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公司收取一定的代理费用是属于正常的商业行为,不构成受贿罪。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构成要件:侵害客体为企业的正常管理活动和正常经济秩序;行为人在客观上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贿赂的行为;主体是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主观方面必须为故意,过失不能构成本罪。
一、构成共同受贿的要件有哪些
共同受贿的构成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主要客体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的正常管理活动;次要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向他人索取财物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本罪在主观方面是由故意构成。
二、非公职人员渎职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非公职人员渎职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侵权对象是国家对公司、企业、非国有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员工职务活动的管理制度;
2、客观上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特殊主体;
4、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公司、企业、其他单位人员故意利用职务之便接受或索取贿赂,为他人谋取利益。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挪用资金罪和经济纠纷罪的区别?
经济纠纷属于民事纠纷,挪用资金罪属于刑事案件,这是两者最本质的区别。
挪用资金罪的构成要件:
(一)客体要件。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资金的使用收益权,对象则是本单位的资金。
(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
(三)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
(四)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出于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在挪用或借贷本单位资金,并且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而仍故意为之。
-
受贿与代理公司罚款:法律定性及判断
358人看过
-
受贿罪罚款的计算公式
179人看过
-
代理公司行贿的定罪标准是什么?
392人看过
-
受贿罪的受贿款必须退吗
320人看过
-
商业贿赂罪是受贿罪吗
426人看过
-
受贿罪和公司员工受贿罪的区别和联系
427人看过
代理是法律术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是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又称本人)的名义,在代理权限内与第三人(又称相对人)实施民事行为,其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受的民事法律制度。 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实施代理行为。代理人以被代理... 更多>
-
单位受贿罪公司如何处罚单位受贿罪怎么处罚辽宁在线咨询 2022-09-01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判处,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或者。前款所列单位,在经济往来中,在帐外暗中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受贿论,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
上市公司子公司所有人收受贿赂构成受贿罪吗宁夏在线咨询 2022-10-03成立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
-
受贿赃款15000元,退还公司会有罪吗湖北在线咨询 2022-10-08根据新司法解释,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15000元尚未达到刑事立案标准。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是指公司、企业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是指公司董事、监事、职工、其他企业职工或其他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贿赂,数额较大的行为。《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
-
公司人员受贿罪与受贿罪的区别北京在线咨询 2023-06-12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与一般受贿罪在主观和客观特征上都具有犯罪故意及利用职务之便索取或收受贿赂、为他人谋用利益恃征,但两者有区别表现在:(1)所侵犯的客体不同,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侵犯的是公司、企业的正常管理活动和信誉。而一般受贿罪所侵犯的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和信誉。(2)犯罪主体不同,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人员。而受贿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对于国有公司、企业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
公司罚款可以代替罚款吗台湾在线咨询 2022-03-2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因此,许多企业认为只要将规定罚款内容的规章制度向员工进行公示,则罚款规定即视为生效.员工如果违反纪律,单位可以处理,其处罚方式不能叫“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