成本罪,即在主观上应该预见自己的玩忽职守行为或滥用职权行为可能导致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重大事故或造成严重后果的极其不负责任的心理态度。行为人玩忽职守或滥用职权的行为是故意的,但对损害结果的发生的过失的。(三)行为人在客观上表现为玩忽职守或者滥用职权。本罪表现为玩忽职守或者滥用职权,导致发生重大食
    2023-04-28
    53人看过
  • 如何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主观明知”
    首先是通过现有证据来认定;其次是通过推定方式来认定。下面主要来谈谈司法实践中,在查明以下情形的情况下,可以认定行为人主观上属于明知:第一,行为的时间。行为人初次见到、接触赃物的时间,如果是在深更半夜,或明知当地刚发生了重大盗窃、抢劫等犯罪案件,尽管行为人矢口否认不知是赃物,也可以认定行为人在主观上对物品的赃物性质是明知的。第二,行为的地点。如查明收购、转移、销售赃物的地点是在隐秘的地点、偏远地点、本案作案现场附近等,就可以认定为明知是赃物。第三,物品的价格。一般来说,本犯为使赃物尽快脱手,变成可流通的货币形式,其转手赃物的价格往往相对低于同类物品的市场价格。如果行为人收受物品的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就可作为判断行为人明知赃物的一个因素。第四,物品的特征。本犯为避人耳目,往往将犯罪所得之物品拆整为零,或者物品被改头换面,或者将新物当旧物甚至废品处理,因而,销售的物品具有上述特征的,往往可以
    2023-03-23
    340人看过
  • 如何认定网络犯罪刑事案件
    网络犯罪是一种特殊环境下的新型犯罪行为,只有正确认识和掌握网络犯罪的本质及内涵,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策略惩治网络犯罪行为。那么网络犯罪刑事案件管辖权怎么确立?因为互联网的特殊性,在刑事诉讼管辖方面,我国对网络犯罪案件没有具体的管辖规定,结合办案实践和相关的司法解释,对于具体网络犯罪案件地域管辖权的确定,应坚持以下几点:(一)根据网址确定犯罪管辖权对利用互联网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犯罪案件,实施网络犯罪行为的计算机终端所在地可以视为犯罪行为地。在侦办利用互联网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犯罪案件过程中,司法机关可以通过网络服务提供商来确定网址所对应服务器的物理地址,即网络犯罪行为实施地,进而确定地域管辖权。(二)根据被发现侵权内容的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终端设备所在地确定管辖权对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的侵犯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犯罪案件以及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等案件,被发现侵权内容的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终端设
    2023-06-01
    213人看过
  • 食品安全标准如何认定
    食品安全标准
    一、食品安全标准如何认定1、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2、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3、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4、对与卫生、营养等食品安全要求有关的标签、标志、说明书的要求。5、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6、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7、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8、其他需要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二、食品安全标准承诺书范本食品安全承诺书为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流通环节食品经营主体对所经营的食品质量安全承担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确保食品流通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现承诺如下:1、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依法取得经营资质许可、营业执照,守法经营,诚信经营。2、严格把好商品进货关,认真查
    2023-04-24
    121人看过
  • 不认罪案件应当如何认定其犯罪事实
    一、不认罪案件应当如何认定其犯罪事实1、不认罪案件由人民法院审理之后根据事实证据认定其犯罪事实,如果犯罪证据充分的,人民法院可以作出有罪的判决;法院判处当事人有罪时,当事人不承认自己有罪的,不影响判决的执行,但当事人可以提起上诉。2、法律依据:《刑法》第十三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二、刑事案件当事人不认罪怎么办1、刑事诉讼判决后,法院判处当事人有罪时,当事人不承认自己有罪的,不影响判决的执行,但当事人可以提起上诉。2、被告
    2023-06-11
    201人看过
  • 盗窃罪犯罪明知怎么认定?
    一、盗窃罪犯罪明知怎么认定?盗窃罪犯罪明知是根据相关的证据材料来认定的。法律规定网络猥亵罪应当是通过报警的方式由公安机关立案,应当是根据人民法院的定罪量刑的幅度来计算盗窃罪的刑期,数额标准均有所提高:1、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1000元―3000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2、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3万元至10万元以上的,为“数额巨大”。3、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30万元至50万元以上的,为“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可根据该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分别确定该地区执行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对于1年内入户盗窃或者在公共场所扒窃3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多次盗窃”,以盗窃罪定罪处罚。二、盗窃罪量刑的具体规定是什么?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3年以下
    2024-02-02
    150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是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只有符合上述四个条件的,才可认定行为构成犯罪,但犯罪成立后也可因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原因而对犯罪认定予以否定。... 更多>

    #犯罪构成
    相关咨询
    • 经营过期食品如何认定犯罪?
      山东在线咨询 2021-11-16
      经营过期食品涉嫌生产和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生产和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案追诉:(一)含有可能导致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超标有害细菌;(二)含有可能导致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超标其他污染物。本条规定的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机构进行鉴定。
    • 毒品案件的犯罪实践中应如何认定
      福建在线咨询 2022-11-20
      1、运毒品案件中,如果二人以上共同故意实施毒品犯罪的,可认定为共同犯罪人。 2、其中组织、领导毒品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则是从犯。
    • 运输毒品案件如何认定共犯
      重庆在线咨询 2022-11-20
      1、运输毒品案件共犯认定需要根据案件线索来源、破案及抓获经过、搜查及追缴笔录、鉴定结论等综合分析。 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都是指向同一的目标,彼此联系、互相配合;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都与发生的犯罪结果有因果关系。 2、法律依据:《刑法》 第三百四十七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 运输毒品罪主观明知是毒品如何认定
      浙江在线咨询 2023-10-25
      1、行为人未如实申报,在其所携带的物品内查获毒品的。 2、以伪报、藏匿、伪装等蒙蔽手段逃避海关、边防等检查,在其携带、运输、邮寄的物品中查获毒品的。 3、执法人员检查时,有逃跑、丢弃携带物品或逃避、抗拒检查等行为,在其携带或丢弃的物品中查获毒品的。 4、体内藏匿毒品的。
    • 当犯罪明知到一定情形该如何认定?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9-01
      上所称的“明知”是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而司法实践中,认定被告人主观上是否“明知”会结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认知能力、供述、所涉食品的质量、价格及进销渠道等主、客观因素予以综合判断。如果行为人对所销售的食品是否有毒有害持有放任态度,不关心其是否对公众造成危害,可以从主观上认定行为人具有概括的故意,应当认定为“明知”。如果行为人长期从事该食品销售的生意,并且熟悉市场行情,知道该食品需要具备的相关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