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与公司有关联关系的主体
(一)公司的控股股东
一般是指在工商登记管理注册的占有超过50%的股东。
(二)实际控制人
是指虽不是在工商管理注册登记的公司股东,但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者其他安排,能够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人。多指隐名股东,即代持股情况,在登记的股东背后还有实际出资的人,他们之间存在代为持有股份的协议,实际控制公司的是隐名股东。
(三)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董事、监事即担任董事职务、监事职务的人员,这个号理解。高级管理人员,除大家熟知的经理外,还可能是专业财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
(四)其他行政法规或部门规章规定的关联交易方
1、母公司
2、该企业的子公司
3、与该公司受同一母公司控制的其他公司
4、对该公司实施共同控制的投资方
5、对该公司施加重大影响的投资方
6、该公司的合营公司
7、该公司的联营公司
8、该公司的主要投资者及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
9、该公司或其母公司的关键管理人员及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
与主要投资者个人或关键管理人员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是指在处理与公司的交易时可能影响该个人或受该个人影响的家庭成员。
10、该公司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控制、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的其他公司
二、对关联交易的认定应当结合公司工商登记注册信息、章程、合同、相关协议的约定等来进行判断
在司法诉讼中进行的是实质性审查,律师在通过公司的授权后可以调取涉案公司工商登记档案,就可以得到经过公司登记注册的股东信息;同样可以依授权到公安机关调取户籍档案信息了解自然人身份关系信息。查明关联交易所涉各方的主体资格后,就完成了起诉的第一步了,可以列出适格的诉讼当事人。
三、关联交易损害公司利益的举证责任
举证,是诉讼的关键,也是诉讼的困难所在。股东有权书面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通过公司内部查账可以知道公司内部的资金流向、费用支出、票据往来等公司财产变动情况,是公司资产是否流失的有力证据。有的案例中还有在诉讼过程中司法机关委托第三方进行审计的做法,但这种情况并不具有代表性。
四、法院对关联性交易是否损害公司利益偏向实质性审查
法院在处理公司关联交易诉讼时,更加注重的是实质性的审查。法院的审查尊重公司意思高度自治的原则,并不是对商业风险、或者公平原则的考率,关联交易的法律后果才是法院考虑的重点。当查明的交易后果确实损害公司利益时,它就是法律所禁止的关联交易,否则,就是法律允许的关联交易。
-
关联交易的法律法规规定,关联交易是否违法
222人看过
-
公司法有关关联方关联交易是什么
494人看过
-
《公司法》中对关联交易是怎么规定的
288人看过
-
关联交易表决公司法是如何规定的?
431人看过
-
怎么认定公司法关联交易?
461人看过
-
公司法如何规定关联交易的表决权
281人看过
在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是公诉案件的公诉机关(检察院)和自诉案件的自诉人(被害人)依法应当承担的证明责任。 公诉案件的检察院负责举证,公安机关有侦查权,公安机关收集的证据可以作为检察院举证的材料,但公安机关没有向法庭举证的资格。... 更多>
-
关联交易禁止的法律是如何去规定的青海在线咨询 2023-10-07关联交易禁止的法律的规定是: 1、营利法人的投资者不得滥用投资者权利损害法人或者其他投资者的利益; 2、营利法人的投资者不得滥用法人的独立地位和有限责任损害法人债权人的利益; 3、滥用投资者权利造成法人或者其他投资者损失的应承担民事责任。
-
关联公司的交易合法吗?台湾在线咨询 2021-12-15视情况而定。只要符合《公司法》、《证券法》和深、沪《上市公司交易规则》有关表决程序、信息公开的要求,就是合法合规的。相反非公允关联交易者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非公允的关联交易,是指一个具体关联交易的实质内容主要是交易结果实质上是不公平的,有损于交易的相关权益人特别是交易所涉及的非关联方的权益。
-
关联交易表决公司法是如何规定的?辽宁在线咨询 2023-12-22上市公司董事与董事会会议决议事项所涉及的企业有关联关系的,不得对该项决议行使表决权,也不得代理其他董事行使表决权。该董事会会议由过半数的无关联关系董事出席即可举行,董事会会议所作决议须经无关联关系董事过半数通过。
-
关于我国法律规定四代以内禁止联婚的规定广西在线咨询 2023-07-181、三代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2、以血亲之间的世代来计算,一辈为一代,如与父母为两代,与孙子女为三代; 3、计算旁系血亲时,依据相互间的同源关系确定,如同源于祖父母的堂兄弟姊妹和姑表兄弟姊妹为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同源于外祖父母的舅表兄弟姊妹、姨表兄弟姊妹也是三代以内旁系血亲。
-
关于禁止童工的规定?青海在线咨询 2021-11-06禁止使用童工是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因为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无法承受打工挣钱的后果,所以未成年人应该在学校接受教育和学习知识。雇主招用童工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