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是如何规定公民和国籍的?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6 17:31:40 122 人看过

公民(citizen),在历史上是与臣民(sbject)相对称的一个概念,也称为国民,是指具有某个国家国籍的自然人。

在1953年以前,我国使用国民一词,此后便只使用公民的称谓了。1982年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这就表明,任何自然人要成为中国公民,除了应具有我国国籍外,没有其他资格的要求。从公民的概念中,可以看出,在我国,公民和国籍是分不开的。

国籍(nationality),在宪法上是指一个人隶属于某个国家的法律上的身份。

一个人具有某个国家的国籍,通常就被认为是该国的公民或国民,就享有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及应向该国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另外,该国对侨居他国的本国公民有义务给予外交保护,并在必要时接纳此人回国。

确定享受宪法权利的公民资格,也就是要确定某人的国籍。根据198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我国国籍的取得方式有两种:出生国籍和继有国籍。

所谓出生国籍,是因出生而取得国籍。对于出生,各国或者采取血统主义原则,即确定国籍时以一个人出生时父母的国籍为准,不问他的出生地为何国;或者采取出生地主义原则,即确定国籍时以一个人的出生地所属的国家为准,不问其父母属于何国国籍;或者采取血统主义与出生地主义相结合的原则。

与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我国对出生国籍采用以血统主义为主、出生地主义为辅的结合原则,《国籍法》规定:

1、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的,具有中国国籍。

2、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的,具有中国国籍;但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的,则不具有中国国籍。

3、父母无国籍,或者国籍不明,定居在中国,本人出生在中国的,具有中国国籍。

所谓继有国籍,是指因加入而取得国籍。我国《国籍法》规定,外国人或无国籍人申请加入中国国籍,必须具备两个前提,并且还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

两个前提是:

第一,申请人必须愿意遵守中国的宪法和法律;

第二,必须是出于本人的自愿。

法定条件是:

1、申请人为中国公民的近亲属;

2、本人定居在中国;

3、有其他正当理由,如享有在中国政治避难的权利等。

只要具备上述前提并符合上述条件中的任一条件,就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国籍。

我国受理国籍申请的机关,在国内是申请人居所地的县、市公安机关,在国外是中国外交代表机关和领事机关。这些机关只是受理申请并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最后的审批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经公安部批准,由办理申请的有关机关发给证书后,申请人就具有了中国国籍,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被批准加入中国国籍的人,不得保留外国国籍。

中国公民也有权申请退出中国国籍,办理程序与申请程序基本相同。曾经具有中国国籍的外国人,如有正当理由,可以申请恢复中国国籍;在申请被批准恢复中国国籍后,不得再保留外国国籍。在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后,我国《国籍法》也适用于香港和澳门的中国公民。我国不承认双重国籍,但在香港和澳门的特殊情况下,中国公民可以保留其在外国的居留权。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4日 00:5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自然人相关文章
  •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什么的自由权
    一、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什么的自由权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二、人身自由权包括哪四点人身自由权包括的四点有:1.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指公民享有人身不受任何非法搜查、拘禁、逮捕、剥夺、限制的权利。2.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指与人身有密切联系的名誉、姓名、肖像等不容侵犯的权利,具体体现为人格权
    2023-10-12
    172人看过
  • 我国公民必须履行宪法规定的什么
    一、我国公民必须履行宪法规定的什么我国公民必须履行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1.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是每一位公民作为国家成员所应承担的责任,它们构成了公民与国家之间权利与义务关系的重要基石。2.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包括但不限于:(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3)保守国家秘密;(4)爱护公共财产;(5)遵守劳动纪律和公共秩序;(6)尊重社会公德;(7)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8)保卫祖国以及依法纳税等。这些义务的存在,旨在保障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同时也是公民享受国家赋予的各项权利的前提和基础。二、宪法规定公民义务有哪些根据《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这是国家稳定和繁荣的基石;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这些义务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
    2024-08-07
    188人看过
  • 宪法关于公民知情权和国家秘密的宪法条款
    宪法没有对公民知情权做出规定,只对公民以下权利做了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与人格权;监督权;社会经济权利;社会文化权利和自由;妇女保护权;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受国家保护。宪法司法化与宪法适用在关于齐玉苓案的讨论过程中,宪法司法化1这一概念屡屡出现于报端,成为一个时髦的词语,一些法学家或者法律家在谈话或者发表的论文中探讨和分析宪法司法化的含义和必要性问题,媒体在报道齐玉苓案时使用的概念也是宪法司法化2,有的甚至将齐玉苓案誉为中国宪法司法化的第一案3,有的认为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复创造了宪法司法化的先例4.关于宪法司法化这一概念的含义,以及法院在审理具体案件过程中适用宪法是否就是宪法司法化,使用这一概念的法学家或者法律家均没有作出说明。我认为,宪法司法化这一概念以及由这一概念引申出的含义是不准确和不确定的,容易引
    2023-08-14
    368人看过
  • 爱国是公民宪法义务
    在现代法治社会,国家与公民之间的政治法律联系是由宪法规定的。宪法的首要法律功能是国家与公民个人之间的法律契约。基于宪法,国家以及国家机关负有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义务。与此同时,公民必须要向自己国籍所在国履行必要的法律义务,也就是说,公民也要履行宪法上所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在当今社会,没有任何一个主权国家允许只享有基本权利而可以不履行基本义务的公民个体的存在。我国现行宪法从第52条到第55条详细规定了中国公民的各项基本义务,其中,爱国是一项最基本的宪法义务。宪法第5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基于一国两制原则,中国政府在1997年和1999年顺利地实现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为保证港澳回归后社会、经济的继续繁荣,我国通过全国人大制定港澳基本法的形式,赋予了港澳特别行政区政府高度的自治权,并且也规定港澳居民依据基本法享有
    2023-06-06
    376人看过
  • 公民如何遵守宪法?
    公民与宪法,首先要了解公民的含义。公民指具有某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公民意识与臣民意识等相对,指一个国家的民众对社会和国家治理的参与意识。公民政治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它包括以下的内容:公民有选举权及被选举权;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政治参与的基本条件是知情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宪法和法律有什么关系?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1、联系:(1)都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2)都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3)都主要取决于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2、区别:(1)规定的内容不同。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如国家的性质、根本任务和
    2023-07-05
    422人看过
  • 国籍法明确规定什么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
    根据国籍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申请加入中国国籍获得批准的,即取得中国国籍;被批准加入中国国籍的,不得再保留外国国籍。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一、满足什么条件可以在中国申请办理落户满足以下条件可以在中国申请办理落户:1、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2、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具有中国国籍,但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的,不具有中国国籍;3、父母无国籍或国籍不明,定居在中国,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4、外国人或无国籍人,愿意遵守中国宪法和法律,可以经申请批准加入中国国籍。二、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如何取得中国的著作权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取得中国著作权的条件:1、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根据作者所在国或经常居住国与中国签订的协议或共同参与的国际条约
    2023-06-26
    213人看过
  • 西方国家宪法中公民权利的规定情况
    西方国家宪法中功能公民权利内容主要分为民事权利和政治权利。民事权利包括:自由迁徙权、言论自由权、宗教及信仰自由权、身体控制权、隐私权、财产权、职业选择权、住所选择权、成立组织权利、诉讼权、契约权、专利权、法律面前平等权。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成立和参加政党权利、政治游说权利、居留归化权利、避难权、反对权、知情权。西方国家宪法的司法适用情况1、英美法系:在当代西方国家,宪法具有直接效力即直接作为司法判断的依据是一种普遍现象,在英美法系国家,它们的宪法是具有直接效力的。英国没有宪法典,可以由法院直接适用的宪法性法律,包括1215年大宪章、1628年权利请愿书、1676年人身保护律、1689年权利法案等均为宪法的核心内容;宪法性判例本身是司法判决的产物并作为先例拘束下级法院。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成文宪法的国家。在制宪之初,美国人就继承了普通法传统,赋予宪法以直接效力。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
    2023-07-06
    395人看过
  • 宪法知情权的规定是如何的
    宪法知情权知情权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知情权是指知悉、获取信息的自由与权利,包括从官方或非官方知悉、获取相关信息。狭义知情权仅指知悉、获取官方信息的自由与权利。随着知情权外延的不断扩展,知情权既有公法权利的属性,也有民事权利的属性,特别是对个人信息的知情权,是公民作为民事主体所必须享有的人格权的一部分。而狭义的知情权仅指公法领域内的一项政治权利,故现在的知情权概念一般是指广义的知情权。知情权包括消费者知情权、股东知情权等等,如果你想了解消费者知情权的话,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具体的规定:消费者的知情权,是指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
    2023-06-11
    397人看过
  • 宪法公民的知情权是怎样规定的?
    知情权是指公民知悉、获取政府信息及人民关注的事情进展情况的权利。为保证公民的知情权,我国各级政府都有自己的信息公开平台。我国宪法并没有明确的条文规定公民拥有知情权,但宪法中的人民主权原则及公民拥有的政治权利自由是知情权制度制定的法律依据。知情权的法律是根据宪法,也就是说,知情权是公民的宪法性的权利。首先在宪法中明确规定这一权利的是1949年实施的联邦德国基本法,该法第5条规定,人人享有语言、文字和自由发表传播其言论的权利并无阻碍的依通常途径了解的信息的权利。北欧诸国对于知情权的保护也是分完善,比如,瑞典的在构成其宪法一部分的《关于出版自由的法律》第二章“政府文件的公共性质”中就详细的规定了公民获取政府文件的权利。世界上虽然有很多国家没有在宪法中明确写明这一权利,但人们一般都认为从宪法的有关规定中完全可以找到知情权存在的根据。(一)首先,从国民主权的角度讲,一国的公民当然应当享有知情权,或者
    2023-05-02
    359人看过
  • 宪法国旗国歌的规定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章对国旗、国歌做了如下规定:第一百四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相关规定第一条为了维护国旗的尊严,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主席团公布的国旗制法说明制作。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每个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旗。第四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国旗的升挂和使用,实施监督管理。外交部、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对各自管辖范围内国旗的升挂和使用,实施监督管理。国旗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指定的企业制作。第五条下列场所或者机构所在地,应当每日升挂国旗:(一)北京天安门广场、新华门;(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
    2023-06-03
    292人看过
  • 宪法的制定和修订有何规定?
    一、宪法制定的程序如下:1、设立制宪机构;2、提出宪法草案;3、通过宪法草案。二、宪法修订程序如下:1、建议修订宪法;2、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三分之二以上的全体代表通过。中国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的若干特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宪法的稳定是国家稳定的基础。为了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程序均不同于一般法律。按照宪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才有权修改宪法,其他任何机关和组织都没有这项权力。制宪权和修宪权在我国从一开始就是统一的。之所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制宪权和修宪权,这是因为:第一,我国国家的性质要求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这两项权力。我国是人民民主专
    2023-07-05
    260人看过
  • 对公民是否具有中国国籍应如何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具有中国国籍,但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的,不具有中国国籍。父母无国籍或国籍不明,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第五条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具有中国国籍;但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的,不具有中国国籍。国籍非中国的人是可以办理中国社保的。我国的用人单位如果招用了外国人,需要在办理就业证件之日起的30日内为其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并依法为其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费用。《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第三条在中国境内依法注册或者登记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
    2024-05-08
    344人看过
  • 如何准确辨识我国宪法本身规定的宪法适用路径
    在我国宪法学领域,可以说没有任何问题像宪法适用问题这样,处于理论上争议繁多、实践模式选择莫衷一是的状况。宪法适用方面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不小程度上是因为学术界没能结合我国实际理顺一些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理顺相关的基本概念并合乎逻辑地运用这些概念,是人们解决好面对的重大课题的学理基础。为了解决好我国宪法适用的路径选择问题,本文必须先利用现有知识体系梳理一下我们讨论这个问题必须运用的思维形式。首先,我们不妨按照法的实施、法的遵守和法的适用的套路,将宪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贯彻落实,区分为宪法实施、宪法遵守和宪法适用,并明确它们彼此间的相对位置。我国现有的讨论过法律实施问题的几乎全部法理学论著,彼此间尽管各说各的理,但至少在以下两个问题上有着完全的共识:其一,法律实施(或法的实施、实施法律)包括法律遵守(或守法、法的遵守)和法律适用(或适用法律、法的适用)两种方式,法律遵守与法律适用有区别,不能混为
    2023-04-24
    446人看过
  • 宪法是确立国家制度和公民权利的法律吗?
    宪法是确立国家制度和公民权利的法律吗?宪法关系的概念实行宪政,就要求将民主政治关系纳入法治轨道,使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关系按照宪法和法律确定的方式运行,在宪法调整政治关系的过程中,宪法关系应运而生。第二,宪法关系是近现代社会法制体系中最为基本的法律关系。没有宪法关系的运作,就无法组织起国家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从而既不可能为其他各种法律关系的确定提供法律依据,也不可能对其他法律关系的运作进行裁判、协调;没有宪法关系为各个宪法主体设定基本的权利义务,其他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就失去了宪法依据;历史实践证明,没有宪法关系的正常运作,各部门法的法律关系实践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第三,宪法关系以宪法规范为调整依据,是宪法规范的具体化和现实化。第四,宪法关系既是宪法主体之间的静态宪法联系,也是宪法主体之间权利义务互动的方式。第五,宪法关系既是宪法主体之间的事实关系,也是宪法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宪法关系
    2023-06-03
    164人看过
换一批
#民法典总则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自然人
    词条

    自然人即生物学意义上的人,是基于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其外延包括本国公民、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自然人与公民不同,公民仅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自然人得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 更多>

    #自然人
    相关咨询
    • 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公民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 一律是什么原则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3-03
      我国多部法律对此进行规定:一、《宪法》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二、《刑法》第六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依靠群众,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对于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许有任何特权。
    • 国家和公民制定的《宪法》和它的区别
      北京在线咨询 2023-02-13
      对《宪法》的概念定位,虽然宪法具有专属性,但更具有普通概念特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中确定了宪法的地位与特征。 一、宪法的概念: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权利的国家根本法。 二、宪法的特征:1宪法是公法(宪法的属性)。2宪法是母法(宪法的地位:基本法):A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的内容;B宪法有严格的制定修改程序;C宪法有最高的法效力。3宪法是授权性
    • 我国公民如何去维护宪法的权威, 我国对于宪法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3-14
      作为一个公民,如何的去维护宪法的权威 1,首先,要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在现代社会中,文明秩序的构建需要法治精神的推动,和谐社会要建立在法治社会的基础上。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民和全社会宪法和法律意识的提高。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增强全社会的法制观念,尤其要注重发挥宪法作为根本法的核心作用。宪法是依法治国的首要依据,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法治国。因此,加强宪
    • 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的是
      香港在线咨询 2023-06-08
      与公民享有《宪法》与法律规定的权利相对应的是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规定哪些人可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国籍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3-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人都具有中国国籍。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第四条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第五条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具有中国国籍;但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本人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