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火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别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12 15:10:34 145 人看过

一、放火罪的既遂与未遂

放火犯通常以烧毁目的物为犯罪目的。但是,判断放火罪的既遂与未遂,不应以犯罪目的是否达到为标准,而应以行为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放火罪的全部构成要件为标准。

本法对于放火罪的规定有两个条文,即本条和第115条。这两条的关系是,本条是规定放火罪的构成要件的基本条款,第115条是与本条相联系的结果加重条款。

根据刑法理论,结果加重的条款是不发生犯罪未遂问题的,只有该条文规定的严重结果发生了,才能适用该条文。所以,认定放火罪的既遂、未遂,应以本条规定的放火罪的构成要件为标准。

根据本条,只要实施了放火行为,点着了目的物,引起目的物燃烧,使目的物有被焚毁的危险,即使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目的物被焚毁,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也构成放火罪的既遂。例如正要点火,就被人抓获,或者刚点着引火物,就被大雨浇灭等,应被认为是放火罪的未遂。

二、既遂与未遂的界限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已经脱离了监管人或押解人监管的为既遂。私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的目的是为了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摆脱司法机关和监管人员的控制,逃避法律制裁。因此,私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既遂与否,应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是否逃脱了监管机关和监管人员的控制为标准。如果是在监狱被私放的犯罪嫌疑人、被侍人、罪犯,虽已逃出监房,但在监狱的看管范围内被抓获的,属于未遂;或者虽已逃出狱外,但被及时发觉,当场抓获的,亦属未遂。如果已逃离监管机关和监管人员的控制范围,应属既遂,在押解途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被私放后、如果当场被其他人员发现,立即被追捕归案的,则应视为未遂;被私放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如果当场逃离,摆脱了其他押解人员们控制,即属既遂;被私放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在逃出监管机关和监管人员的控制范围以后,经过司法机关侦查、通缉追捕归案的,仍应视为既遂。

三、放火罪的既遂标准

放火罪是指故意引起火灾,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一种。火灾是指在时间上或者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公共安全指的是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放火罪属于具体危险犯,由于放火是危险性很大的行为,故只要发生了危害公共安全的具体危险,无论是否造成了实害后果,即构成放火罪。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1日 17:1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犯罪目的相关文章
  • 放火罪未遂和预备处罚比放火既遂要轻吗?
    放火罪未遂和预备处罚比放火既遂要轻,对放火罪而言,拿火柴的动作则是预备行为;开始点火,则属于已经“着手”。未遂问题存在于直接故意实施的犯罪之中,放火罪是直接故意实施的犯罪,就有区分未遂和既遂的客观基础。刑法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放火犯就有了区分未遂和既遂后,可以承担不同的刑事责任的后果,这也是区分放火罪未遂和既遂的必要所在。从法律上讲,在刑法第114条的基础上,虽然规定的都是“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一方面,相对于那些危害严重的火灾而言,可能就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造成的未遂状态,而且对于小型火灾来说,也有一个是否实际发生火灾的问题,有一个犯罪是否得逞的问题。一、犯放火罪的会如何处罚犯放火罪的,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包括两种情况:1
    2023-03-24
    351人看过
  • 如何区分放火罪未遂
    对放火罪的未遂既遂如何区分的问题,理论上有多种见解,但主要是从火灾的程度出发,这样的区分反而有些否认放火罪有未遂既遂之分的意思。从总体来说,区分未遂既遂要以犯罪人的行为目标为基础,火灾可能造成的后果是一条连续的线,实际后果是这条线上的某一个点,为火灾发生以后,损害不断加大,最后停在实际后果这一个点上,这个点和犯罪人目标重合或者超越了这个目标,就是犯罪的既遂,否则就是未遂,那怕这个点非常接近目标,也只能是未遂。虽然这个目标点有时不十分明确,不容易把握,但这只是个案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未遂既遂区分问题的基本内容。对放火罪来讲,一旦火灾发生,损失不可挽回,其行为也不可逆转,但是犯罪行为人要想烧毁一幢大厦必先在某一局部或在某个房间内进行。对造成某个房间的损毁或者人员伤亡的情况来说,构成其放火的第一目的。行为人实施了放火行为并造成了火灾,其行为已经构成既遂,但对于要点燃整座大厦这种行为人追求的第二目的
    2023-03-02
    206人看过
  • 放火罪点火既遂吗
    一、放火罪点火既遂吗未遂或者犯罪尚未实施。对放火罪而言其既遂与犯罪未遂的界限在于是否点火,从被点物开始独立燃烧时即构成犯罪的既遂。在用火柴点火时被风吹灭被抓住则是犯罪未遂,所以危险犯有既遂与未遂之分,其标准在于危险状态是否达到一定程度,即刑法规定的危险状态。只要实施了放火行为,点着了目的物,引起目的物燃烧,使目的物有被焚毁的危险,即使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目的物被焚毁,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也构成放火罪的既遂。例如正要点火,就被人抓获,或者刚点着引火物,就被大雨浇灭等,应被认为是放火罪的未遂。二、法律规定《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一】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一十五条【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
    2023-05-09
    137人看过
  • 放火罪的既遂类型
    法律综合知识
    一、放火罪的既遂类型放火罪的既遂,是从被点物开始独立燃烧时即构成犯罪的既遂。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二、放火罪既遂会如何判行为人犯放火罪既遂且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严重后果主要是指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
    2024-01-31
    59人看过
  • 抢夺罪既遂与抢夺罪未遂有何区别?
    案情回放:被告人刘某在市区道路上抢夺行人的钱包和手机,逃离现场的过程中被行人、民警抓获。经鉴定,其抢夺的财物价值共计4100余元。一审法院认为:被告人刘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趁人不备,公然夺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构成抢夺罪;刘某到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且赃款赃物已被追回,依法从轻处罚。据此判处有期徒刑2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元。刘某上诉。经辩护,二审法院认为:刘某实施抢夺行为后,被害人即大声呼救并追赶,行人、民警闻讯相继加入,将其人赃俱获,故可认为财物仍处于被害人及抓捕者的目击控制范围而未失控,应认定刘某系抢夺未遂。据此,二审改判为有期徒刑18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元。对二审判决,检察院提出抗诉,认为刘某抢夺财物后逃离现场,财物一直处于刘某的实际控制之下,完全脱离了被害人的控制,故属于抢夺罪既遂;若因事后追捕、人赃俱获而否定犯罪既遂的成立,无疑是要求被害人只有放弃追捕行为才能认定
    2023-06-11
    83人看过
  • 犯罪既遂与犯罪未遂有什么区别,犯罪既遂和犯罪中止的区别有哪些?
    一、犯罪既遂与犯罪未遂有什么区别(一)、有的条文要求发生法定的后果为既遂的,如果没有发生该结果的为未遂。如果发生该结果的为既遂。例如《刑法》第232条规定的故意杀人罪,仅有杀人的行为尚不足以成立该罪的既遂,必须有杀人行为且致人死亡才能成立该罪的既遂。故意伤害罪、故意毁坏财物罪、盗窃罪、扰乱社会秩序罪等属于结果犯。其他常见结果犯既遂未遂界限:1、抢劫罪,实行行为:暴力、胁迫抢取财物。着手:为取得财物而开始对他人施加暴力或者发出威胁。以取财为既遂,着手抢劫而因意志外原因未能取得财物的,是未遂。但,致人重伤、死亡的,无论是否取得财物,均按既遂对待。例如:张某抢劫出租摩托车案;以锤击打摩托车主,车主逃,张某骑车发动,未能发动,被抓。起诉未遂;法院判既遂。再如,甲某抢夺自行车筐中的手提包,以铁锤抗拒群众抓捕,当场被抓,抢劫罪既遂。2、盗窃罪,实行行为:秘密窃取。着手:入户、入室盗窃的,开始扭门撬锁为
    2023-06-11
    500人看过
  • 火罪的区别:放火与失火
    放火罪是指行为人以积极的行动来追求或者放任危害后果的发生,是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失火罪是指由于过失而引起的火灾,行为人不希望后果出现,但是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后果,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由于轻信能够避免而导致后果发生的。两个罪名在客观上都表现为与火灾有关的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都侵害了社会公共安全。但两者有明显的区别:(1)在客观方面,失火罪必须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才能构成。放火罪并不以发生上述严重后果作为法定要件,只要实施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放火罪即能成立。(2)在主观方面,放火罪有既遂、未遂之分。失火罪是过失犯罪,以发生严重后果作为法定要件,不存在犯罪未遂问题。(3)主体要件处罚年龄不同,放火罪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即可构成火罪年满16周岁的人才负刑事责任。(4)主观罪过形式不同:放火罪由故意构成,失火
    2023-07-15
    234人看过
  • 放火罪有未遂吗
    有期徒刑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法中没有放火罪未遂这一个罪名的,刑法中有放火罪,而放火罪未遂是属于犯罪的状态。一、危险犯有哪些危险犯有哪些:危险犯是对犯罪的一种分类,以对法益发生侵害的危险作为处罚根据的犯罪,是危险犯。我国《刑法》对危险犯做出了较多规定,大多规定在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一章中,具体的为放火罪、爆炸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此外还有危及飞行安全罪,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非法携带枪支。二、入户盗窃没偷到东西是既遂吗1、不是,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相区别的基本标志是犯罪是否得逞。行为人犯罪未得逞,则成立犯罪未遂;行为人犯罪已得逞,则成立犯罪既遂。2、一般来说,犯罪未得逞是指没有发生行为人所希望或者放任的、行为性质所决定的侵害结果。具体到入户盗窃来说,行为人的主观意图是取
    2023-06-28
    152人看过
  • 失火罪与放火罪的区别?
    失火罪与放火罪的界限失火罪与放火罪在客观上都表现为与火灾有关的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都侵害了社会公共安全。但两者有明显的区别:(1)在客观方面,失火罪必须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才能构成。放火罪并不以发生上述严重后果作为法定要件,只要实施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放火罪即能成立。(2)放火罪有既遂、未遂之分。失火罪是过失犯罪,以发生严重后果作为法定要件,不存在犯罪未遂问题。(3)主体要件处罚年龄不同,放火罪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即可构成;失火罪年满16周岁的人才负刑事责任。(4)主观罪过形式不同:放火罪由故意构成,失火罪则出于过失。这是两种犯罪性质的根本区别所在。一、判断放火罪既遂的标准是什么对放火罪而言,犯罪既遂与犯罪未遂的界限在于行为人是否实施了点火的行为,从被点物开始独立燃烧时即构成犯罪的既遂,若是行为人在用火柴点火时,火被风吹灭,行为人被抓住则
    2023-03-14
    269人看过
  • 盗窃未遂和既遂的区别
    具体来说,两者有以下的一些区别:1.犯罪结果不同:未遂的结果是犯罪目的无法完成,既遂则是完成了犯罪目的。2.定义不同: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实施完成的是既遂。3.量刑不同:犯罪既遂按照相关法律行进审判定罪,而犯罪未遂在量刑上往往有所减免,可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犯罪结果是否实现。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一、既遂和未遂的区别具体是既遂和未遂的区别:1、定义不同:犯罪未遂是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为,犯罪既遂是指完成犯罪的行为;2、量刑不同:犯罪既遂按照相关法律行进审判定罪,犯罪未遂则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3、犯罪结果不同:未遂的结果是犯罪未完成,既遂是完成了犯罪。二、犯罪既遂就是犯罪成立吗犯罪既遂不是犯罪成立,两者的概念以及法律方面的量刑都
    2023-03-11
    114人看过
  • 拐卖妇女儿童罪如何区别既遂与未遂
    (1)本罪是行为犯,行为人只要实施了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行为之一的即构成既遂,而不论被害人被卖出这一结果是否发生。(2)本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分,应当分为两种情况:其一,对于单一的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此处应指单独犯罪和没有组织分工的共同犯罪)。行为人仅将被害人拐骗到手,使其处于自己控制之下,还不能认定为犯罪既遂,如果由于此时出现被害人死亡、逃跑、或者行为人受到追究等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使其未能将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卖出,应当认定为犯罪未遂。其二,对于有明确组织分工的共同犯罪,情况则有所不同,只要行为人完成了其分工范围内的拐骗、绑架、收买、接送、中转等行为,不论被害人最终是否被卖出,其行为均构成犯罪既遂。(3)根据97刑法的规定,本罪在客观方面有六种表现,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手段行为,即拐骗、绑架、收买行为;中间行为,即接送、中转行为;结果行为,即贩卖行为。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既遂
    2023-03-30
    328人看过
  • 犯罪未遂、中止、既遂、预备的区别
    一、犯罪未遂,中止,既遂,预备的区别犯罪预备、未遂、中止、既遂这样区分:1.发生的时间不同。犯罪未遂发生在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以后,犯罪预备阶段不存在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则要求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即在实施犯罪预备或者在着手实施犯罪以后,达到即遂以前放弃犯罪,均能构成犯罪中止。2.未能完成犯罪的原因不同。在犯罪未遂中,犯罪未能得逞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的实际结果违背行为人的本意,即欲为而不能为。在犯罪中止中,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而主动放弃当时可以继续实施和完成的犯罪,即能为而不为。这是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根本区别。3.行为结果不同。犯罪未遂的结果是犯罪未得逞,是指行为人没有完成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并不等于不发生任何损害结果。犯罪中止要求行为人必须彻底地放弃犯罪。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还要求行为人必须有效地防止其已经实施的犯罪行为之法定犯罪结果的发生。4.刑事责任不
    2023-10-20
    70人看过
  • 既遂放火罪的定罪标准
    放火罪的既遂标准如下:1、侵害了公共安全;2、行为人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3、实施了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4、如果是以不作为的方式实施的放火罪,行为人必须负有防止火灾发生的特定义务,而且能够履行这种特定义务而不履行,以致发生火灾。放火罪是指故意引起火灾,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一种。火灾是指在时间上或者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公共安全指的是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放火罪属于具体危险犯,由于放火是危险性很大的行为,故只要发生了危害公共安全的具体危险,无论是否造成了实害后果,即构成放火罪。中国对放火罪既遂的处罚标准放火罪造成人员重伤、死亡或者使公司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如果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放火行为没有造成任何实际损害后果;二是放火行为
    2023-07-07
    295人看过
  • 犯罪既遂,未遂,中止,预备的区别
    一、犯罪既遂,未遂,中止,预备的区别1、概念不同犯罪预备:是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为实行犯罪起从促进作用的行为,因而对刑法所保护的客体构成了现实的威胁。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2、责任不同犯罪预备,犯罪未遂,能减轻处罚;犯罪中止一般会免于刑事处罚;3、阶段不同犯罪预备属于前期准备阶段,犯罪中止还没有形成后果,犯罪未遂是因为特殊原因没有达成预期后果。二、犯罪未遂的形态有哪些根据刑法第23条第1款的规定,犯罪未遂必须具备以下特征:(一)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着手不是犯罪行为的起点,而是犯罪的实行行为的起点。着手标志着犯罪行为进入了实行阶段,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是实行行为,而且着手本身就是实行行为的一部分。着手标志着预备阶段已经结束,但着手不是预备阶段的终点,因为许多犯罪
    2023-04-12
    229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目的是指实施犯罪行为人主观上所追求的非法利益。这种非法利益可以是物质性的,也可以是精神性的;可以是违法的结果,也可以是不法状态本身。犯罪目的对犯罪动机具有决定和制约作用,它支配着行为人对犯罪对象的选择和对危害结果的追求。... 更多>

    #犯罪目的
    相关咨询
    • 放火罪的既遂和未遂如何认定?
      天津在线咨询 2022-11-07
      判断放火罪的既遂与未遂,不应以犯罪目的是否达到为标准,而应以行为是否符合刑法规定的放火罪的全部构成要件为标准。 刑法对于放火罪的规定有两个条文: 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一十五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
    • 既遂未遂与爆炸罪有何区别
      宁夏在线咨询 2022-10-28
      一、爆炸罪既遂未遂的界限两者界限应以是否符合法定构成要件为标准。根据本条的规定,只要行为人实施爆炸,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就具备爆炸罪全部构成要件,即为既遂。如果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应按本法第115条作为爆炸罪的结果加重犯处罚。至于爆炸罪的未遂,从立法精神看,该罪是举动犯,不存在实行终了的未遂。因为爆炸行为已经实行终了,在一定条件下就足以危害不特定多人的生命、健康或
    • 放火罪的犯罪既和未遂怎么区分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8-27
      放火犯通常以烧毁目的物为犯罪目的。但是,判断放火罪的既遂与未遂,不应以犯罪目的是否达到为标准,而应以行为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放火罪的全部构成要件为标准。本法对于放火罪的规定有两个条文,即本条和第115条。这两条的关系是,本条是规定放火罪的构成要件的基本条款,第115条是与本条相联系的结果加重条款。根据刑法理论,结果加重的条款是不发生犯罪未遂问题的,只有该条文规定的严重结果发生了,才能适用该条文。所以
    • 犯罪既遂与犯罪未遂的区别及犯罪既遂和犯罪中止的区别是什么?
      香港在线咨询 2025-01-02
      犯罪既遂和犯罪中止的定义如下: 1. 构成要件的齐备程度不同 犯罪的既遂是指行为人已经实施完其犯罪行为,并且该行为已经齐备了刑法分则对某一具体犯罪所规定的全部构成要件,即犯罪结果已经产生,对他人或国家利益产生的实质危害已经形成。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这种行为可能发生在预备犯罪的阶段,也可能发生在已经着手犯罪之后犯罪结果出现之
    • 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区别是什么, 犯罪既遂与危险犯的区别主要是什么
      浙江在线咨询 2022-03-06
      我国刑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未遂是同既遂相对而言的。犯罪既遂是指犯罪人所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刑法分则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有的犯罪必须发生了具体的损害结果才是既遂,也就是结果犯;有的犯罪并不要求必须发生具体的损害结果,只要着手实施便是既遂,也就是行为犯;还有的犯罪只要潜在某种危险,足以发生危害后果,在这种情况下便成立既遂,也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