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诉讼控方举证原则是怎样的?
民事诉讼控方举证原则是,控方对自己的主张、负有举证责任。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可以请法院调查取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六十四条证明责任和职权探知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二、民事诉讼的证据种类有哪些?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三、民事诉讼中对证据的要求有哪些?
第一,客观真实性,这是指诉讼证据必须是能证明案件真实的、不依赖于主观意识而存在的客观事实。
第二,证据的关联性,这是指作为证据的事实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且它必须是与案件所要查明的事实存在逻辑上的联系,从而能够说明案件事实。
第三,证据的合法性,这是指证据必须由当事人按照法定程序提供,或由法定机关、法定人员按照法定的程序调查、收集和审查。
四、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倒置的情形有哪些?
(一)因新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由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承担举证责任;
(二)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损害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三)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四)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对其无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五)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过错或者第三人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六)因缺陷产品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产品的生产者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承担举证责任;
(七)因共同危险行为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实施危险行为的人就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八)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事实上,民事案件中控辩双方都有举证权,对于控方来讲,如果本人提出的诉求没有相关的证据进行支撑,法院不可能在原告空口无凭的情况下去支持原告的诉求。而且,原被告要确保本人向法院提供的证据是合法有效的,虚假的证据不会被采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五章 诉讼参加人 第二节 诉讼代理人 第六十四条 代理诉讼的律师和其他诉讼代理人有权调查收集证据,可以查阅本案有关材料。查阅本案有关材料的范围和办法由最高人民法院规定。
-
民事诉讼的举证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吗?
446人看过
-
劳动争议诉讼阶段怎样举证,举证的原则是怎样的
78人看过
-
民事诉讼证据举证规则
259人看过
-
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及举证责任分配是怎样的?
73人看过
-
民事诉讼举证内容要遵守什么原则?
247人看过
-
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质证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66人看过
-
-
民事诉讼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及参考文献山西在线咨询 2021-11-05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配原则:谁主张,谁举证,谁没有过错责任原则,推定过错责任原则、过错原则和公平原则。举证责任又称举证的必要性。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在其主张中必须确认的事实,有义务依法提出证据。
-
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的举证规则是否相同?河北在线咨询 2025-01-07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的举证规则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举证责任主体的不同以及特殊情形下举证责任分配的不同。在我国行政诉讼中,无论被告还是原告,诉讼的举证责任均由被告承担,原告无需承担举证责任。而在民事诉讼中,无论是原告还是被告,通常的举证规则都是“谁主张,谁举证”。
-
民事诉讼中证据的认定原则和方法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4-12-19民事诉讼中证据的认定方式通常包括三种:一证一认方式、一组一认方式以及综合认证方式。 一证一认方式是指在调查阶段,当事人逐一向证人提问并经质证后,法官在审查证据后认定其证明效力。这种方法适用于事实清楚、争执不大的简易纠纷案件。然而,如果案情复杂或者证据较多,一证一认容易导致之前认定的证据被新提供的证据推翻。 一组一认方式是在调查阶段,法官根据当事人主张的事实指导当事人将相关证据组成一组,并经对方
-
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原则具体是指什么青海在线咨询 2022-09-14(一)谁主张、谁举证原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二)无过错责任原则对于实行无过错责任的高危作业致人损害的诉讼、劳动事故等诉讼,依立法精神原告方或反诉方只需要举证实发生了侵权后果即可,被告方必须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