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内容讲述了如果员工因被迫解除劳动合同而受到赔偿,用人单位应按月足额支付相应的工资。如果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可以书面告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如果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举报或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总之,劳动者有权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受到侵犯,可以通过合法途径进行维权。
如果员工因被迫解除劳动合同而受到赔偿,用人单位应按月足额支付相应的工资。拖欠工资的,劳动者可以书面告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
拒不支付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举报或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劳 动 监 察 大 队 : 维 护 劳 动 者 权 益
劳动监察大队是负责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政府部门,其职责包括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查处。劳动监察大队在履行职责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依法行政,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同时,劳动监察大队还需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教育和引导用人单位自觉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维护劳动者权益。在处理劳动纠纷和查处违法行为时,劳动监察大队应当依法及时,公正处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劳动监察大队在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过程中,需要始终关注劳动者的需求和权益,积极采取措施,为劳动者提供帮助和支持,推动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总之,劳动监察大队在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沟通,引导用人单位,及时处理违法行为,为劳动者提供帮助,努力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总之,劳动监察大队在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沟通,引导用人单位,及时处理违法行为,为劳动者提供帮助,努力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
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
派遣劳务合同员工被迫解除劳动合同
482人看过
-
劳动合同能否因工伤而解除?
406人看过
-
因履行职责而被解除劳动合同
219人看过
-
因员工违纪而解除劳动合同不须支付赔偿金
137人看过
-
解除因员工旷工不来而产生的劳动合同需要注意什么?
282人看过
-
企业能否因转产而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
248人看过
劳动者可以通过下列方式终止劳动合同:与用人单位协商终止劳动合同;提前30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试用期内提前3天通知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 如果单位未缴纳社保,没有签订合同,可以随时辞职。... 更多>
-
员工被迫解除劳动合同补偿金怎么算, 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提前通知吗?安徽在线咨询 2022-01-20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你可以要求双倍支付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每工作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经济补偿金,超过半年不足一年的,支付一个月工资,不足半年的支付半个月工资。以劳动者本人实际工资计算. 解除劳动合同单位需要提前30日通知,如果没有提前通知的,需要另外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 司法实践中,经济补偿金和代通知金通常只有一项会得到支持,你可以自己选择. 月工
-
员工因为工伤十级而被解除劳动合同怎么赔偿河北在线咨询 2023-05-31一、工伤十级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双倍赔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
员工因消极怠工而被解除劳动合同时,是否需要承担赔偿责任?云南在线咨询 2024-12-041、员工因消极怠工被辞退,如果属于过错性辞退,用人单位无需承担赔偿责任;但若员工的原因给单位带来损失,单位可以要求员工赔偿,赔偿额可从员工工资中依法扣除。 2、《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七条 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
能因员工虚构工作经历而解除劳动合同吗陕西在线咨询 2023-06-13单位可以因员工虚构工作经历而解除劳动合同。因为该员工为了达到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目的,隐瞒了真实情况,虚构了以往的工作经历,致使公司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其行为本身就是欺诈,该劳动合同是无效的。因此单位可以据此与该员工解除劳动合同。
-
公司能否因劳动地址不提供而被迫解除合同?重庆在线咨询 2024-12-11如果劳动合同中未规定执行地点,那么将根据用人单位所处的地域,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基层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行使适当审判权。劳务争议则可以依据劳动合同的实际履行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点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来行使司法管辖权。对于不满意仲裁机构裁决结果的人,可以向更高一级的诉讼机构提出上诉。在处理劳务争议案件时,用人单位所在地以及劳动合同实际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都有相应的管辖权。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