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自动离职纠纷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5-07 15:40:59 415 人看过

处理自动离职争议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处理自动离职纠纷的主要依据是:

(1)《劳动法》

(2)《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劳办发[1995]223号)

(3)《企业职工奖惩条例》(4)通知《关于企业职工“无薪留守”的规定》(劳监[1983]61号、劳监[1984]39号)

(5)《全民所有制单位技术工人流动暂行规定》(劳监[1987]14号)

(6)《关于企业处理职工擅离职守的批复》(劳监[1993]83号)

如何处理擅自离职且在无薪休假期满后不返回的员工

原劳动人事部和国家经济委员会关于要求企业员工“无薪逗留”的通知(Lrj)第2条[1983]61号“未经批准擅自离职的员工,视为自动离职”。第3条“。。。无薪停职期满后一个月内,本人既不要求返回原单位,也不办理辞职手续的,原单位有权自动离职”和原劳动人事部《全民所有制单位技术工人合理流动暂行规定》(劳劳[1987]14号)第11条:“。。。擅离职守者按旷工处罚,根据《企业员工奖惩条例》的规定,“退市处理”的规定是一致的。未经批准离职的,或者在无薪休假期满后一个月内,既不要求返回原单位也不办理辞职手续的,无故旷工。此外,缺勤时间足以达到规定的退市时间,因此他们可以被视为退市。上述意见在原劳动部办公厅劳动部办公厅劳劳劳字[1992]45号

的答复中得到了重申,企业以何种形式通知员工返回单位,才能按照答复的规定处理逾期未返回的员工

原劳动部办公厅《关于通过新闻媒体通知员工返回本单位,对逾期不返回的员工以自愿辞职或旷工处理的通知》(劳办发[1995]179号),企业在通知员工休假、长假和长期病假时,应遵循对员工负责的原则,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本单位报告或办理相关手续,直接以书面形式送达员工;如该人不在,应交同住的成年亲属签字。难以直接送达的,可以邮寄送达,以已登记的询价回执上注明的收到日期为送达日期。只有当被送达员工下落不明或无法通过上述服务方式送达时,才能进行服务公告,即通过新闻媒体发布公告或通知。自公告发布之日起30日后,视为送达。在此基础上,企业可以根据《奖惩条例》对旷工、违规的员工进行开除。可直接送达或邮寄但未使用的,以公告方式直接送达的,视为无效

企业通知停薪留用期未满的员工在规定时间内向本单位报告或办理相关手续,并以上述方式通知他们。在此基础上,企业可以根据相关规定和暂停和保留工资协议自动将其删除或离开。对于停薪期满未返回的员工,企业可根据劳监[1983]61号文第6条和劳发[1994]48号复函的规定自动辞职

您是否可以享受辞职福利,辞职或解雇

辞职和辞职之间没有本质区别。从以前的规定来看,一般是指没有丧失工作能力的干部由于个人原因不能继续在用人单位任职,需要向用人单位提出辞职要求。经批准后,可办理离职手续,享受一次性离职费待遇,终止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当然,有些人不支付遣散费。例如,经批准出境定居的归侨、侨眷员工,不符合退休、辞职条件的,可以按照规定办理辞职手续,并一次性支付离职补贴。每满一年应支付一个月的标准工资。服务满10年的,从第11年起,每满一年支付一个半月的标准工资,但遣散费总额不得超过24个月的标准工资。根据《国家劳动行政管理局关于职工请假另谋职业问题的批复》([80]劳动保险编字第66号),在城镇请假另谋职业的职工,经批准离职后,不予休假待遇。1983年4月9日《全国整顿企业劳动组织工作座谈会纪要》(劳监[1983]12号)发布前,离职员工未享受离职生活津贴待遇,随后的离职费标准也低于离职费标准,即:,城镇职工每年享受相当于其标准工资半个月的一次性生活津贴,最高不超过6个月的工资;返乡的,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标准工资的一次性生活津贴,最高工资不超过12个月。此离职费仅适用于原固定员工。合同工应当按照劳动法的规定执行。虽然从最初的规定来看,辞职是干部的,辞职是工人的,但从后来的规定来看,界限越来越模糊。劳动合同制度实施后,这两项政策法规的使用越来越少。但是,一些员工仍然需要应用这两项政策。自动辞职和未经授权辞职的含义相同。它们都是指那些不向雇主打招呼就随意离开工作和单位的工人的行为。这种不辞而别的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往往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用人单位往往要追究劳动者的责任。雇主可将未经授权擅自离职的员工视为旷工,并将其从名单中删除。按照国家规定,,自动离职的员工不享受任何待遇

根据原劳动部办公厅关于企业处理员工擅自离职问题的批复

企业应如何处罚员工擅自离职后的家属

员工(劳办字[1993]68号)及原劳动部劳办字[1994]304号批复,企业应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制定规章制度,企业不得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辞退、调离、调离,因员工未经授权辞职而停止向其家庭成员支付待遇、停止工作等惩罚措施。企业对擅自离职员工家属的规定不符合国家劳动管理政策,因此不能作为劳动仲裁的依据。应该停止和纠正企业的这种做法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27日 21:3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劳动保险相关文章
  • 劳动纠纷如何处理
    劳动纠纷怎么处理:(1)协商程序。协商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争议的问题直接进行协商,寻找纠纷解决的具体方案。与其他纠纷不同的是,劳动争议的当事人一方为单位,一方为单位职工,因双方已经发生一定的劳动关系而使彼此之间相互有所了解。双方发生纠纷后最好先协商,通过自愿达成协议来消除隔阂。实践中,职工与单位经过协商达成一致而解决纠纷的情况非常多,效果很好。但是,协商程序不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双方可以协商,也可以不协商,完全出于自愿,任何人都不能强迫。(2)申请调解。调解程序是指劳动纠纷的一方当事人就已经发生的劳动纠纷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的程序。根据《劳动法》规定:在用人单位内,可以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负责调解本单位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委员由单位代表、职工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一般具有法律知识、政策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又了解本单位具体情况,有利于解决纠纷。除因签订、履行集体劳动合同发生
    2023-04-30
    204人看过
  • 事业单位自动离职纠纷如何解决
    正式员工自动离职的,单位应该及时与职工办理离职及退工手续。如果职工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则用人单位可以追究其违约责任;如果职工没有提前30天通知单位而直接离职,因此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用人单位有权要求职工进行赔偿。一、辞职是解除还是终止劳动合同员工提出辞职,企业同意员工辞职是解除劳动合同。合同到期企业不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是终止劳动合同。个人提出离职分三种情况:第一种,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38条的情况,劳动者书面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后可以立即走人不需要用人单位的批准,并可以要求支付剩余的工资及经济补偿金(每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及及时办理离职手续等;第二种情况,依据《劳动合同法》37条,劳动者提前30天提出的书面离职,不需要用人单位批准就可以离职。其中,试用期提前3天书面提出;用人单位有义务结清工资办理离职手续。第三种情况,没有提前30天提出离职,用人单位也不存在《劳动合同法》38条的
    2023-04-03
    454人看过
  • 如何处理劳动者擅自离职
    1、如果劳动者擅自离职,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其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给予其罚款、警告等处罚;如果属于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单位可以依法与其解除劳动合同。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5)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6)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一、擅自离职的处罚是怎样的1、用人单位应当以书面形式送达通知书,限定员工在指
    2023-02-26
    306人看过
  • 如何处理劳动者擅自离职
    如何处理劳动者擅自离职劳动者擅自离职是指其未向用人单位提出口头或书面辞职报告,而随意离开所在单位及其所担任的工作职务或岗位的违法违约行为。因此,用人单位应当在教育劳动者自觉守法、守约的同时还应依据《劳动合同法》第4条和第39条第2项的规定制定好内部规章如何处理劳动者擅自离职劳动者擅自离职是指其未向用人单位提出口头或书面辞职报告,而随意离开所在单位及其所担任的工作职务或岗位的违法违约行为。因此,用人单位应当在教育劳动者自觉守法、守约的同时还应依据《劳动合同法》第4条和第39条第2项的规定制定好内部规章制度,对劳动者擅自离职的行为作出限制性和处罚性的规定。这种违法的行为往往会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因此用人单位还应依据《劳动合同法》第17条第2款和第90条的规定,在劳动合同中与劳动者约定针对擅自离职行为的损失赔偿条款,能计算出损失额的,可要求其按实际损失额赔偿,无法计算损失额的,可约定一个具体
    2023-04-22
    419人看过
  • 职工工伤纠纷如何处理
    劳动仲裁程序
    1、申请调解。发生工伤事故赔偿纠纷,若协商不成可以申请调解。2、劳动仲裁程序。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不了的,则可以依据劳动仲裁法规提起仲裁程序。3、诉讼。对劳动仲裁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对一审法院判决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二审法院提起上诉。一、职工与用人单位的主张不一致,如何处理?《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工伤认定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拒不举证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受伤害职工提供的证据或者调查取得的证据,依法作出工伤认定决定。这样规定,主要考虑在劳动关系中,单位处于管理者的地位,职工对单位具有依附性和从属性。与职工有关的各种文书、文件是由用人单位拟定并保管的,工伤认定中的纠纷,往往涉及这些材料的举证。如果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那么职工个人的许多主张,都不太可能得到充分的证明,这样会导致职工工伤权
    2023-03-17
    152人看过
  • 要如何处理劳动纠纷
    1、双方自行协商。双方通过协商方式自行和解,是当事人应首先争取解决争议的途径。当然协商解决是以双方自愿为基础的,不愿协商或者经过协商不能达成一致,当事人可以选择调解程序或仲裁程序。2、调解程序。当事人可以向本用人单位所在地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程序是自愿的,只有双方当事人都同意申请调解,调解委员会才能受理该案件;当事人可不经过调解而直接申请仲裁。另外,工会与用人单位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不适用调解程序,当事人应直接申请仲裁。3、仲裁程序。若经过调解双方达不成协议,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可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也可以直接申请仲裁。仲裁程序是强制性的必经程序,也就是说,只要有一方当事人申请仲裁,且符合受案条件,仲裁委员会即应予受理;当事人如果要起诉到法院,必须先经过仲裁程序,未经过仲裁程序的劳动争议案件,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4、法院审判程序。当事人如果对仲裁裁决不服,可
    2023-03-07
    121人看过
换一批
#保险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劳动保险
    相关咨询
    • 离职纠纷如何处理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4-03
      劳动者因离职发生劳动纠纷的,当事人可以在30日内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离职纠纷如何处理?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4-14
      劳动者因离职发生劳动纠纷的,当事人可以在30日内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自动离职,如何处理?
      浙江在线咨询 2021-07-02
      原劳动人事部、国家经济委员会《关于企业职工要求“停薪留职”问题的通知》(劳人计[1983]61号)第2条“……对于未经批准而擅自离职的职工,按自动离职处理”。第3条“……停薪留职期满后的1个月以内,本人既未要求回原单位工作,又未办理辞职手续的,原单位有权按自动离职处理”等规定与原劳动人事部颁发的《全民所有制单位技术工人合理流动暂行规定》(劳人劳[1987]14号)第11条:“……对擅自离职的,以旷
    • 自动离职如何处理?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7-15
      自动离职是指劳动者不向用人单位打招呼,随意脱离所在工作岗位和所在单位的行为。根据《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自动离职与旷工除名如何界定的复函》中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2条第1项中的“自动离职”的解释,是指职工擅自离职的行为。职工自动离职给企业造成了损失,企业要求职工赔偿或交付违约金而发生的争议,称为自动离职争议。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关于职工擅自离职按自动离职处理发生争议处理范围的复函》
    • 如何处理职工劳动纠纷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6-03
      产生劳动纠纷的,劳动者可以和用人单位协商解决,也可以通过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等途径处理。根据《劳动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调解原则适用于仲裁和诉讼程序。第七十九条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