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的欺诈定义是怎样的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6 14:07:45 132 人看过

一、劳动合同的欺诈定义是怎样的

劳动合同中欺诈的定义: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而合同欺诈的标准是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以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变更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无效。

那么,怎么判断劳动者签定劳动合同是存在欺诈行为呢?

1、如劳动者不具有履行劳动合同的资格,却未如实告知用人单位,劳动者属于欺诈行为,劳动合同应确认无效;

2、劳动者不具有履行劳动合同的能力,但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却故意隐瞒或提供虚假情况,在此后亦无法胜任工作,劳动者可认定为欺诈行为,双方所签劳动合同应确认无效;

3、劳动者在订立劳动合同时虽未向用人单位如实说明情况,但在履行合同期间能够胜任工作,且并未使用人单位的利益受损,则劳动合同不宜确认无效。

二、劳动合同欺诈的法律后果是怎样的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同时,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8条规定,“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其次,依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第一款第五项、第39条第五项以及第46条第一项规定,如果是因用人单位存在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导致劳动合同无效的,劳动者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如果是劳动者存在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导致劳动合同无效的,用人单位也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且无需向劳动者支付任何经济补偿。

再次,《劳动合同法》第86条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被确认无效而给对方造成损害的,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也就是说,劳动合同一旦被确认无效,如果是因用人单位的过错导致劳动合同无效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经济补偿以及其他劳动者应当享受的待遇。

大家可能会认为只有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时才存在欺诈、威胁等。实质上,合同义务是双方的,双方都应当按照诚实信用的原则履行各自的义务,否则合同无效后将会产生对有过错方不利的后果。而在《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中,也明确规定了不管是单位还是劳动者均有义务如实告知对方真实情况,不得隐瞒作假。

通过上述文章中的内容,详细大家已经对劳动合同的欺诈定义是怎样的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建议大家可以多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相关的法律知识,才可以在遇到法律问题的时候可以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还有其他需要帮助的法律问题,可以咨询律师给您解答。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03日 21:0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合同无效相关文章
  • 欺诈合同构成要件是怎样的
    欺诈合同构成要件:1.欺诈一方当事人有欺诈的故意。即欺诈方明知告知对方的情况是虚假的,并且会使对方当事人陷于错误而仍为之。2.要有欺诈另一方的行为。故意告知虚假情况就是虚假陈述,如将劣质品说成优等品;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是指行为人负有义务向他方如实告知某种真实情况而故意不告知的。3.受欺诈方签订合同是由于受欺诈的结果。一、已履行完毕的合同是否可撤销合同履行完毕也可以撤销。合同履行完毕能撤销的情形有:1、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2、一方当事人乘对方处于危难之机,为牟取不正当利益,迫使对方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严重损害对方利益的,可以认定为乘人之危。3、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的,可以认定为显失公平。二、哪些情况属于合同的缔约过失构成缔约过失的情形有:1
    2023-03-19
    266人看过
  • 欺诈签订的合同效力是怎样的
    一、欺诈签订的合同效力是怎样的《民法典》(2021.1.1生效)第一百四十八条【以欺诈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四十九条【受第三人欺诈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二、合同欺诈行为有哪几种合同欺诈就是指订立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利用对方当事人不知情的情况故意采用欺骗的方法,如故意陈述虚假事实、隐瞒真实情况等,使对方当事人陷于认识上的错误,从而违背自己的真实意识而作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从而达到获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合同欺诈行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积极的合同欺诈行为,即故意陈述虚假事实的行为,比如对自己的产品作不切实际的宣传,夸大自己产品的功
    2023-04-17
    118人看过
  • 劳动合同的定义是什么什么是劳动合同
    一、劳动合同的定义是什么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按合同的内容分为劳动合同制范围以内的劳动合同和劳动合同制范围以外的劳动合同;按合同的形式分为要式劳动合同和非要式劳动合同。二、未盖公章的劳动合同有效吗,如何看待劳动合同的效力?一般情况下,用人单位总是会在劳动合同上签字盖章的,但也有只签字不盖章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看待劳动合同的效力呢?根据《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第十二条的规定,“劳动合同自双方当事人签字之日起生效,当事人对生效的期限或者条件有约定的,从其约定。”因此在没有特别约定的情况下,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签字即可令劳动合同生效。这里并未强调用人单位必须在劳动合同上盖章。但是由于签字人的不同,合同的效力也有几种不同的情况:第一、如果在劳动合同上签字的人是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由于其行为被直接视为该用人单位的行为,因此法定代表人在劳动
    2023-04-29
    370人看过
  • 合同欺诈是什么意思,怎么认定合同欺诈
    一、合同欺诈是什么意思合同欺诈行为涉及两个基本的概念,即合同和欺诈。合同,又称契约,是指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作为民事行为,合同具有以下法律特点:①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②是双方或多方的民事法律行为;③是当事人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法律行为。当事人达成协议并建立了合同关系标志着合同成立。合同成立不等于合同生效。合同生效的一般要件是:①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必须具备有相应的订立合同的行为能力;②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③合同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欺诈,语法解释为“用狡猾奸诈的手段骗人”.法理解释为“当事人一方故意捏造虚假情况,或歪曲、掩盖真实情况,使表意人陷入错误认识,并因此作出不合真意的意思表示”。欺诈的特点是:①实施欺诈的人主观上有故意;②实施欺诈的人的行为是“不正当行为”、“不法行为”;③实施欺诈的人的目的是骗取钱财或实现若不欺诈难以实现的目的。合同欺诈行为是合同当事
    2023-03-21
    56人看过
  • 怎样确定房屋欺诈合同?
    1、购房合同欺诈之一:虚假广告宣传误导消费者商品房特别是期房销售过程中,广告往往是引起消费者购买欲并作出购房决定的促成因素。《广告法》规定广告内容必须真实,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开发商发布虚假的广告信息,无疑是以虚假信息诱使对方作出意思表示的欺诈行为。开发商交付的房屋达不到合同或者广告中承诺的事项的,应当认定为欺诈。2、购房合同欺诈之二:商品房开发证照不全且没有告知消费者商品房开发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办理各种审批手续,依法取得各项批准证书后才能开工建设销售,证照不全的建设项目因其不合法,通常不能为购房者办理权属证书,不仅直接导致购房者的购房目的不能实现(无法取得房屋所有权证书和所有权),而且对社会稳定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危害甚大。依法开发、照章开发,是法律赋予开发商的义务。开发商没有依法取得开发工程所需的各种证照且没有如实告知消费者,在合同约定的交付期限内又不能补办相关手续的,不仅违反了房
    2023-04-16
    346人看过
  • 工人在劳动合同中的欺诈行为
    农民工李美美(化名)去年9月购买了一张假高中文凭,在一家购物中心的熟食柜台申请做销售员,并签订了一年的劳动合同。不久前,购物中心声称她的文凭是伪造的,并要求与她终止合同,但她以怀孕为由拒绝终止合同。据北京市丰台区司法局调查,该商场在招聘销售人员时,明确要求应聘者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以欺诈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因此,李与购物中心签订的劳动合同无效,她无法享受医疗待遇。(北京晨报,5月20日)看完后,这可能意味着李美美提供了一张假文凭,她的单位可以解雇她,尽管她怀孕了。如果是这样,我个人认为这是不合适的分析:1。我个人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26条,司法局是否有权确定合同的效力是有争议的,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1)以欺诈手段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订立或变更劳动合同的,(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因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发生争议的,
    2023-05-07
    335人看过
  • 劳动合同欺诈问题研究
    (1)以虚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的名义签订合同的。(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这里所称的票据,主要指能作为担保凭证的金融票据,即汇票、本票和支票等。所谓其他产权证明,包括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以及能证明动产、不动产的各种有效证明文件。(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5)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这里所说的其他方法,是指在签订、履行经济合同过程中使用的上述四种方法以外,以经济合同为手段、以骗取合同约定的由对方当事人交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定金以及其他但报财物为目的的一切手段劳动合同欺诈的方式有哪些(1)以虚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的名义签订合同的。(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3)没有
    2023-07-04
    498人看过
  • 欺诈订立的劳动合同是否能够解除?
    以非法的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是无效的,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订立劳动合同应该采用合法的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18条规定:劳动者故意以欺诈、威胁等手段与用人单位订立了劳动合同,属于使用了法律所禁止的欺诈手段,违反了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守的平等自愿原则,该劳动合同无效。无效合同经确认之后,用人单位可以无条件辞退该劳动者,如果劳动者的欺诈行为给用人单位造成了损失,还可以要求该劳动者承担赔偿责任。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及程序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是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做到主体合法、内容合法、形式合法、程序合法;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要明晰单位的基本情况,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是否合法,劳动报酬、社会保险是否明确,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是否约定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劳动合同的无效】下列劳动合
    2023-07-08
    367人看过
  • 劳动合同欺诈是否会导致无效判定
    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劳动合同的无效】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劳动合同存在欺诈的情况怎么处理劳动合同订立过程中存在欺诈的情况,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四十
    2023-07-02
    360人看过
  • 对以欺诈手段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的认定和处理
    【案件简介】上诉人(原审被告)**金年室内设计装饰有限公司被上诉人(原审原告)余*伟余*伟申请进入**金年室内设计装饰有限公司。,双方于2002年4月9日签订了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合同期限为2002年5月11日至2003年5月10日,试用期为2002年4月12日至2002年5月10日。合同规定,余*伟为**公司的总报价工程师,并规定余*伟的月薪、奖金、保密补贴等。2002年9月30日,**公司认为余*伟工作严重失职,工作态度恶劣,并发现余*伟伪造同济大学学位,在**荣信家居装饰有限公司担任工程总监,决定对余*伟进行处理:被上诉人被免去首席报价人职务,立即解聘。同年10月28日,于伟办理离职人员交接手续同年11月11日,于伟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要求**公司于同年12月5日返还定金、支付奖金、工资等,**公司提出反诉,理由是余*伟以欺诈手段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合同约定的工资条款无效,
    2023-05-07
    383人看过
  • 个人欺诈罪的定义
    根据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条规及刑法相关规定,个人诈骗公有或私有财物达2千元以上的行为,属于诈骗金额较大,法院应予立案;如果涉嫌诈骗公有或私有财产金额较大的,则可以构成诈骗罪。1、个人诈骗公有或私有财产达2千元以上,属于“金额较大”;个人诈骗公有私或者财产达3万元以上的,属于“金额巨大”;个人涉嫌诈骗公有或者私有财产达20万元以上的行为,属于诈骗金额特别巨大。诈骗金额特别巨大一般会被法院认定为诈骗犯罪中“情节特别严重”的一一个重要情形,但是唯一的情节。诈骗金额达10万元以上,需有以下情况之一的,也可以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1、是诈骗组织的领头分子或者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2、诈骗惯犯或者流窜作案危害严重者;3、因涉嫌诈骗导致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4、涉嫌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款物的;5、挥霍诈骗所得的财物,导致无法原数返还等等情况。个人诈骗罪怎样判处
    2023-07-03
    127人看过
  • 欺诈的定义有哪些
    欺诈的法律定义:欺诈是指行为人故意欺骗他人,使其陷于错误判断,并基于此错误判断而为意思表示之行为。若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欺诈消费者的行为的定义一是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时采用的手段。《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第十六条经营者有本办法第五条第(一)项至第(六)项规定行为之一且不能证明自己并非欺骗、误导消费者而实施此种行为的,属于欺诈行为。经营者有本办法第五条第(七)项至第(十)项、第六条和第十三条规定行为之一的,属于欺诈行为。二是经营者的行为是否误导消费者。如果该行为足以使一般消费者发生误解,即构成欺诈。如果该行为不足以使一般消费者发生误解,个别消费者应证明自己确实发生误解以主张欺诈行为的成立。三是经营者是否具有实施欺诈行为的主观方面。《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
    2023-08-01
    308人看过
  •  欺诈公司劳动合同的实例分析
    公司欺诈性地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公司信息不实、劳动合同条款与实际操作不符等。任意一方可以反馈到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认定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公司欺诈性地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公司信息不实、劳动合同条款与实际操作不符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存在欺骗的,任意一方可以反馈到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认定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 劳 动 仲 裁 委 员 会 如 何 处 理 欺 诈 性 劳 动 合 同 ?欺诈性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存在欺诈行为,例如用人单位以虚假的工资、福利、待遇等条件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或者通过其他手段迫使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做出不利于自己的约定等。对
    2023-09-02
    492人看过
  • 应对劳动合同欺诈问题的策略
    劳动合同订立过程中存在欺诈的情况时,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经过法定机关的确定,被欺骗方可以要求对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劳动者不具有履行劳动合同的能力,但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却故意隐瞒或提供虚假情况,在此后亦无法胜任工作,劳动者可认定为欺诈行为,双方所签劳动合同应确认无效。劳动合同订立存在的误区1.“临时工”不用签劳动合同。其实,“临时工”是一个已经推出历史舞台的一个概念,是我国统一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以前,与“固定工”相对应的概念。《劳动法》颁布实施后,用人单位招聘劳动者都应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如果与所谓的“临时工”不签定劳动合同,一旦发生劳动争议,用人单位不但要赔偿由此给劳动者带来的损失,而且也可能面临行政处罚。2.试用期过后再签正式劳动合同。在招聘新员工时,企业为了占据主动,防止被“套牢”,往往同试用期内的员工不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或只签订一纸“试用期合同”,待试用期过后再与劳动者
    2023-07-04
    155人看过
换一批
#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确认合同无效的情形有: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从而损害国家利益的;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是第三人利益的;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 合同无效是指合同... 更多>

    #合同无效
    相关咨询
    • 欺诈合同有什么样的定义
      广西在线咨询 2023-10-27
      合同欺诈是以订立合同为手段,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 合同法中的民事欺诈怎么定义?
      云南在线咨询 2022-12-11
      合同民事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或误导对方基于此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以签订合同达到欺诈的目的。合同民事欺诈行为的主要方式包括: 1、虚假的质量欺诈行为; 2、虚假的商品标识欺诈行为; 3、虚假的合同主体欺诈行为; 4、虚假的宣传欺诈行为; 5、虚假的价格欺诈行为。
    • 劳动法中欺诈如何定义?
      浙江在线咨询 2022-10-13
      劳动合同中欺诈的定义: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而合同欺诈的标准是根据《劳动
    • 合同欺诈又怎样的法律定义有没有法律规定
      广西在线咨询 2023-08-12
      合同欺诈是以订立合同为手段,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合同欺诈的行为表现为合同当事人一方为了获取非法利益,故意捏造虚假情况,或歪曲、掩盖真实情况,使相对人陷入错误认识,并因此作出不合真意的意思表示,订立、履行合同的行为。司法解释为“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
    • 用人单位以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浙江在线咨询 2023-06-11
      对于用人单位隐瞒或捏造了本单位的相关信息,使求职者误认为是劳动法的适格主体而与之订立了劳动合同的情形,《劳动法》立法以当事人的身份作为判定劳动合同效力的根据,增加了法律对社会关系调整的复杂性,《劳动合同法》则把无效的劳动合同按照有效进行处理。 对于用人单位未主动将其生产经营状况已陷入窘境的情况告知劳动者的情形,如果认定劳动合同无效,未免对用人单位过于苛刻,因为即使是运营良好的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