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二审: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出庭应诉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6 14:04:47 398 人看过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对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二次审议,建议增加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的规定,这也意味着民告官不见官的尴尬有望破解。据了解,行政诉讼法于1990年10月1日起正式生效。去年12月23日,该法23年来首次动刀。

领导应诉

机关负责人应出庭应诉

行政诉讼法是民告官的制度,但一直都存在告官不见官的尴尬情况。二审稿增加了相关规定,被诉讼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也可以委托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改变信访不信法现状

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姜明安认为,行政机关负责人应诉有利于解决行政争议,有利于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理念和法律知识,有利于改变老百姓信访不信法的现象。当然,我并不主张所有行政案件都要有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这既不可能,也无必要。我的建议有二:一是影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重大权益的,或者有重大社会影响的行政案件应有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二是行政机关负责人在一定时间(如一年或两年)内应至少自行选择一个案件出庭应诉一次。

2011年,平谷区政府出台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

当年夏天,平谷区法院开庭审判了某村三名村民诉平谷区政府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一案。第一个出庭应诉的就是平谷区区长张吉福。

该制度实行一年多,平谷区法院开庭审理的行政诉讼案件中,近30名各部门负责人出庭,一把手亲自应诉的已达75%。

受案范围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扩大

有专家提出,在可诉范围方面,原规定为具体行政行为,这一概念针对的是抽象行政行为。有的法院据此设定标准,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不予受理,客观上造成立案难。二审稿将具体行政行为统一修改为行政行为,解决这一问题。

利于受案范围调整

姜明安表示,此前案件总是纠结于被诉行为是否是具体行政行为,很多法院为了不受理就说这不是具体行政行为。

这次的修改意义有二:其一,可为目前适当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去除法律障碍,如对规范性文件的附带审,对行政合同案件的受理等。其二,可为今后具体法律法规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提供依据,在立法机关认为条件成熟时,随时可将任何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而不受具体行政行为的限制。

撤销情形

明显不当行为可撤销

有意见提出,现行行政诉讼法规定法院只能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对行政机关明显不合理的行政行为,没有规定法院可以判决撤销,不利于解决行政争议。对此,二审稿在法院可以判决撤销的行政行为情形中,增加一项明显不当的情形。

利于实质解决争议

姜明安称,现行行政诉讼法规定了合法性审查,实践中对一些合法但是不合理的行政行为,法院就不能撤销,也就无法解决争议。从国外的做法来看,行政诉讼中对合理性的问题也进行审查,也是为了实质性地解决行政争议。

对于明显不当的情形,姜明安解释称,第一种是法院可以变更的,如行政处罚、行政给付等;第二种是不适于法院变更的,如行政许可、行政裁决、行政确认等。第一种情形应适用变更判决,但现行行政诉讼法规定变更判决只适用于行政处罚,这显然不适当。第二种情形才应适用撤销判决。但按照现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第二种情形法院似乎只能维持,因为行为没有达到违法的程度。

审理期限

行政诉讼审理期限延长

现行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七条、第六十条规定第一审案件和上诉案件的审理期限分别为三个月和两个月。二审稿建议,将两个期限分别改为六个月和三个月。

法院仍需尽快审理

姜明安认为,这次修改是比较适当的,既有利于保护当事人诉权的实现,又不至于过分影响行政效率。有人提出将诉讼时效延长到一年或两年,我认为这样规定弊大于利。行政诉讼不同于民事诉讼,作为诉讼客体的行政行为很多涉及社会公共利益或国家利益,如果相应社会关系长时间不稳定,可能造成社会公共利益或国家利益过大的损失。因此,平衡二者,六个月比较合适。

然而,将审理期限延长并不意味着今后行政诉讼一审、二审均要审六个月和三个月,法院审案仍然要坚持公正和效率平衡原则,坚持尽快审理,尽快结案,大多数案件可能一两个月就会完成一审,三四个月就可能结案。只有重大疑难案件才会用最大期限。

调解范围

行政案件调解范围扩大

一审稿中提到,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但是,行政赔偿和行政机关依法给予补偿的案件除外。二审稿修改为,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但是行政赔偿、行政机关依法给予补偿以及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的案件除外。

便于化解官民矛盾

姜明安指出,过去学界和实务界均认为,行政案件一般不适用调解,主要理由有二:其一,行政诉讼的基本功能是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合法与不合法,没有调解的余地;其二,调解必须以当事人对案件所涉利益有自由处分权为前提。而在行政诉讼中,行政机关只是公共利益、国家利益的代表,不是这些利益的所有者,因此不能由其自由处分案件中所涉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

但是这两条理由并不足以完全排除行政诉讼对调解的适用。因为行政案件并不是仅存在一个合法与不合法的问题,还有大量的合理与不合理、适当与不适当的问题,如行政赔偿、行政补偿的数额多少问题。对于这些合理性、适当性问题,通过调解解决自然比通过裁判解决更有利于化解行政争议,有利于官民关系的和谐。

行政复议

复议机关维持原判也当被告

根据原立法设计,行政复议机关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即不会成为被告,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就会成为被告。专家指出,实践中,复议机关为了不当被告,维持原行政行为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行政复议制度未能很好发挥作用。

二审稿提到,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避免行政复议走过场

姜明安指出,这一修改有利于改变长期以来行政复议因许多地方和部门复议机关做维持会而导致复议公信力严重下降的现实困境。但是复议机关今后一律做被告的规定也不一定合适。现在很多地方行政复议实行复议委员会制度,有点像法院的审案。

但是让复议委员会做被告似乎就不太合适。因为,复议委员会审案一般不会出现做维持会的情形,复议委员会的委员大多是行政机关以外的专家、学者、律师,有的还是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

□修法要点

◎现行行政诉讼法中具体行政行为统一修改为行政行为。

◎被诉讼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也可以委托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复议机关改变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该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起诉期较之前延长3个月。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但是,行政赔偿、行政机关依法给予补偿以及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的案件除外。

◎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中,发现本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合法的,不作为认定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并应当向制定机关提出处理意见。

◎将明显不当的行政行为列入可撤销范围。

◎将第一审案件和上诉案件的审理期限分别延长至六个月和三个月。

◎在简易程序中增加属于政府信息公开案件的情形,同时增加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案件不宜使用简单程序的,裁定转为普通程序。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19日 08:2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行政诉讼审理相关文章
  • 行诉法修正案草案入三审
    有民告官法之称的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27日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经过两次审议,对现实中行政诉讼存在的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问题,作了针对性规定。草案三审稿中,受案范围适当扩大。二审稿中规定,行政机关包括依照法律、法规作出行政行为的组织。实践中,有些社会组织现已承接了一部分原由政府部门办理的事项,下一步还可能承担更多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其行为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也应当纳入行政诉讼救济渠道。对此,草案三审稿在行诉法规定的行政诉讼主体范围基础上再作适当扩大,修改为:前款所称行政机关,包括依照法律、法规、规章授权作出行政行为的组织。同时,草案三审稿将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未按照规定履行或者违法变更、解除政府特许经营协议、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等协议的争议纳入受案范围。行政诉讼实践中有些行政机关不到庭应诉,或者中途随意退庭,影响了案件的正常审理。对此,草案三审稿进一步规范
    2023-06-06
    210人看过
  • 被诉行政机关的下级机关负责人可作为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诉吗
    被诉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下级行政机关的负责人,不能作为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行政诉讼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包括行政机关的正职、副职负责人、参与分管被诉行政行为实施工作的副职级别的负责人以及其他参与分管的负责人。被诉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下级行政机关的负责人,不能作为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第十条行政诉讼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相应的工作人员,是指被诉行政机关中具体行使行政职权的工作人员。行政机关委托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或者下级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可以视为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人民法院应当参照本规定第六条第二款的规定,对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的身份证明进行审查。一、行政诉讼诉讼时效过了怎么处理行政诉讼时效是当事人能够向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有效期限,超过了这一期限,则当事人丧失了胜诉权。诉讼时效的效
    2023-02-24
    89人看过
  • 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聚焦解决三难问题
    前不久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对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了分组审议。大家认为,行政诉讼法1990年实施以来在解决行政争议、推进依法行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行政诉讼制度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不适应的问题也日渐突出,为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等问题,修正案草案从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完善管辖制度、完善诉讼参加人制度、完善证据制度、进一步明确行政机关不执行法院判决的责任等方面作了修改。吴晓灵委员说:地方保护主义仍然严重,有媒体报道,浙江某地实行在本辖区审理行政诉讼案件时老百姓胜诉率是10%—13%,可以跨区域审理之后老百姓胜诉率达到62%以上。因此,修正案草案在诉讼管辖问题上提出了可以跨区域审理,这是非常重要的。她进一步表示,赞成将行政机关拒绝履行的情况予以公告;拒不执行法院生效裁判、社会影响恶劣的,可以对责任人进行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白志健
    2023-06-06
    345人看过
  • 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是否是行政诉讼的必要条件?
    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是指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依法应当在第一审、第二审、再审等诉讼程序中出庭参加诉讼,行使诉讼权利,履行诉讼义务。行政机关负责人不能出庭的情形:不可抗力;意外事件;需要履行他人不能代替的公务;无法出庭的其他正当事由。行政机关可以作为行政诉讼原告吗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时候,在理论上以及地方的实践案例中可以做原告。行政诉讼是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诉讼。行政诉讼是诉讼的一种有效方法。行政诉讼法是规范行政诉讼活动和诉讼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规定法院、诉讼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诉讼活动,及其在诉讼活动中形成的诉讼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行政诉讼是一种诉讼程序法,主要是确定诉讼参加人的法律地位和相互关系的法律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条第三款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应诉的,
    2023-07-04
    457人看过
  • 如何认定行政机关负责人是否已经出庭应诉
    对于同一审级需要多次开庭的同一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到庭参加一次庭审的,一般可以认定其已经履行出庭应诉义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条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应当于开庭前向人民法院提交出庭应诉负责人的身份证明。身份证明应当载明该负责人的姓名、职务等基本信息,并加盖行政机关印章。人民法院应当对出庭应诉负责人的身份证明进行审查,经审查认为不符合条件,可以补正的,应当告知行政机关予以补正;不能补正或者补正可能影响正常开庭的,视为行政机关负责人未出庭应诉。第七条对于同一审级需要多次开庭的同一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到庭参加一次庭审的,一般可以认定其已经履行出庭应诉义务,但人民法院通知行政机关负责人再次出庭的除外。行政机关负责人在一个审理程序中出庭应诉,不免除其在其他审理程序出庭应诉的义务。一、行政诉讼费用一般要多少钱行政诉讼费用是行政诉讼当事人进行行政诉讼,依照法律
    2023-02-23
    172人看过
  • 行政诉讼,行政机关负责人不能出庭的情形有哪些
    一、行政诉讼,行政机关负责人不能出庭的情形有哪些行政机关负责人不能出庭的情形包括不可抗力、意外事件、需要履行他人不能代替的公务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行政诉讼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行政机关负责人不能出庭的情形:(一)不可抗力;(二)意外事件;(三)需要履行他人不能代替的公务;(四)无法出庭的其他正当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二、行政诉讼时效是多久,时效会过期吗《行政诉讼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
    2023-06-17
    320人看过
  • 广西实施规范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规则
    《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规则》近日正式印发执行。根据规定,今后对对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社会影响大、有可能调解结案的,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其他案件则不要求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据了解,为认真贯彻今年5月1日起实施的新行政诉讼法,连月来,广西地税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区直部门以及百色、贵港、来宾、南宁等城市积极推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各行政机关行政诉讼案件由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以破解以往行政诉讼中民告官不见官的难题,进一步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监督和支持行政机关严格公正执法。与此同时,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扩大了受案范围,降低了起诉门槛,实施后行政诉讼案件将出现大幅度增长。广西法制办预计,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一年至少有100件以上的案件要出庭应诉。对如此大量的行政应诉工作,很有必要制订应诉工作规则。从以往的情况看,大多数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不能出庭都是委托
    2023-06-06
    175人看过
  • 根据行政诉讼法,行政案件由哪个机构负责审理?
    行政诉讼的管辖是指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分工。其主要分为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级别管辖是指按照法院的组织系统来划分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案件的分工和权限:1、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2、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3、高级人民法院管辖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4、最高人民法院管辖中国范围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地域管辖又称区域管辖,是指同级法院之间在各自辖区内受理第一审案件的分工和权限:在行政诉讼中按照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划分案件管辖称作一般地域管辖,有时也称普遍地域管辖;行政诉讼的特殊地域管辖,是指法律针对特别案件所列举规定的特别管辖,包括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以及因不动产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行政案件原则上由什么人民法院管辖行政案件原则上由基层人民
    2023-07-15
    65人看过
  • 法院通知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情形有哪些
    一、法院通知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情形有哪些对于涉及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共卫生安全等重大公共利益的案件,出现被诉行政行为涉及公民、法人重大人身、财产权;行政公益诉讼等,人民法院应当通知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条对于涉及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共卫生安全等重大公共利益,社会高度关注或者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等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通知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的,人民法院可以通知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一)被诉行政行为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重大人身、财产权益的;(二)行政公益诉讼;(三)被诉行政机关的上级机关规范性文件要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四)人民法院认为需要通知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其他情形。第五条人民法院在向行政机关送达的权利义务告知书中,应当一并告知
    2023-06-19
    285人看过
  • 我国首个跨行政区划法院敲响首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
    )合议庭经认真合议评议,依法当庭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25日,我国首个跨行政区划法院——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敲响第一槌。自2014年12月28日挂牌成立以来,该院共受理行政一审案件7件,行政二审案件16件,落槌第一案也是一起民告官案件。据介绍,原告上海泰瑞物业发展公司不服上海市人民政府作出的行政复议申请不予受理决定而将其告上法庭,请求予以撤销。负责审理该案的审判长为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吴偕林,并与该院副院长璩富荣和行政庭庭长张文忠组成合议庭。上海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副主任刘平出庭应诉。据悉,上海三中院受理的行政案件主要涵盖不服政府信息公开告知、不服行政复议不予受理决定、不服公证执业投诉处理意见、不服司法鉴定执业活动投诉处理答复、要求履行法定职责等类型案件。随着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5月1日开始实施,以及立案登记制的推行,行政诉讼案件预计将会进一步增多,领域也会进一步拓宽。吴偕林表示。据
    2023-06-06
    453人看过
  • 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可以提交什么材料
    一、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可以提交什么材料行政机关负责人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的,应当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并加盖行政机关印章或者由该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字认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九条行政机关负责人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的,应当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并加盖行政机关印章或者由该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字认可。人民法院应当对行政机关负责人不能出庭的理由以及证明材料进行审查。行政机关负责人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行政机关申请延期开庭审理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人民法院也可以依职权决定延期开庭审理。二、提起行政诉讼的条件根据《行政诉讼法》第49条规定,行政诉讼案的起诉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原告合法。原告必须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如行政机关处罚的是李某,那么就不能以李某妻子的名义起诉,只能以李某名义起诉。(二)被告合法。被告必须是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
    2023-06-17
    152人看过
  •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将行政诉讼案件和非诉讼行政案件的执行移交行政审判庭负责的通知
    市中级人民法院,各区县人民法院:为了加强行政案件的执行工作,总结审判实践经验,并经上级法院同意,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行政诉讼案件和非诉讼行政案件的执行,由执行庭移交行政审判庭负责执行。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移交工作应在五月二十日之前交接完毕。二、移交案件的范围:1、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处理(处罚)决定书等;2、法律、法规及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规定应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非诉讼行政案件。三、正在执行中的案件,仍由执行庭办理。对已执行中止和虽已立案尚未开展工作的案件,应移交给行政庭。四、鉴于行政庭刚接手行政案件的执行工作,应注意以下问题:1、申请执行的行政机关,应当提交申请执行书,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和其他必须提交的材料,以及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清单。2、对非诉讼行政执行案件在立案前,应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经审查决定立案的非诉讼行政案件,按照
    2023-06-06
    329人看过
  • 阜阳:六类行政诉讼案件“一把手”应出庭应诉
    日前,阜阳下发《阜阳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办法》,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当年发生的第一起行政诉讼案件等六类案件,该起诉讼的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办法》明确,行政机关负责人是指行政应诉机关的法定代表人或主持工作的负责人,并规定本单位当年发生的第一起行政诉讼案件,案情复杂、对本单位行政执法活动将产生重大影响的行政诉讼案件,在本行政区域有重大影响的行政诉讼案件,行政机关以同级政府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引起的行政诉讼案件,上级主管部门要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行政诉讼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认为需要出庭应诉的其他行政诉讼案件等六类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行政机关的行政诉讼案件一年在五起(含本数)以上的,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不得少于两起。《办法》同时明确,在行政诉讼活动中,有行政机关负责人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出庭应诉等情形的,由市政府或监察部门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应责任。(阜阳日报—储晓敏)
    2023-06-06
    264人看过
  • 有共同被告的行政案件,如何确定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是否应诉
    一、有共同被告的行政案件,如何确定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是否应诉有共同被告的行政案件,可以由共同被告协商确定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也可以由人民法院确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行政诉讼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包括行政机关的正职、副职负责人、参与分管被诉行政行为实施工作的副职级别的负责人以及其他参与分管的负责人。被诉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下级行政机关的负责人,不能作为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第三条有共同被告的行政案件,可以由共同被告协商确定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也可以由人民法院确定。二、行政诉讼的证书有哪些1、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所记录或表示的、以证明待证事实的文书;如证明、书信、罚款单等。2、物证。是指用物品的外形、特征、质量等说明待证事实的一部或全部的物品。如达不到国家质量标准的药品等。3、视听材料。是指用录音、录像的方法记录下来的
    2023-12-16
    168人看过
换一批
#行政诉讼程序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行政诉讼案件一般都是开庭审理的。法院会公开审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等案件的,可以不公开审理。经法院审理的案件,法院都会公开进行判决的宣告。我国人民法院对于行政诉讼案件进行审理的方式为: 1、首先,由审判员、陪审员组成合议庭; ... 更多>

    #行政诉讼审理
    相关咨询
    • 涉案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当由谁出庭应理行政诉讼案件的有关规定?
      浙江在线咨询 2022-03-06
      依据最新的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的规定,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行政诉讼案件,涉案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该出庭审理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 第一百二十八条行政诉讼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行政机关负责人,包括行政机关的正职、副职负责人以及其他参与分管的负责人。 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可以另行委托一至二名诉讼代理人。行政机关负责人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
    • 行政起诉中行政机关负责人是否必须出庭应诉应当出庭应诉的行政机关负责人包括哪些人员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9-01
      行政诉讼中,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包括行政机关的正职、副职负责人以及其他参与分管的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不得仅出庭。在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社会高度关注或者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等案件以及人民法院书面建议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的案件,被诉的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行政机关负责人应诉的,可以另行委托一到两名诉讼代理人。上述“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包括该行政机关具
    • 行政机关负责人是否应当出庭应诉?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6-13
      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条第三款的规定,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 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应注意事项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2-27
      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应注意事项:认真做好答辩、举证等准备工作。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既是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也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和行政管理秩序。因此,必须认真对待、认真准备。实践中,有些行政机关负责人为了“面子”好看,为了“正面宣传”,专挑一些胜诉把握比较大的案件。在准备应诉答辩过程中,不认真对待,甚至完全依赖具体执法人员和律师,结果导致在庭审过程中,对于法院的提问,无法准确回答,临阵慌乱,进
    • 行政诉讼诉讼开庭行政机关怎么应诉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8-29
      一是要撰写好答辩状。答辩状是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提交的最重要的诉讼文书;二是要整理好证据材料。行政诉讼是全面审查,因此,不管行政起诉状提出哪些问题,行政机关都要提供证明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所有证据;三是要按期提交答辩状以及证据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