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高温费,高温费冷饮费一样吗?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28 20:33:24 175 人看过

一、什么是高温费?

高温补贴是为保证炎夏季节高温条件下经济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保障企业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身体健康,决定适当提高职工夏季清凉饮料费发放标准。国家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补贴。

随着三伏天的到来,一年中最热的日子来了!劳动者在高温天上班,都有哪些福利?很多人第一个想到是高温津贴。《工人日报》记者近日梳理发现,除了高温津贴,在高温天气工作的劳动者们可享受的福利还有很多——饮料、体检、药品、轮休等,还有针对不同人群的一些规定,确保劳动者的权益。

二、什么是冷饮费?

冷饮费不属于工资的核算范围,应该计入“管理费用--福利费”科目。但是,冷饮费要与工资合并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三、高温费冷饮费一样吗?

1、冷饮费属于福利费,不属于工资而高温费属于工资,必须以现金的形式发放。

2、高温费的发放具有强制性,但是冷饮费的发放一般是由劳动合同约定的。

3、高温费的发放标准高于冷饮费。

四、2020年最新全国各地高温补贴标准

1、江苏:如果企业安排职工在6月、7月、8月、9月这四个月安排职工在33度以上高温天气(环境)工作的,要向劳动者支付高温补贴,具体的标准按照江苏省的规定,是每人每月200元。

2、上海:企业每年6月至9月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季节津贴,标准为每月200元。

3、河南:劳动者在日最高气温达35℃以上的天气下露天工作,可享受企业发放的每人每工作日10元的高温津贴。

4、天津:6-9月,上年度全市职工日工资平均工资的12%。

5、北京:每年6-8月,室外露天作业人员高温津贴每人每月不低于180元;在33℃(含33℃)以上室内工作场所作业的人员,高温津贴每人每月不低于120元。

6、广东:广东省高温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150元;如按照规定需按天数折算高温津贴的,每人每天6.9元。发放时间为6月至10月。

7、东莞: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作业场所温度降至33℃以下的(不含33℃),用人单位6~10月需按月发放高温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150元,如需按天数折算,则每人每天6.9元。

8、湖南:夏季高温期间(7月1日至9月30日),凡有高温作业和露天作业的用人单位,在气温和工作场所温度达到37℃以上时,用人单位不能采取有效降温措施的,应停止作业。气温和工作场所温度超过35℃的,要配备相应的防暑降温防护设备和用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中暑,同时支付防暑津贴。防暑补贴标准原则上不低于每人每月150元。

9、浙江:高温作业人员225元/月;非高温作业工人180元/月;一般工作人员145元/月。发放时间为6月-9月共4个月。

10、江西:室外作业和高温作业人员240元/月;非高温作业人员160元/月;行政单位和企事业单位的其他人员120元/月。

11、重庆:5月~9月,当日最高气温在37~39.9℃时,高温补贴额度为每天5~10元,日最高气温在40℃(含40℃)以上时,高温补贴额度为每天10元~20元。

12、陕西:每天10元。

13、海南:发放时间:4月1日到10月31日期间。发放标准:每人每天10元的标准发放高温津贴。

14、湖北:发放时间:6、7、8、9月。发放标准:用人单位对在岗职工发放高温津贴的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天8元,调整为每人每天12元。

15、福建:发放时间:5-9月。发放标准:每人200/月标准发放。

16、山东:发放时间:6月、7月、8月、9月。发放标准:室外作业和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120元,非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80元。

17、青岛:从事室外作业和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120元;非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80元。全年按6月、7月、8月、9月4个月计发,列入企业成本费用。

18、四川:发放时间:未设定。发放标准:每人每天6元至10元调整为每人每天8元至12元。

19、新疆:发放时间:6-8月。发放标准:每人每天按10至20元标准发放。

20、贵州:发放时间:6-9月。发放标准:每人8元/天或168元/月标准发放。

21、宁夏:发放时间:每年6月、7月、8月、9月。发放标准:高温、露天作业人员每人每天12元,其他作业人员每人每天8元。

22、安徽:发放时间:每年的6月至8月。发放标准:每人每工作日不低于10元。

23、吉林:发放标准:每人每日10元以上。

24、云南:发放时间:6月至9月发放标准:每人每天10元。

25、甘肃:发放时间:6-9月。发放标准:高温室外工作人员每人每天12元,其他作业8元/天。

26、广西:发放时间:每年6月至10月。发放标准:高温津贴标准可在每人每月100元-200元之间

27、内蒙古:发放时间未设定。发放标准:高温岗位津贴为180元/月;高寒岗位津贴为230元/月

28、辽宁:发放时间:6月份至9月份发放标准:每天200元/月。

29、山西:发放时间:6月份至8月份。发放标准:每人每月发放高温津贴240元。

30、河北:发放时间:6月-9月份。发放标准:有三档(200元/月;160元/月;130元/月)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31日 08:5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个人所得税相关文章
  • 高温补助和降温费区别是什么?
    一、高温补贴和降温费有什么区别?1、适用对象不同。高温津贴适用的是在室内气温≥33℃、露天气温>35℃环境下工作的职工;而防暑降温费适用的是夏季在岗的所有职工。不能把防暑降温费直接等同于高温津贴,领取了防暑降温费的职工仍然有领取高温津贴的权利。2、给予方式不同。高温津贴必须现金支付,而且必须是工资以外的支出;而防暑降温费可以是现金支付,也可以以实物形式发放。3、发放标准不同。我省规定:用人单位在每年5—9月份安排职工进行高温作业的,应当按月向职工支付高温津贴,具体发放标准为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200元;如需按天数折算的,每人每天9.2元。高温津贴列入企业成本费用,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用人单位可以在每年5—9月份向职工发放防暑降温费,具体发放标准为每人每天1.5元,归入职工福利费范畴,计入职工个人工资总额缴纳个人所得税。二、员工能否同时领取高温补贴与防暑降温费?首先,高温津贴是对某些特殊工
    2023-04-28
    403人看过
  • 高温天气发放高温费是国法规定吗?
    一、高温费的相关法律规定按照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依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相关部门制定发布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用人单位应当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供给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防暑降温饮料及必需的药品,不得以发放钱物替代提供防暑降温饮料。防暑降温饮料不得充抵高温津贴。二、高温费的补贴标准目前高温费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实际情况制定发放标准,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适时调整。国家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
    2023-04-13
    388人看过
  • 高温天气发放高温费是国法规定吗?
    一、高温费的相关法律规定按照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依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相关部门制定发布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用人单位应当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供给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防暑降温饮料及必需的药品,不得以发放钱物替代提供防暑降温饮料。防暑降温饮料不得充抵高温津贴。二、高温费的补贴标准目前高温费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实际情况制定发放标准,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适时调整。国家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
    2023-04-28
    78人看过
  • 浙江省高温费要交税吗,高温费的发放标准是怎样的
    一、浙江省高温费要交税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从范围上包括单位财会、劳资、工会、后勤和其他部门发放的种类与任职受雇有关的一切所得。因此,不管是浙江省还是国内的其它城市,高温费都是需要交税的。二、浙江省高温费发放标准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根据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决定适当提高职工夏季高温津贴(即夏季防暑降温清凉饮料费)发放标准。(一)调整企业高温津贴发放标准高温作业工人每人每月225元;非高温作业工人每人每月180元;一般工作人员每人每月145元。发放时间为4个月(6月、7月、8月、9月)。企业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二)严格执行高温条件下的劳动禁忌
    2023-02-23
    189人看过
  • 驾驶员有没有高温费高温费的发放规定是怎样的
    高温费的发放具有强制性,只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职员,用人单位都必须按照当地人力资源部门或者劳动保障局的相关规定,向员工以现金的形式发放高温费。根据高温费的发放规定,只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职员都有高温补贴,那么,驾驶员有没有高温费一、发放高温补贴的规定1、要求各地用人单位应当在高温天气期间,根据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增加休息和减轻劳动强度,减少高温时段作业,保证安全生产,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工作场所温度达到33℃或在日最高气温达35℃以上的露天环境下工作,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3、同时,用人单位不得因高温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用人单位还要加强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保护。不得安排怀孕的女职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露
    2023-02-27
    399人看过
  • 高温补贴和防暑降温费是一回事吗
    防暑降温费和高温津贴不是一回事。防暑降温费是指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的,除职工工资、奖金、津贴、纳入工资总额管理的费用之外的福利待遇支出,是职工福利。高温津贴是指用人单位为了补偿职工在高温作业环境下的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津贴,是工资的组成部分。一、高温补贴发放条件对于高温费的发放条件,23号文明确:“企业每年6月至9月安排劳动者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夏季高温津贴,标准为每月200元。对于劳动者工作场所的性质难以确定的特殊情况,企业应结合实际,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等民主管理程序,合理制定发放办法。”夏季高温津贴发放的条件就是在高温岗位上工作。什么是高温岗位呢?一是露天工作的岗位,二是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工作场所工作的岗位。有人问:“上夜班的职工有没有高温费?”如果属于以上两种岗位的,也应发放高温费
    2023-02-20
    375人看过
换一批
#财税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个人所得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在中国境内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中国境内居住而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包括中国国内公民,... 更多>

    #个人所得税
    相关咨询
    • 高温费冷饮费一样吗?
      青海在线咨询 2023-04-02
      首先,高温津贴是对某些特殊工种而言的,只有符合一定要求才能领取;而防暑降温费却是对高温期内的所有员工而言的,只要企业愿意提供这项福利,就可以人人有份。 其次,高温津贴是用人单位为从事高温作业的员工支付的特殊消耗补贴,是工资的一部分,必须以现金支付;而防暑降温费是公司福利,可以是现金,也可以发放具体物品。
    • 冷饮费和高温费的区别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8-16
      高温补贴是为保证炎夏季节高温条件下经济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保障企业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身体健康,决定适当提高职工夏季清凉饮料费发放标准。国家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补贴。
    • 餐饮高温费
      香港在线咨询 2022-12-18
      高温补贴并非每个劳动者都有,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才能获得高温津贴。夏天厨房额温度肯定是高于33℃,并且无法采取措施降下来,按理说是由高温费的,但具体标准每个省市都不太一样,标准高的多数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一些省份发放高温津贴较低。
    • 餐饮高温有没有高温费
      浙江在线咨询 2022-08-02
      高温补贴并非每个劳动者都有,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才能获得高温津贴。夏天厨房额温度肯定是高于33℃,并且无法采取措施降下来,按理说是由高温费的,但具体标准每个省市都不太一样,标准高的多数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一些省份发放高温津贴较低。
    • 不给高温费发冷饮这合理吗?
      甘肃在线咨询 2022-11-01
      可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举报或申请劳动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