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第一款:“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那么如何认定“一户一宅”,违反“一户一宅”的房屋被拆除能否得到补偿?
浙江的徐先生在村里有两处宅基地,较早的一处建于1978年,另一处建于1988年,1991年,徐先生的两处房屋均取得集体土地使用权证书,2017年,徐先生与妻子协议离婚,双方约定建造时间较晚的房屋归妻子及女儿所有,较早的房屋归徐先生和儿子所有,2018年,当地镇政府以徐先生的旧房违反“一户一宅”原则,将其强制拆除,徐先生和儿子一时间无家可归,在咨询律师后,决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晏清律师认为,本案中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1、关于“一户一宅”最早的法律规定是1998年8月29日修订并于1999年1月1日施行的《土地管理法》六十二条。根据法不溯及既往原则,在1999年1月1日之前建设的房屋,不受“一户一宅”规定的限制。本案中徐先生的两处房屋均是在1999年之前建成。
2、徐先生的两处房屋均取得了集体土地使用权证书,属于合法建筑。
3、徐先生在强制拆除前已经跟妻子协议离婚,且约定新房归妻子和女儿所有,虽然《土地管理法》没有明确“一户”的的标准,但离婚后的徐先生和妻子显然不能以“一户”对待。
4、徐先生和妻子离婚后,旧房成了徐先生的唯一住处,即使是违法建筑,在没有解决当事人居住问题的情况下,也不应通过拆除的方式予以处理。
5、违法建筑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2008年开始实施的《城乡规划法》中,根据法不溯及既往原则,徐先生的房屋不能被认定为违法建筑。
6、即使徐先生违反“一户一宅”原则,执法部门也应当是土地管理部门,当地镇政府无权组织拆除。
7、根据《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能够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的,予以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据此,如果合法宅基地上的房屋被行政机关违法拆除后,恢复原状是保护宅基地使用权最直接的赔偿方式。除非因为规划变更,原址不宜再重新建设房屋,才能通过支付赔偿金的方式予以赔偿。
本案最终由杭州市中院作出终审判决,责令被告镇政府将被拆除房屋恢复原状,并对拆除时徐先生的房屋内物品损失予以赔偿,由此可见,并非拥有多处宅基地的房屋都必须要拆除,具体情况还需要具体分析,但只要掌握了上述七个要点,您就可以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做出大致判断,如果您还是觉得拿不准,可以向我们专业的律师咨询。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修正):第五章 房地产权属登记管理 第六十二条 房地产抵押时,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规定的部门办理抵押登记。\n 因处分抵押房地产而取得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的,应当依照本章规定办理过户登记。
-
一户一宅户型如何划分原则?
442人看过
-
一户一宅的违建拆不拆
167人看过
-
一户一宅怎么认定怎么认定一户
351人看过
-
强拆违建的唯一住宅违宪吗
174人看过
-
农民唯一的住宅是违建房拆吗
418人看过
-
一户一宅户指的是家庭住宅吗?
151人看过
-
一户一宅吗一村一个村民如何认定一户一宅澳门在线咨询 2023-05-06对村民“一户”的认定,原则上是根据公安部门管理的户籍来认定。如果在户口本上登记的是一家人,那么该户口本所登记的家庭就是一户,一户只能申请一处宅基地。但具有以下情形的,可独立作为特殊村民“户”对待: 第一,已婚且已分家单独居住生活的; 第二,未婚但年龄已满二十周岁且已单独居住生活的; 第三,依法继承宅基地上房屋所有权的未成年人; 第四,通过司法裁决依法取得的,可按照司法文书进行登记。 对于因婚嫁关系
-
村民一户一宅如何认定福建在线咨询 2022-11-29对村民“一户”的认定,原则上是根据公安部门管理的户籍来认定。如果在户口本上登记的是一家人,那么该户口本所登记的家庭就是一户,一户只能申请一处宅基地。但具有以下情形的,可独立作为特殊村民“户”对待: 第一,已婚且已分家单独居住生活的; 第二,未婚但年龄已满二十周岁且已单独居住生活的; 第三,依法继承宅基地上房屋所有权的未成年人; 第四,通过司法裁决依法取得的,可按照司法文书进行登记。 对于因婚嫁关系
-
一户一宅怎么认定一户上海在线咨询 2023-08-30一户一宅中认定一户是:具有本村常住户口且享受集体资产分配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家庭。农村宅基地的分配实施“一户一宅”的原则,即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户不分大小,一般以公安户籍部门印发的户口本为准。
-
-
一户一宅违建能强拆吗宁夏在线咨询 2023-02-16“一户一宅”的违建是否需要强拆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而是需要讨论房屋违法的程度及历史因素等影响,进而综合判断是否需要强拆。如果房屋确实存在严重的违法情形,比如严重影响规划、占用基本农田等,也有可能被认定为违法建筑,不会因为符合“一户一宅”就使房屋的违法建筑性质得以改变。 但是即便是违法建筑也必须要由有权机关进行认定,且需要按照法定程序合法强拆。同时,在被强拆之后,在符合“一户一宅”等法律法规规定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