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假学历辞退要给工资吗
假学历辞退要给工资,但不用支付赔偿金。
学历造假被开除的,属于符合法定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但需要支付工资。
如果在应聘时使用造假的学历,用人单位得知后有权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并不支付任何经济补偿或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八条
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
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二、休产假的要发工资吗
员工有社保,在休产假期间,由生育保险支付生育津贴,生育津贴按照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单位无需支付工资。但是单位没有给员工交社保的,生育津贴由单位支付。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八条
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女职工生育或者流产的医疗费用,按照生育保险规定的项目和标准,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支付。
三、三倍工资包含原工资吗
三倍工资不包含原工资。所谓三倍工资就是劳动者在法定休假节日工作的,可以获得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或日工资标准300%的工资。
法定节假日加班的才可以获得三倍工资,这些工资都是在非法定工作时间工作获得的,不应当含有正常工作时间工资。
《劳动法》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八条 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n女职工生育或者流产的医疗费用,按照生育保险规定的项目和标准,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支付。
-
学历虚假入职后被辞退有工资吗
491人看过
-
假学历员工应该被辞退吗?
497人看过
-
学历假性期间被辞退有工资么
363人看过
-
学历造假开除需要退回工资吗
445人看过
-
递交虚假学历可以辞退员工吗?
487人看过
-
假学历员工被辞退后,试用期是否有资格领取工资?
411人看过
-
假学历能否被辞退!江苏在线咨询 2021-11-05假学历试用期退休有工资,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以从工人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是,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
假学历试用期被辞退有工资吗,最新的规定是什么香港在线咨询 2023-06-14假学历试用期被辞退有工资,但造成用人单位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劳动者通过虚假学历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无效,但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需要支付工资。
-
学历造假公司可以无责任辞退吗云南在线咨询 2024-09-21若所提供之学历信息失实,且给公司企业带来严重负面效应,那么用人机构将有权单方面解除劳务关系,对相关员工进行终止雇佣处理,同时无需承担任何经济赔偿责任。 一般而言,企业并不能随意解除一名正式职工的劳动合同,除非该职工作者本身的能力无法满足工作需求,或者出现了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的行为,抑或是由于企业经营状况不佳而需要进行人员精简。在此种情况下,因员工自身严重违规行为导致的解聘,将不涉及到经济赔偿问题
-
工作在校期间学历造假被辞退要赔偿多少广西在线咨询 2021-11-08用人单位通常在招聘信息中对劳动者的学历、专业、资格证书或工作经历提出明确要求,这是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要劳动者在求职时提交求职信息是一种承诺。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有明确要求的项目进行隐瞒或虚假陈述人单位根据劳动者的虚假陈述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可以认定用人单位因欺诈违反真实意思,导致劳动合同无效。【辟谣】被解雇有补偿吗?真相:不是分析:合法辞退的,用人单位不需要补偿劳动者。比如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
-
同学要辞退我公司同学工资该怎么给河南在线咨询 2023-09-23违法辞退员工,需要给员工2倍的赔偿,为在公司工作年份,超过半年未满一年按一年计算,未满半年按半年计算。 1、劳动合同履行期间,用人单位可以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三十九条、四十条、四十一条和四十二条规定解除合同。 2、劳动者严重违法违纪,用人单位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解除合同的,没有补偿。其中,因为劳动者原因造成用人单位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3、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主动提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