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婚姻无效诉讼主体应如何确定
在请求宣告婚姻效力无效并进行确认的诉讼中,参与诉讼的主要方别包括婚姻的双方当事人及其各自的相关利益方。
然而,由于当事人发生婚姻效力无效的法定事由各异,因此在提起诉讼时的主体亦有所差别。
详细说来,如下所述:
(1)如因涉及重婚行为而请求宣告婚姻无效,则有权提起诉讼的包括当事人的近亲家属以及基层社区组织;
(2)若因未达到法定婚龄而请求宣告婚姻无效,则有权提起诉讼的仅限于未达法定婚龄者的近亲家属;
(3)若因存在法律规定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而请求宣告婚姻无效,则有权提起诉讼的仍然是当事人的近亲家属。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九条
有权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一条规定向人民法院就已办理结婚登记的婚姻请求确认婚姻无效的主体,包括婚姻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
其中,利害关系人包括:
(一)以重婚为由的,为当事人的近亲属及基层组织;
(二)以未到法定婚龄为由的,为未到法定婚龄者的近亲属;
(三)以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为由的,为当事人的近亲属。
二、婚姻无效的条件
无效婚姻是因欠缺婚姻的成立条件,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婚姻。
1、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
(一)重婚;
(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
(三)未到法定婚龄。
2、确认婚姻无效必须是婚姻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向法院起诉,由法院判决。该婚姻被确认无效的,自始无效。
其中,利害关系人包括:
(一)以重婚为由的,为当事人的近亲属及基层组织;
(二)以未到法定婚龄为由的,为未到法定婚龄者的近亲属;
(三)以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为由的,为当事人的近亲属。
《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
(一)重婚;
(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
(三)未到法定婚龄。
法律是社会的基石,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重要手段。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婚姻无效诉讼主体应如何确定”,法律不仅是一种规定,更是一种教育和引导。我们应该从法律中学习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和公平。
-
确认婚姻无效案件诉讼费如何收取
347人看过
-
该怎样确认婚姻无效,无效婚姻如何认定
391人看过
-
无性婚姻应该如何诉讼离婚
214人看过
-
如何提起无效婚姻的诉讼
133人看过
-
婚姻确认无效的行政诉讼
498人看过
-
继承的诉讼主体和诉讼费如何确定
361人看过
-
认定婚姻无效确认之诉应如何理解?四川在线咨询 2023-11-20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关于当事人提起的无效婚姻诉讼,不得通过调解、不得进行上诉,且与夫妻共同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权问题应分别进行调解审判并下达决定书,对于结婚时为无效婚姻,但诉讼时无效条件已消除的,法院对婚姻无效确认之诉不予支持。
-
当婚姻无效确认后,法院如何认定婚姻无效确认之诉?贵州在线咨询 2022-07-11夫妻二人事实未达到婚龄,而登记为婚姻关系。后又提起离婚诉讼,法院应如何予以认定婚姻无效确认之诉法院在审理该案时,依据《婚姻法》第10条规定:“未达法定婚龄的婚姻属于无效婚姻,”对无效婚姻提起的应该是确认婚姻关系无效的确认之诉而不是变更婚姻关系的变更之诉,故方某在熊某未达法定婚龄期间应提起的是确认婚姻关系无效之诉,但《婚姻法解释(一)》第8条规定“当事人依据婚姻法第10条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婚姻无
-
2022年如何确定是无效婚姻上海在线咨询 2022-11-20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确定是无效婚姻: (一)重婚 重婚是指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登记结婚的违法行为,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他人登记结婚的违法行为。 (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 凡是属于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的,均属无效婚姻。 (三)未到法定婚龄 我国法律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如果一方或双方未达到该法定结婚年龄而结婚的,其婚姻则属于无效婚姻。
-
房产工程纠纷应如何确定诉讼主体陕西在线咨询 2023-11-12房产工程纠纷诉讼主体的确定: 1、建设单位内部的职能部门签订建筑承包合同的,是该建设单位; 2、建筑施工企业的分支机构签订建筑承包合同的,是该分支机构; 3、借用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及他人名义签订建筑承包合同的,是借用人和出借人; 4、共同承包或联合承包建筑工程项目的,是共同承包人或该联营体。
-
如何确定已婚离婚的诉讼主体及其西藏在线咨询 2022-04-10除提供一般证明、证据外,离婚纠纷还须按照诉讼请求内容提供以下必要证据: 1、起诉书两份; 2、结婚证复印件; 3、身份证复印件; 4、婚姻关系的证明(结婚证、户籍簿或单位,居委会、村委会的证明); 5、婚后感情、离婚原因的事实或证据。如被告下落不明的,应提供下落不明的时间、情况的证明; 6、子女情况的证明,即:子女姓名、性别、出身年月、生活状况等,婚生、非婚生继子女或养子女的说明和有关证明;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