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税收行政诉讼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6 11:56:24 444 人看过

一、税收行政诉讼的概念及重要意义

税收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税务行政行为违法或者不当,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由人民法院对具体税务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司法活动。

(一)税务行政诉讼有助于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

在以往,我们总是注重强调纳税人的义务,强调偷税漏税的严重危害性,而忽略了其实纳税机关也会出现滥用权力的情况,侵犯税收管理相对人的利益,扰乱正常税收秩序,而税收行政诉讼有利于维护正常税收秩序。

(二)税务行政诉讼有助于妥善解决涉税争议

税务行政诉讼的设计旨在解决税务机关及其税收行政管理相对人之间的争议。税务行政诉讼制度是为了给不服税务行政机关处罚决定的纳税人提供一种司法救济的途径。税务行政诉讼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解决税务机关及其税收行政相对人之间的争议,保障征纳双方的合法权益。

二、现行我国税务行政诉讼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税务行政诉讼制度实施数年以来,对于规范税务行政诉讼活动,解决税务行政争讼,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客观而言,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现行税务行政诉讼制度的缺陷也日益暴露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行政复议法》与《行政诉讼法》的衔接上存在着漏洞

在复议前置问题上,我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88条规定,对与税收征收有关的税务争议,税务行政管理相对人在提起税务行政诉讼之前必须经过行政复议这个前置程序,而在提起行政复议之前,则必须缴纳税款或者提供担保。法律规定如此严格,是考虑到税务较强的专业性,保证税款及时、安全入库,以及减轻法院的工作量等多种因素,但这明显侵犯了纳税人选择救济途径的权利,也极易导致行政权侵犯司法权其次,经过复议再进行诉讼,历时至少半年,耗费了当事人的时间和精力,诉讼成本比较高,因此,很多当事人为了避免因小失大而放弃诉权。

(二)司法机关缺乏审判独立性

我国宪法确立了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主体地位,但事实上我国人民法院的审判地位至今未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同时,有些司法审判人员存在着一定的公权力本位思想,在审理案件时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偏听或同情税务机关判决的倾向,因而最后往往以纳税人撤诉来结束该行政诉讼案。再次,税务行政相对人面对税务机关的不当行政行为,一般不敢或不愿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税务纠纷。总之,司法机关缺乏司法审判的独立性,直接影响了涉税案件的公平审理。

三、完善我国税务行政诉讼的解决建议

上文列数的我国税务行政诉讼所出现的问题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税收的作用,亟待解决,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立法机关方面

税收法律主义要求我们要尽快健全税收法律体系,形成一个以《税法通则》为核心,税收征管法为内容,税务救济法为保障的透明、公平、公正、和谐的税收法律体系。为此,首先应尽快修改宪法,确定税收法定主义的原则。我国《宪法》仅有第5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是关于税收的规定,但其对税款的征收、管理、使用等基本情况及其纳税人基本权利却尚未规定。其次修改《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关于复议前置和先行纳税的规定。改为一种更加灵活的方式。其次,复议前置程序限制和剥夺了税收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诉权。若税收行政管理相对人无法按时缴纳税款而无法提起复议,因而不具备起诉资格而丧失诉权;间接行政相对人也因复议前置程序而被剥夺了诉权。因此,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穷尽行政救济的原则,实行自由选择主义。

(二)审判机关方面

首先,应当保证审判机关的独立性。我们可以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通过建立专门的税务法院来进一步保障税务案件审理的独立性。另外,法院应当按照经济区域而非行政区划设置,以解决部分欠发达地区案源不足、资源浪费而发达地方的法院又过于繁忙的问题;在管理体制上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由中央财政直接安排,脱离地方政府制约,减少地方行政权对司法权的干扰,保证税务行政审判的公正性。

税收对于国家和纳税人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由于税务机关在税收的过程中会由于种种原因出现滥用权力现象,因而引起对纳税人权益的侵害,税收行政诉讼制度为被侵害人提供一种法律救济途径,并在实践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其中的弊病也令人深思,阻碍了权利救济的途径。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只有解决了其存在的问题,税收行政诉讼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达到双赢的局面。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29日 04:0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纳税人相关文章
  • 论行政许可第三人诉讼
    行政诉讼原告
    [内容摘要]行政许可涉及行政主体、相对人和第三人之间三极的权利义务关系,确立行政许可第三人的原告地位对于切实保护公民权利具有重要意义。三者之间权利义务的分担具有特殊之处。法院对行政许可行为审查的程度,对判定行政许可行为是否合法的具有重要影响。[关键词]行政许可第三人原告资格法律后果行政许可作为国家进行行政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必然同广大公民的权利义务有着重要联系。当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许可侵害了其自身合法权益时,行政相对人可以依司法途径寻求救济在司法实践中不存在任何争议。但是当行政许可行为侵害行政相对人以外的第三人的利益时,第三人能否同样可能寻求司法救济,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较大争议,有必要深入予以研究。一、行政许可第三人具有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认定所谓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个人、组织的申请,依法准许个人、组织从事某种活动的行政行为,通常是通过授予书面证书形式赋予相人、组织以某种权利能力,或确认
    2023-06-06
    192人看过
  • 浅论行政诉讼性质研究
    [论文关键词]:行政诉讼性质诉讼程序监督行政救济权利[论文摘要]:行政诉讼性质是指行政诉讼这样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制度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根本属性,它通过行政诉讼现象表现出来,具有稳定性、多元性和层次性的特征。行政诉讼的性质包括三个方面:行政诉讼是运用司法权解决行政争议的诉讼程序制度;行政诉讼是司法权对行政权的法律监督制度;行政诉讼是司法权对相对人权利提供的救济制度。一、行政诉讼性质概述(一)行政诉讼性质界定性质即“事物的特性和本质”,是“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是事物一般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性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质是使事物成为它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质和事物的存在是同一的,特定的质就是特定的事物存在本身”。一件事物或者一类事物的“本质”就是指它的那样一些性质,这些性质一经变化就不能不丧失事物自身的同一性。从性质概念在哲学意义上的内涵可知,行政诉讼的性质
    2023-05-22
    253人看过
  • 行政诉讼的原则论述题
    行政诉讼要遵循的原则有: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行政审判权原则;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行政审判权原则;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原则;使用民族语言文字原则;当事人有权辩论原则;人民检察院实行法律监督原则等一、刑事诉讼法适用解释的主要原则有哪些刑事诉讼法适用解释规定的基本原则:(1)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与严格遵守法定程序。(2)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3)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4)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6)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7)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8)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9)追究外国人刑事责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10)刑事司法协助。二、合同订立有哪些基本原则(一)平等原则。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
    2023-03-09
    185人看过
  • 论行政诉讼的适用规则
    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体现了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精神,具有概括性、普遍性和法定性的法律特征。在行政诉讼的理论和实践上存在着法律原则和适用规则混同的现象。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可分为一般原则(法律原则)、特别原则(适用规则)和制度性原则。体现行政诉讼特点的是行政诉讼的适用规则。一、行政诉讼基本原则与适用规则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行政诉讼全过程,体现行政诉讼活动的内在要求,反映行政诉讼的特点,对行政诉讼活动有指导意义,在解决和处理行政案件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行政诉讼基本原则具有以下特点:1、行政诉讼基本原则的概括性。行政诉讼基本原则集中体现行政诉讼的基本特点和精神实质,是对整个行政诉讼制度基本问题高度抽象和概括。它概括地反映行政诉讼的基本行为规范。凡是在诉讼阶段上和具体制度问题上具有指导意义的准则,不能称为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2、行政诉讼基本原则的普遍性。行政诉讼基本原则对行政诉讼活动具有普遍的
    2023-06-06
    326人看过
  • 论行政诉讼的主管机关
    一、行政诉讼的主管机关行政诉讼的主管机关是指法律规定的行使行政审判权的主体。在现代法治国家,行政诉讼的主管机关不仅是司法审查权的载体,也是行政审判体制的核心,其构造和运行直接体现着一个国家行政诉讼制度的特点。在西方,以法、德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和以英、美为代表的普通法系在行政诉讼主管机关方面分别代表了行政法院模式和普通法院模式。通过对两大法系国家行政诉讼主管机关的深入分析,可以从中探寻其所遵循的共同规律和发展趋势,并为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二、对两大法系行政诉讼主管机关的探析西方行政诉讼主管机关的形成和发展表明,无论大陆法系国家还是英美法系国家,其行政诉讼主管机关的设立既根植于各国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特定的国情基础,又遵循一般的法治规律;既呈现出各自鲜明的个性特色,又包含着某些深层次的共同特征和发展趋势。(一)在主管机关的设置理念上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思想无论是大陆法系国家的行
    2023-06-06
    417人看过
  • 论行政诉讼程序简易化
    本文主要针对行政诉讼程序简易化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重新构筑行政诉讼立案程序保证审判高速有序运行,构筑庭审前准备程序以及利用现代科技化手段,开设送达快速通道问题进行了论述。关键词:司法公正简化庭审程序调整庭审结构提高审判效率入世后对我国行政诉讼法制度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向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深化行政审判工作的制度的改革,是实现司法公正与提高审判效率的要求,高效率的审判,是司法公正的保障。规范和简化不必要的程序,充分保障当事人的程序权,实现程序公正,体现审判活动符合WTO规则的要求和现代法治理念。因此,笔者结合审判实践谨对行政诉讼程序简易化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以期对建立适应WTO规则的审判制度和工作机制有所启示。一、重新构筑行政诉讼立案程序,保证审判流程高速有序运行起诉导致诉讼程序的开始,同时也会产生一系列实体上和程序上的后果,现在全国法院已基本实行立审
    2023-06-13
    445人看过
  • 论行政诉讼第三人资格
    行政诉讼第三人
    一、行政诉讼第三人资格的内涵行政诉讼第三人资格是行政诉讼第三人理论中的基本问题,其主要解决的是在行政诉讼中,确定什么人、具备何种条件可以申请或由人民法院通知其作为第三人参加已经开始的诉讼问题。第三人资格是成为第三人的一种抽象可能性,至于其到底是否成为第三人,则不是第三人资格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第三人资格与第三人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第三人资格是成为第三人的必备要件。此外,要成为第三人,具备第三人资格的人还必须自己申请或由人民法院通知其作为第三人参加已经开始的诉讼,并经人民法院审查同意;具有第三人资格的人若因各种原因不参加诉讼,则他不会成为第三人。第三人资格既是一种权利又是一种限制,说它是一种权利是因为只有具备第三人资格的人,才可能以第三人身份参加已经开始的诉讼,从而提出自己的主张,维护自己的权利。理论上将第三人参加的诉讼称为参加之诉,以区别于原告与被告之间的本诉,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三人
    2023-06-06
    90人看过
  • 论摆脱行政诉讼的困境
    行政诉讼法颁布十周年了。十年来,行政诉讼案件年年递增,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通过行政诉讼途径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也越来越强。过去说行政诉讼的情况是公民不敢告,行政机关不愿当被告,法院不愿审也不敢审,现在的情形有了很大改观。但是行政诉讼的发展仍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究其原因不外有三:第一是立法上或法院自身的问题;第二,体制上的问题;第三,混合型的问题,既有法院自身的问题也有体制上的问题。我们不妨简单分析一下这三方面的原因,从而求得摆脱行政诉讼困境的途径。一、立法或法院自身能解决的问题在行政诉讼中存在某些在其他诉讼领域里同样存在的共性问题,如司法不公的问题,经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案件过多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法官自身素质的问题等。除了这些诉讼中所存在的共性问题外,还有一些问题属于行政诉讼自身独有的,或者至少是在行政诉讼领域里反映较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中有一些是通过积累经验、完善立法可以解决的。如行
    2023-05-22
    102人看过
  • 行政公益诉讼包含税收吗?
    一、行政公益诉讼包含税收吗?行政公益诉讼包含税收,行政公益诉讼,是指检察院、公民及社会组织认为行政主体行使职权的行为违法,侵害了公共利益或有侵害之虞时,虽与自己无直接利害关系,但为维护公益,而向特定机关提出起诉请求,并由特定机关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行政诉讼。行政公益诉讼形式在中国目前还未被立法者所承认,但通过对西方法治国家行政公诉制度的考察和法理思考可知,在中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有理论之基础,现实之需要,也是国际上诉讼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二、行政公益诉讼与一般行政诉讼的区别1、一般行政诉讼要求起诉人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是法律关系的当事人,而行政公益诉讼则不要求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不要求是法律关系的当事人。2、一般行政诉讼的结果是由当事人来承担的,即由原被告双方或者第三人来承担。但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却可能不承担诉讼的结果。3、一般行政诉讼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诉讼,而行政公益诉讼则是为了国家或者
    2024-01-23
    124人看过
  • 行政税收诉讼复议前置吗
    存在争议的行政税收诉讼实行复议前置原则。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必须先依照税务机关的纳税决定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然后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所谓“复议前置”是指法律、法规规定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行政诉讼前,必须依法先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或对复议机关的怠于行使复议权的行为不服,才能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否则,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相关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第八十八条第一款:“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必须先依照税务机关的纳税决定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然后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
    2023-04-18
    404人看过
  • 行政公益诉讼税收行政公益是什么
    一、行政公益诉讼税收行政公益是什么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授权和试点工作方案,人民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开展试点工作,试点期限为两年,试点地区为北京、内蒙古、吉林、江苏、安徽、福建、山东、湖北、广东、贵州、云南、陕西、甘肃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包括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民事公益诉讼包括污染环境、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检察机关以实施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行为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为被告提起的公益诉讼;行政公益诉讼包括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国有资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不作为,造成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案件中,检查机关以上述行政机关为被告提起的公益诉讼。税务行政公益诉讼是以税务机关为被告的行政公益诉讼,以下分别介绍行政公益诉讼和税务行政公益诉讼。(一)行政公益诉讼1.试点案件。检察机
    2023-05-22
    446人看过
  • 税收滞纳金行政诉讼是行政处罚吗
    一、滞纳金不属于行政处罚的内容,滞纳金是执行罚的一种。执行罚是指行政机关对法定的义务人拒不履行其法定义务,通过罚款的手段促使其履行义务,执行罚的目的是迫使其履行法定的义务。行政处罚和执行罚的最主要区别是,前者是对已发生的违法行为适用,而且对同一违法行为不得反复使用。后者是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处罚决定,为促使处罚人履行处罚内容而采用的,可以连续多次适用,直至义务人履行义务为止。二、所谓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法规范的相对人给予法律制裁的行为,税务行政处罚权限是税收法律责任的延伸,如果对税务行政处罚权限不予规定,则不利于税务机关依法行政,容易造成乱管乱罚,责任不清,也不利于保证依法追究违法行为人的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涉及的由税务机关实施的行政处罚包括以下几种: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停止出口退税以及吊销税务行政许可证。但加收滞纳金,不属于行政处罚,而是执行罚
    2023-06-18
    281人看过
  • 税收行政诉讼6个月的诉讼时效吗?
    税收行政诉讼就是六个月的诉讼有效期。即税务行政诉讼时效,纳税人行使行政诉讼权力的时间间隔。该期限过后,纳税人的诉讼权力即告消灭。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当事人应在接到税务机关的有关通知之日起15日内或者在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对税务行政复议机关不予受理的裁决不服,可以收到不予受理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对税务行政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出复议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间届满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税收行政诉讼的管辖可分为哪些形式(1)地域管辖。原则上由作为被告的税务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税务行政诉讼案件,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2)级别管辖。一般税务行政诉讼案件由基层人民法院实行地域管辖,中、高级人民法院分别管辖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一审税务行政诉讼案件。(3)裁定管辖。由于某些特殊原因,上级法院以裁定方式,将某一案件指
    2023-08-16
    248人看过
  • 税收代位权诉讼的理论解析
    一、税收代位权诉讼是税收法定主义的重要因素税收法定主义,又称为税收法律主义、租税法律主义、税收法定原则、合法性原则等,是指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税法的各类构成皆必须且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确规定;征纳主体的权利义务只以法律规定为依据,没有法律依据,任何主体不得征税或减免税收。[1]税收法定是税法至为重要的基本原则,或称税法的最高法律原则,[2]是现代民主原则和法治原则在税收关系上的集中体现。[3]学者们不但对税收法定主义的称谓、内涵存有不同的表述,而且对该原则的内容所持观点各异。代表性的观点有三原则说和七原则说。三原则说认为,税收法定原则包括课税要素法定原则、课税要素明确原则、程序合法原则(或称征税合法性原则)[4]。七原则说认为,税收法定原则包括课税要件法定原则、课税要件明确原则、合法性原则、手续保障原则、禁止税收协议原则、禁止类推适用原则和禁止溯及既往原则。[5]上述原则中既
    2023-06-01
    203人看过
换一批
#财税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纳税人
    词条

    纳税人是指对国家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又称纳税义务人、课税主体。纳税人作为缴纳税款的主体,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自然人。一个经济单位或个人是否成为纳税人,由税法的规定和企业或个人所处的经济地位决定的。 纳税人包括全民所有制企业。城乡各... 更多>

    #纳税人
    相关咨询
    • 行政诉讼鉴定结论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2-15
      鉴定结论是指经委托或指派,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专门知识,对一定的客体进行检验、分析、测试、鉴别后作出的科学结论。在行政诉讼中,比较常见的鉴定结论有医学鉴定、文书鉴定、技术鉴定、会计鉴定、化学鉴定、物理鉴定等。作为行政诉讼证据的鉴定结论,可以是行政机关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前请求法定鉴定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也可以是法院在行政诉讼过程中把某些专门性的问题交给有关的鉴定机关鉴定后作出的鉴定结论。
    • 理论上行政诉讼能打赢吗
      辽宁在线咨询 2022-11-23
      1.行政诉讼是有可能胜诉的。 2.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 论如何质证行政诉讼证据
      台湾在线咨询 2023-06-17
      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经庭审质证。未经庭审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应当保密的证据,不得在开庭时公开质证。 当事人在庭前证据交换过程中没有争议并记录在卷的证据,经审判人员在庭审中说明后,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经合法传唤,因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而需要依法缺席判决的,被告提供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但当事人在庭前交换证据中没有争议的
    • 答案是什么?税收行政复议行政讼诉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7-03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征管法》)第八十条有关于税收行政复议行政讼诉的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必须先依照税务机关的纳税决定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然后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对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强制执行措施或者税收保全措施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
    • 税收行政诉讼与税收复议的关系是什么?
      台湾在线咨询 2024-10-03
      税收行政诉讼与税收复议的关系包括:未经复议不能向人民法院起诉;税务的行政相对人既可以向税务机关申请复议,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对税务行政行为有争议的行政相对人在税务行政复议机关作出复议决定后,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