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劳动合同解聘,如果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支付赔偿金。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第四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一、试用期单位随意解除合同如何处理
试用期单位随意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第四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照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的经济补偿。
二、公司辞退员工怎样计算赔偿金?
公司辞退员工的赔偿金:
1、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按经济补偿标准的2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2、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无过失性辞退、经济性裁员的,应当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
3、用人单位过失性辞退的,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
劳动合同没到期解聘怎么赔偿,劳动合同没到期解聘无需赔偿的情况
425人看过
-
试用期被解聘是否需要赔偿劳动者
283人看过
-
员工自动解聘劳动合同有赔偿没
500人看过
-
如何规范解聘劳动者的劳动合同赔偿?
100人看过
-
解雇三年劳动合同的补偿
315人看过
-
医疗期是否能解聘劳动合同
162人看过
劳动者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依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 更多>
-
解聘合同是否要理赔广东在线咨询 2023-02-17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即只有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才可以请求支付赔偿金。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
-
试用期被解聘是否需要赔偿劳动者?福建在线咨询 2023-10-09试用期被解聘的,劳动者不一定可以获得赔偿,只有因下列情形被解聘的才会获得赔偿: 一、单位无过错辞退劳动者的。 二、单位因裁员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因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或者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而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
劳动无限期合同解聘赔偿是多少青海在线咨询 2023-07-22员工离开公司的原因不同,依照法律规定,补偿或赔偿是不一样的,具体您可以参考下面观点:若公司无合法理由辞退你,是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每工作一年支付2个月工资作为赔偿金。以你离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工资标准。若公司有拖欠工资或克扣工资或搬到外地等违法原因,您可以以此被迫提出离职或确实是生产经营困难等原因解除,是有补偿的,每工作一年补偿一个月工资。若公司与你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应支付每工作一年一个月工
-
没有签劳动合同解聘后是不是赔偿三个月工资河南在线咨询 2022-10-07用人单位除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情形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外,其它情况根据解除的原因不同,赔偿的方式是不一样的。1、如果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合同,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这里所称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按应发工资计算。2、如果单
-
退休返聘人员在劳动合同中被解聘是否有补偿甘肃在线咨询 2022-03-11是否有补偿按聘用合同约定办理。已经能够退休的人员,不具备法定劳动者资格,返聘的,不是劳动关系,不适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等劳动法规。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法释〔2010〕12号)第七条规定,退休人员返聘的,是劳务关系,订立的合同为聘用合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由聘用合同约定,解聘是否支付经济补偿金,按聘用合同的约定办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