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购房或者租赁房屋买卖合同的民事欺诈还是合同的刑事欺诈都是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民法和刑法关于合同欺诈应当承担的责任的规定,在问题发生时,可以采取以下补救措施:
1、协商变更和解除合同
协商变更,包括对合同的内容进行修改或者补充。协商解除,是双方当事人通过协商,在合同关系有效期限尚未届满前提前终止合同。协商变更和协商解除这种补救措施有其局限性,欺诈方往往予以拒绝,在这种情况下,被欺诈方应当采取其他措施。
2、不予履行
不予履行适用于被欺诈方发现已签订的合同不符合法律的规定,对方有欺诈嫌疑,双方签订的合同可能为欺诈性的无效合同的场合。在这种场合,被欺诈方应暂不履行合同规定的内容,如不予付款,以免造成财产无法返还。
3、中止履行
中止履行适用于被欺骗诈方已经开始履行,但尚未履行完毕,发现合同可能为欺诈性合同,对方有欺诈嫌疑的场合。在这种场合,被欺诈方应当暂时停止履行。
4、请求合同管理机关确认合同无效
如果被欺诈方在履行前或正在履行这中发现合同可能为欺诈性的合同,对方有欺诈嫌疑的场合,且双方在合同中订有仲裁协议的,可以提请合同管理机关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仲裁委员会对合同进行审查,确认该欺诈性合同为无效合同。
5、请求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
如果被欺诈方在履行前或正在履行中发现合同属于欺诈性的合同,对方有欺诈嫌疑的场合,且双方没有订立书面仲裁协议,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确认该欺诈性的合同无效。在请求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发现对方有欺诈嫌疑的,要及时起诉;在起诉前做好充分准备,包括收集证据、写好起诉状等;在发现欺诈方可能处分或转移已经履行的财产的,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诉讼财产保全。
6、及时向司法机关报案
合同欺诈的案件有许多都是触犯刑律的,欺诈方应负刑事责任。在发现欺诈方隐匿财产不能履行或欺诈方潜逃之后,被欺诈方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报案,并积极提供各种线索,收集有关合同欺诈的证据,协助司法机关快速侦破合同欺诈案件,以挽回因合同欺骗诈所遭受的经济损失。
一、二手房屋买卖合同欺诈的情况
1、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未告知买受人又将该房屋抵押给第三人;
2、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又将该房屋出卖给第三人;
3、订立合同时,出卖人故意隐瞒没有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事实,或者提供虚假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例如在集体土地上建房出售);
4、订立合同时,出卖人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抵押的事实;
5、订立合同时出卖人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出卖给第三人或者为拆迁补偿安置房屋的事实。
-
买卖二手房中介欺诈如何罚
276人看过
-
二手房买卖合同中如何应对卖方反悔
261人看过
-
卖房者欺诈买房学区房如何应对
85人看过
-
二手房买卖如何应对到手价
66人看过
-
二手房购买后悔了如何应对买卖合同签订
239人看过
-
面对卖方反悔二手房买卖合同该如何应对违约
148人看过
二手房买卖合同是指买卖双方就二手房交易达成的协议,包括买卖双方的基本信息、房屋的基本情况、交易价格、支付方式、违约责任等内容。 在签订二手房买卖合同前,买卖双方应该认真阅读合同条款,特别是涉及房屋基本情况、交易价格、支付方式、违约责任等重要... 更多>
-
买卖二手房中介欺诈怎么办,二手房买卖如何举报北京在线咨询 2021-11-23买卖二手房中介欺诈由房地产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记入信用档案;取消房地产经纪机构网上签约资格,处以3万元罚款,中介处以1万元罚款。购房者可以向中介公司所在地的工商局或者工商局以及房管部门投诉,工商局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协调通知结果。
-
买卖二手房被中介欺诈如何处罚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6-06以隐瞒、欺诈、胁迫、贿赂等不正当手段招揽业务,诱骗消费者交易或者强制交易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记入信用档案;对房地产经纪人员处以1万元罚款;对房地产经纪机构,取消网上签约资格,处以3万元罚款。 《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第三十七条
-
欺诈行为:如何应对一房二卖问题江西在线咨询 2024-11-07关于开发商“一房二卖”问题,我们做出如下回复供参考:在开发商实施此类不当行为时,可能导致购买者之一失去获得该房屋的机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这种情况下与商品房相关的买卖合同应被终止。另一方面,如果购房者未能按约定及时履行向银行偿还贷款的义务,那么商品房担保贷款合同也会满足其解除条件。既然开发商在此前已收取了购房者通过银行贷款支付的购房款,且确认商品房买卖合同的终止结果是由开发商的违约行为造成的,那么
-
二手车购买过程中如何应对欺诈行为安徽在线咨询 2024-11-25如果购买二手车时被骗,当事人可以报警并向公安机关提供相关证据,如购车合同、转账记录等。如果行骗的当事人被抓获,他们可能会构成诈骗罪,这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所规定的。 根据该条款,如果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
-
欺诈性合同如何应对香港在线咨询 2025-01-021、返还原物。若欺诈人通过虚假身份等形式进行买卖合同欺诈所得的财产,其有义务将财产返还给被欺诈人。例如,若欺诈人已将实物出售且无法追回,则需返还相当于原物的价款,并包括原物及其应有的孳息。 2、赔偿损失。欺诈人因欺诈行为获得被欺诈人财产,是一种侵权行为。欺诈人应对其欺诈行为给被欺诈方造成的损失予以赔偿,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3、继续履行。如果在履行过程中出现欺诈行为,如以劣质产品冒充优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