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表示有哪些构成要素,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4-07 14:48:08 413 人看过

一、意思表示有哪些构成要素

意思表示的构成要素有以下几点:

1.客观要件:在客观上可认识其在表示某种法律效果意思。例如以传真订购书籍,停车于收费停车场,含羞点头答应男友之求婚等。

2.主观要件:指内心的意思,更可分为a行为意思,即表意人自觉地从事某种行为的意思,例如签名。b表示意思,即行为人认识其行为具有某种法律行为上意义,例如以邮件订货,投向咖啡自动贩卖器。c效果,即行为人欲依其表示发生一定法律效果,如表示购买A书,兼具表示意思及效果意思。

二、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的关系是: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依照意思表示内容发生法律效果为目的的行为。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ー)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三、意思表示的解释

意思表示为法律行为的核心要素,而法律行为是司法自治的实践手段,因此意思表示意义重大。意思表示,指向外部表明意志发生一定私法上法律效果的意思的行为。意思表示由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构成。客观要件是指在客观上可认识其在表示某种法律效果意思。主观要件,是指内心的意思,更可分为行为意思、表示意思与效果意思。意思存于内心,是不能发生法律效果的。当事人要使自己的内心意思产生法律效果,就必须将意思表现于外部,即将意思发表。发表则须借助语言、文字或者表意的形体语汇。意思表示所发表的意思,是体现为私法效果的意思,亦即关于权利义务取得、丧失及变更的意思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13日 15:5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在法律层面上什么是意思表示的关键要素
    一、在法律层面上什么是意思表示的关键要素关于意思表示的构成要素有以下几点:1.客观要件:在客观上可认识其在表示某种法律效果意思。例如以传真订购书籍,停车于收费停车场,含羞点头答应男友之求婚等。2.主观要件:指内心的意思,更可分为a行为意思,即表意人自觉地从事某种行为的意思,例如签名。b表示意思,即行为人认识其行为具有某种法律行为上意义,例如以邮件订货,投向咖啡自动贩卖器。c效果,即行为人欲依其表示发生一定法律效果,如表示购买A书,兼具表示意思及效果意思。二、意思表示的形式是什么1.明示形式明示是使用直接语汇实施的表示行为,除常见的口头语言、文字、表情语汇外,还包括依习惯使用的特定形体语汇,如举手招呼出租汽车,即表示有租用该车之意。明示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1)口头形式。即以对话的形式所进行的意思表示,如以口头语言洽谈并订立的合同,以口头语言委托代理人,以口头立遗嘱。口头形式的优点是便捷,但
    2023-12-10
    278人看过
  • 民事法律行为:理解意思与表示的统一
    意思是民事主体参加民事活动的间志和愿望:意思表示是行为人把这种意志和愿望以一定的行为表现出来。民事法律行为就是这二者的统一,这是因为:其一、如果行为人仅有意思而没有以一定的行为表示出来,是不会发重生一定的法律后果的。其二、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必须以他的真实意思为基础。行为人所为的行为,必须是他的真实愿望,如果他的意思表示不是出于真实意志;那么这种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将会受到影响,意思表示构成了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要素,而行为人的内在意思则是其意思表示的基础。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民事法律行为是否有效在民事活动中,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无效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由上可见,有效的约定的民事法律行为的前提是意思表示真实。《民法典》第五十七条
    2023-07-24
    465人看过
  • 意思表示三要素包括什么?
    一、意思表示三要素包括什么?1、目的意思:指民事行为具体内容的意思要素2、效果意思:意思表示人使其表示内容引起法律上效果的意思要素3、表示行为:行为人将内心意思以一定方式表现于外部,足以为外界客观理解的行为要素。4、意思表示,指将企图发生一定的私法上效果的内心意思,表示于外部,内心的意思因外部表示而客观,合为一体。其构成要件可分为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1)客观要件:在客观上可认识其在表示某种法律效果意思。例如以传真订购书籍,停车于收费停车场,含羞点头答应男友之求婚等。(2)主观要件:指内心的意思,更可分为行为意思,即表意人自觉地从事某种行为,例如签名。表示意识,即行为人认识其行为具有某种法律行为上意义,例如以邮件订货,投向咖啡自动贩卖器。效果,即行为人欲依其表示发生一定法律效果,如表示购买A书,兼具表示意识及效果意思。民事法律行为的效果是由当事人意思表示决定,如果虽有表示意思的行为,但法律
    2023-06-04
    130人看过
  • 特定的意思表示
    意思表示
    要约是特定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发出要约的目的在于订立合同,要约人必须使接收要约的相对方能够明白是谁发出了要约以便作出承诺。因此,发出要约的人必须能够确定,必须能够特定化。虽然合同双方都可以作为要约人,但作为要约人的必须是特定的合同当事人。不论是自然人或者是法人,只要是具有相应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的人,都可以作为要约人。如果是代理人,必须取得本人的授权,还必须说明谁是被代理人。作为要约人只要能够特定即可,并不一定需要说明要约人的具体情况,也不一定需要知道他究竟是谁。一个要约,如果处于能够被承诺的状态就可以,不需要一切情况都清清楚楚。如自动售货机,消费者不需要了解究竟是哪家公司安置,谁是真正的要约人。只要投入货币,作出承诺,便会完成交易。
    2023-06-04
    314人看过
  • 票据行为的意思表示形式
    在意思表示三要件中,表示行为成为沟通效果意思与表示意思的桥梁,这种表意人通过表示行为将效果意思表达为表示意思的形式,即为意思表示的形式。意思表示的形式既然是表意人将存于内的主观意愿表达于外的行为形式,其与人类的交流表达方式息息相关。根据人类的交流表达方式,意思表示形式分为明示、默示、沉默三种。由于民事法律行为是当事人在民事活动领域实现其意志自由的重要工具,对其基本生存人权及人格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意思表示形式被视为意思自治的内容之一,民事法律行为理论对意思表示的形式要件保持一种十分谨慎态度,以免影响民事主体生存及自由发展其人格的基本权利。该价值理念体现在民事立法上,以《德国民法典》为代表的所有民法典都严格限制形式强制的范围。德国私法学者明确指出,行为方式中的意思表示形式,法律一般不作强行性规定,一般以不要式为原则,要式为例外。票据行为依据我国理论界对其性质多采单方法律行为说予以定义,其是以
    2023-06-06
    219人看过
  • 是否以意思表示
    意思表示
    一、是否以意思表示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是指向外部表明意志发生一定司法上法律效果的意思的行为。意思表示由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构成。客观要件是指在客观上可认识其在表示某种法律效果意思。主观要件是指内心的意思,更可分为行为意思、表示意思与效果意思。二、什么是意思表示不真实意思表示不真实,是指行为人表现于外部的意志与其内心的真实意志不一致,即行为人表示要追求的某种民事后果并非其内心真正希望出现的后果。这类行为可因虚假表示、误解、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原因引起。1、意思表示瑕疵使得当事人的意思无法达成预定的目的。2、表意人的表示行为与内心的效果意思不一致;意思与表示不一致:故意的:单独虚伪表示:真意保留戏谑行为通谋虚伪表示:虚伪表示、隐藏行为偶然的:错误(重大误解)。3、意思与表示不自由:欺诈胁迫趁人之危。三、如何确定真实意思表示只要不是受胁迫、欺诈等,由完全行为能力人做出的就可以认定为真实意思表示,意
    2023-05-01
    298人看过
  • 撤销要约的意思表示
    要约的撤销是指要约人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并生效以后,将该项要约取消,从而使要约的效力归于消灭。撤销与撤回都旨在使要约作废,或取消要约,并且都只能在承诺作出之前实施。但两者的区别在于:撤回要约发生在要约生效之前,而撤销要约则发生在要约已经生效但受要约人尚未作出承诺的期限内。由于撤销要约时要约已经生效,因此对要约的撤销必须有严格的限定,如果因为撤销要约而给受要约人造成损害,要约人应负赔偿责任。而对要约的撤回并没有这些限制。我国民法典规定,如果要约中规定了承诺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表明要约是不可撤销的,或者尽管没有明示要约不可撤销,但受要约人有理由信赖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且已经为履行合同作了准备工作,则不可撤销要约。如果受要约人在收到要约以后,基于对要约的信赖,已为准备承诺支付了一定的费用,在要约撤销以后有权要求要约人给予适当补偿。一、有关要约撤销的效力要约被撤销后,要约失去效力,相对人丧失承诺的权利
    2023-02-27
    115人看过
  • 意思表示法律效力怎样判断
    关于意思表示法律效力怎样判断关于意思表示法律效力的判断方式为真实的意思表示才是有效的。不是真实的意思表示而实施的法律行为表示比如当事人签订的阳合同则是无效的。行为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作出意思表示。关于意思表示法律效力怎样判断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第一百四十四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章 民事法律行为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第一百四十四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2022-07-06
    86人看过
  • 意思表示瑕疵的法律后果
    一、意思表示瑕疵的法律后果1、真意保留,指表意人故意隐匿其内心真意,而表示与其真意不同的意思的意思表示。【原则上有效,如果真意保留的事实为相对人所明知的,无效】2、虚伪表示,指表意人与相对人同谋而为的虚假的意思表示。【如果虚伪表示隐藏的行为不违反法律的规定有效】3、重大误解,指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发生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可撤销】4、误传,指因意思表示传达人之错误而导致的意思与表示的不一致。【可撤销】5、欺诈,指当事人一方故意编造虚假情况或隐瞒证实情况,是对方陷入错误而为违背自己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6、胁迫,指为达到非法的目的,采用某种方法造成他人精神上的巨大的压力或直接对他人肉体施加暴力强制的行为。7、乘人之危,指行为人利用对方当事人的急迫需要或为难处境,迫使其作出违背本意而接受于其非常不利条件的意思
    2023-06-15
    334人看过
  • 民法中的意思表示有哪些种类
    《民法》的意思表示,从有效时间来看,1、用对话方式制作的意思表示,相对人知道其内容时没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完成时生效。法律另有规定的,根据其规定3、以公告方式制作的意思,公告发表时生效。意思表示的形式,行为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作出意思表示。沉默有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符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时,可视为意思。《民法典》虚伪意思表示的规定是什么?1、真意保留,指表意人故意隐匿其内心真意,而表示与其真意不同的意思的意思表示。2、虚伪表示,指表意人与相对人同谋而为的虚假的意思表示。3、重大误解,指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发生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4、误传,指因意思表示传达人之错误而导致的意思与表示的不一致。5、欺诈,指当事人一方故意编造虚假情况或隐瞒证实情况,是对方陷入错误而为违背自己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6、胁迫,指为
    2023-08-07
    426人看过
  • 意思表示的形式有什么
    法律综合知识
    意思表示分明示和默示,明示是使用直接语汇实施表示行为,分为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1.口头形式。口头形式即口头语言形式。2.书面形式。书面形式即书面语言形式,主要指文字(文件、信函、电报)、图表、照片、技术工程用图、电子数据等形式。书面形式又分一般书面形式和公证、登记等特别书面形式。公证形式即以公证书对民事法律行为加以证明的形式。默示形式是含蓄或者间接表达意思的方式,有下列分立:1.推定,即行为人用语言外的可推知含义的作为间接表达内心意思的默示行为。2.沉默,即行为人依法或者依约以不作为间接表达内心意思的默示行为。《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2024-04-29
    102人看过
  • 意思表示不自由什么意思
    一、意思表示不自由什么意思意思表示不自由,意思表示瑕疵的情形之一。表意人所为的意思表示不是出于自己的自由意志,其意思的形成受到不正当干预。如表意人受欺诈、受胁迫或危难中的意思表示。二、意思表示的成立标准1.欠缺表示行为,意思表示不成立;2.欠缺行为意思,意思表示不成立;3.欠缺效果意思,意思表示成立,但存在意思表示瑕疵。(有争议)4.欠缺表示意思,为保护相对人对表示行为的信赖,原则上表意人应当负责,但可类推意思表示错误规则撤销,承担信赖损害赔偿责任(有争议)。三、意思表示的生效1.无相对人:表示完成时2.有相对人:口头:了解时书面:通知达到时以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相对人知道其内容时生效。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时生效。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采用数据电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相对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时生效;未指定特定系统的,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数
    2023-06-15
    391人看过
  • 要约是一种意思表示
    要约是一方当事人以缔结合同为目的,向对方当事人提出合同条件,希望对方当事人接受的意思。发出要约的一方称要约人,接受要约的一方称受要约人。一、公司买卖合同中传真是要约还是要约邀请要看合同的具体内容定。要约是当事人自己发出的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而要约邀请则是当事人希望对方当事人向自己发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的一种意思表示。要约一经发出,邀请方可以不受自己的要约邀请的约束,即受要约邀请而发出要约一方当事人,不能要求邀请方必须接受要约。二、要约与邀请的区别在哪里?1、性质不同,要约生效后应受到法律约束,要约邀请不具有约束力。要约一发出,要约人在一定时期内要受到一定的约束,不得随意撤回或者撤销;2、内容不同,要约是要约人发出的希望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而要约邀请仅仅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3、当事人的主观意愿、主观愿望不同。要约人发出要约的主观愿望是希望和相对人订立合同;而要约邀请的当事人主观上只是希
    2023-03-03
    190人看过
  • 合同意思表示一致的民事法律行为吗?
    一、合同意思表示一致的民事法律行为吗合同是一方或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民事法律行为”,是错误的,正确的应该是“合同是两方以上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有单方和多方之分。仅有一方的意思表示就可以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称之为单方法律行为;经由双方或多方意思表示一致扌能成立的法律行为,称之为双方法律行为。合同属于双方或多方法律行为,意味着合同的当事人必须两方以上,且各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必须一致,合同才能成立。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合同的各方当事人,不论是自然人还是法人,也不论他们在合同之外有无行政隶属关系以及经济实力如何,其律地位都是平等的,任何一方不得对他方加以限制和强迫命合。二、怎么从合同的责任方面来审查合同1.违约责任类型的确定从合同的责任方面来审查合同,首先违约责任即是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除了民事责任外,合同的当事人还有可能承担行政或者刑
    2024-01-16
    468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表示意思与法律行为的关系是什么法律规定
      陕西在线咨询 2023-11-23
      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的关系是:实际履行的功能在于恢复双方当事人在履行上的平衡,满足守约方订立合同的目的,损害赔偿的功能在于补偿守约方因违约所受的损失,两者功能不同,可以并存。
    • 法律行为与意思表示的成立要件不同的是什么?
      广东在线咨询 2021-09-30
      关于法律行为的一般成立要件,学界通说认为包括当事人、意思表示与标的,这三者构成一个整体,因为既然存在意思表示,则必然有其表意人存在,而意思表示也必然有其欲发生的法律行为的标的,因此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是一个整体,既包括意思表示主体,也包括意思表示的标的。但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是不同的,除了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之外,还可能存在法定的或约定的特殊成立要件。例如法律规定必须要以订立书面形式或登记、审批,或当事人可
    • 什么意思表示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陕西在线咨询 2023-12-20
      意思表示是表意人将欲发生一定私法上效力之意思,表现于外部的行为。一个意思表示包含了表示意思、效果意思和外部行为。表示意思是表意人欲将内心意思表现于外部之意思;效果意思(亦称法效意思)是表意人欲发生一定私法上效力之意思;而外部行为则是表意人表现在外部的客观表示行为。
    • 民事法律行为是意思和意思表示的统一吗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1-23
      意思是民事主体参加民事活动的间志和愿望:意思表示是行为人把这种意志和愿望以一定的行为表现出来。 民事法律行为就是这二者的统一,这是因为: 其一、如果行为人仅有意思而没有以一定的行为表示出来,是不会发重生一定的法律后果的。 其二、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必须以他的真实意思为基础。行为人所为的行为,必须是他的真实愿望,如果他的意思表示不是出于真实意志; 那么这种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将会受到影响,意思表示构成了民
    • 表示瑕疵的意思有哪些
      北京在线咨询 2022-11-14
      意思表示瑕疵,就是意思表示不真实,内心意愿与行为表示不一致,达不到行为人预期目的的行为。种类:欺诈、胁迫、乘人之危、重大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