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行为不公平的含义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11 08:53:18 146 人看过

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是指一方利用优势或者对方经验不足,导致双方权利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的民事行为。判断合同是否明显不公平的时间点,应订立合同为标准。

因此,合同订立后情况发生变化,导致双方利益明显不公平的,不属于明显不公平的民事行为,应当按照诚实信用原则处理。

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有效吗?

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属于可撤销民事行为,在被依法撤销之前是有效的,撤销后自始无效。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五条规定,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19日 12:0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仲裁机构相关文章
  • 民事行为效力有哪些分类以及含义
    民事行为效力分类包括四种:有效、无效、效力待定、可撤销。民事行为效力指的是民事行为所具有的法律上的效果。民事行为不发生效力的后果有返还财产来源、赔偿损失、追缴财产以及其他制裁手段如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收缴进行非法活动的财物等方式。一、民事行为效力有哪些分类民事行为效力分类包括四种:有效、无效、效力待定、可撤销。1.有效的民事行为(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满足以上三个条件,方可有效。2.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3.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相对无效4.无效的民事行为即因欠缺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而当然不发生当事人所意欲的法律效果的民事法律行为。从成立之日起就是绝对、当然、确定、自始无效。(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2)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
    2023-07-07
    492人看过
  • 民法平等原则的内容以及民法平等原则的含义
    一、民法平等原则的内容民法平等原则的内容包括三方面:1.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在法律上,合同当事人是平等主体,没有高低、从属之分,不存在命令者与被命令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这意味着不论所有制性质,也不问单位大小和经济实力的强弱,其地位都是平等的。2.合同中的权利义务对等。所谓“对等”,是指享有权利,同时就应承担义务,而且,彼此的权利、义务是相应的。这要求当事人所取得财产、劳务或工作成果与其履行的义务大体相当;要求一方不得无偿占有另一方的财产,侵犯他人权益;要求禁止平调和无偿调拨。3.合同当事人必须就合同条款充分协商,取得一致,合同才能成立。合同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是在互利互惠基础上充分表达各自意见,并就合同条款取得一致后达成的协议。二、民法平等原则的含义民法平等原则的含义有两层,一层含义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在民法中的体现,一层含义是平等保护所有民事主体的合法民事
    2023-04-14
    63人看过
  • 什么是民事行为能力的含义及其相关规定
    一、什么是民事行为能力的含义及其相关规定民事行为能力的含义是指民事主体以自己独立的行为去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有民事权利能力而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民事主体,要想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就只能通过他人代理。民事行为能力的相关规定是自然人的行为能力分三种情况:完全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无行为能力。法人的行为能力由法人的机关或代表行使。二、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的区别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有如下区别:1.两者性质不同:(1)民事权利能力是指公民依法享有民事权力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将自己的行为作为民事行为的资格;(2)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以独立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民事权利能力是民事行为能力的前提,民事行为能力是实现民事权利能力的条件;2.开始时间不同:(1)民事权利能力自出生以来就享有;(2)民事行为能力需要达到一定的年龄;3.持续时间
    2023-10-06
    452人看过
  • 行政行为包含了几层含义
    (一)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所作出的行为。这是行政行为的主体要素。(二)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履行行政职责的行为。这是行政行为的职权、职责要素。(三)行政行为是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这是行政行为作为法律概念的法律要素。一、如何认定行政诉讼的被告(一)直接向法院起诉和经过行政复议以后向法院起诉被告的确定。⑴直接起诉的行政讼讼案件的被告的确定。直接起诉的行政讼讼案件的被告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⑵经行政复议的行政诉讼案件被告的确定。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二)共同行政行为中被告的确定。当两个以上的行政主体作出同一个具体行政行为时,它们是共同被告。(三)行政授权关系中被告的确定。由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该组织是被告。(四)行政委托关系中被告的确定。由行政机关委托
    2023-06-23
    242人看过
  • 商业诋毁行为的含义
    商业诋毁行为是指经营者故意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为自己取得竞争优势的行为。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构成这样的行为必须是出于主观故意捏造、散布虚假的事实,如果不是故意捏造、散布虚假的事实,而是采取对比的方式,对产品或服务的客观情况给予描述,即使是通过这种方式使竞争对手的优势明显低于经营者,那么也不能构成商业诋毁行为。例如,某矿泉水经营者通过实验的方式证明纯净水浇花导致花卉的死亡,因此他得出结论人喝纯净水不如喝矿泉水,那么像这种情况,虽然也有取得竞争优势的目的,但也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因为虽然没有权威机构做这种试验,但是这种客观现实是存在的。
    2023-04-24
    271人看过
  • 民事行为能力的定义,民事行为能力年龄划分
    一、民事行为能力的定义民事行为能力的定义是民事主体以自己独立的行为去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自然人的行为能力分三种情况:完全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无行为能力。法人的行为能力由法人的机关或代表行使。民事主体对其民事活动的法律后果负责的资格。只有具备这种资格的主体实施的民事行为才有效,才能对其不法行为承担责任,否则,实施的民事行为不能发生法律效力。二、民事行为能力年龄划分民事行为能力年龄划分:1.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2.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3.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三、公民是否有民事行为能力由谁判定不能辨认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其利害关
    2023-07-16
    149人看过
  • 单务合同的含义及公平原则
    一、单务合同的含义单务合同的含义:1.一方有义务,另一方无义务的合同;2.双方虽都有义务但双方的义务无对价关系的合同。赠与合同、借贷合同属于典型的单务合同。我们以赠与合同为例,来解释单务合同。赠与合同虽为无偿合同、单务合同,但它决非仅仅表现为一方只享有权利而不承担义务,另一方只承担义务而不享有权利的合同。附义务赠与之双方均存在合同约定义务。依据我国《民法典》之规定,在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或者经过公证的附义务的赠与合同中,赠与人有义务交付赠与物;受赠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各国立法也有类似的规定。二、单务合同公平原则单务合同只有一方负给付义务,自觉遵行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要求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应以社会正义、公平的观念指导自己的行为、平衡各方的利益,要求以社会正义、公平的观念来处理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公平原则强调
    2023-05-03
    193人看过
  • 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具体有哪些表现
    结合我国实际,我国在适用显失公平原则时应坚持主客观相统一,实质性显失公平与程序性显失公平相统一,具体如下:1、在订立合同时,订约双方的权利义务明显不对等,利益严重失衡。结果的不公平作为一个客观要件而构成显失公平的条件是自然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结果的不公平是在订约之间由合同的内容决定的,该合同一且付诸履行,其结果将导致双方得到经济利益明显失衡,也就是说评定双方权利义务是否显失公平,利益是否严重失衡,应以订立合同之时合约的内容为基础,由于内容上对双方的权利义务的规定明显不对等,将该事约付诸履行,双方得到的最终利益也一定会严重失衡。而对于在订立合同之后由于各种不可归因于双方的原因导致原合约的内容和履行结果显失公平的,应根据诚实信用原则,依情势变更制度和理论而变更或解除合同。2、合同一方具有明显优势,或另一方处于无经验、缺乏判断力,或草率行事。(1)一方处于优势这种优势包括经济上、政治上、身份
    2023-04-27
    363人看过
  • 正当防卫行为的含义
    法律综合知识
    一、正当防卫行为的含义正当防卫行为,是指为了防止公共利益、他人或者本人的人身和其他合法权益遣受非法侵害,对非法侵害者予以必要反击的行为。对正当防卫行为造成的损害,防卫者不负刑事责任,也不负民事责任。二、正当防卫如何成立正当防卫必须具备的条件如下:1.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的;2.必须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3.必须是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4.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5.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
    2023-04-26
    370人看过
  • 民事行为能力的含义和法定年龄是怎样界定的
    一、民事行为能力的含义和法定年龄是怎样界定的民事行为能力的含义是指民事主体能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法定年龄界定如下:1.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2.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3.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七条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第十八条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2023-10-09
    402人看过
  • 单方行为、双方行为与共同行为的含义
    根据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是仅需一方意思表示还是必须双方或多方意思表示,民事法律行为分为单方行为和双方行为。1.概念。单方民事法律行为是仅由一方意思表示就能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这类行为的特点是不需要相对人的同意,该行为即告成立。单方民事法律行为有的是有相对人的,如遗嘱、代理权授予、无权代理的追认等,还有的是无相对人的,如抛弃所有权等。双方民事法律行为是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这类民事法律行为的特点是:必须有当事人双方的意思表示,而且必须相互结合、彼此一致。合同是双方行为的典范。共同行为,也称多方行为,通说认为共同民事法律行为是多数当事人平行的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法律行为。共同法律行为与双方法律行为的区别在于:双方法律行为的意思虽然达成一致,但意思内容却相对应,例如买卖中买者是要物付钱,卖者是交物收钱;而共同法律行为的意思一致则为平行的,而不是相对的,例如合伙、法人合并、股
    2023-06-08
    326人看过
  • 显失公平的含义,显失公平的构成要件是怎样的
    一、显失公平的含义显失公平的含义:是指一方当事人利用自己的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民事行为是否显失公平应当以行为成立时的情况作为判断标准。显失公平的合同是指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对方缺乏经验,在订立合同时致使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的合同。显失公平的合同往往是当事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极不对等,经济利益上不平衡,因而违反了公平合理原则。法律规定显失公平的合同应予撤销,不仅是公平原则的具体体现,而且切实保障了公平原则的实现。二、显失公平的构成要件是怎样的显失公平的构成要件是:1.在订立合同时,订约双方的权利义务明显不对等,利益严重失衡。2.合同一方具有明显优势,或另一方处于无经验、缺乏判断力,或草率行事。3.获利方主观上存在恶意。4.受损方不具备充分自觉和真实自愿。三、显失公平的合同是无效合同吗显失公平的合同不是无效合同,而是可撤
    2023-06-22
    163人看过
  • 最新的公款挪用行为有什么含义?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国有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和国有金融机构委派到非国有金融机构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或者客户资金的,以挪用公款罪追究刑事责任。挪用公款罪立案标准,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1、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5千元至1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2、挪用公款数额在1万元至3万元以上,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3、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1万元至3万元以上,超过3个月未还的。各省级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上述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挪用公款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
    2023-07-03
    220人看过
  • 民事法律关系的含义
    法律综合知识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含义民事法律关系,指基于民事法律事实并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形成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是民法所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都有哪些(一)按照是否直接具有财产利益的内容民事法律关系可分为财产法律关系和人身法律关系。财产法律关系是指直接与财产有关的具有财产内容的民事法律关系。人身关系是指与主体不可分离的,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的民事法律关系。(二)根据义务主体的范围民事法律关系可分为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绝对法律关系是指义务主体不特定,权利人以外的一切人均为义务人的民事法律关系。相对法律关系是指义务主体为特定人的民事法律关系。(三)根据内容的复杂程度民事法律关系可分为单一民事法律关系和复合民事法律关系。单一民事法律关系是指只有一组对应的权利义务的民事法律关系。复合民事法律关系是指两组以上对应的权利义务的民事法律关系。(四)根据形成和
    2023-06-04
    206人看过
换一批
#仲裁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仲裁机构是依法设立,独立于行政机关,以仲裁方式解决纠纷的机构。它由当事人自愿选择,依据仲裁协议进行仲裁,对纠纷进行公正、公平、合理的解决。 仲裁机构具有专业性、独立性和高效性,能够为当事人提供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途径。... 更多>

    #仲裁机构
    相关咨询
    • 危害行为的含义
      澳门在线咨询 2021-11-14
      危害行为是由行为人的意识和意志主导的危害社会的身体动静。根据递进式犯罪构成体系理论,危害行为是构成要件的应当性或犯罪客观方面的核心要素。1、危害行为是违反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身体动静,由行为人的意识和意志支配。2、危害行为的基本形式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犯罪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两种。危害行为不等于违法行为,但如果是这样的危害行为,情节严重、社会危害大的,属于违法行为,相关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
    • 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有效吗
      陕西在线咨询 2023-02-23
      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撤销,被撤销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无效。
    • 显失公平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在哪些法律意义
      西藏在线咨询 2023-12-24
      显失公平民事行为,是指行为人利用对方缺乏经验或急迫需要而实施的明显不利于对方而有利于自己的民事行为。 《民法典》将显失公平结果的判定限定为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关于显失公平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从尊重权益受损方意思自治的角度,将其规定为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 受损方可以基于民事法律行为的具体情况,选择是否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这一行为。
    • 撤销行政行为的行政行为的含义
      海南在线咨询 2021-07-05
      行政行为的撤销,是指在具备可撤销的情形下,由有权国家机关做出撤销决定后使其失去法律效力。
    • 什么是显失公平民事行为
      广东在线咨询 2023-03-04
      显失公平民事行为,是指行为人利用对方缺乏经验或急迫需要而实施的明显不利于对方而有利于自己的民事行为。 显失公平即一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力,另一方利用一方弱势趁机谋取利益,成立法律行为显失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