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更容易犯下放火、爆炸和投放危险物质罪?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15 09:30:14 161 人看过

放火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的犯罪主体均是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犯本罪如果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话,一般判处三年至十年之间的有期徒刑。如果有严重后果的话,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情节较重的处罚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一十五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6日 01:3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刑事责任能力相关文章
  • 如何认定投放危险物质罪投放危险物质罪如何量刑
    一、如何认定投放危险物质罪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1)本罪是危险犯,其成立并不需要出现不特定多数人的中毒或重大公私财产遭受毁损的实际结果,只要行为人的行为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即有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险存在即可。(2)投放行为的主要方式:一是将危险物质投放于供不特定人饮食的食品或饮料中;二是将毒物投放于供人、畜等使用的河流、池塘、水井等中;三是在一些公共场所释放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该罪,危害公共安全的,应当负刑事责任。4、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既可以出于直接故意,也可以出于间接故意。二、投放危险物质罪如何量刑1、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犯投放危险物质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这里严重后果,是指致人重
    2023-02-23
    341人看过
  • 投放危险物质罪怎么认定如何处罚投放危险物质罪
    一、什么是投放危险物质罪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以及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对投毒罪进行了修订,将投毒罪改为投放危险物质罪,包含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行为,同时取消投毒罪这一罪名。二、投放危险物质罪怎么认定(一)投放危险物质罪与以投毒为手段的行为如何认定不论在何种场合投毒,投毒行为的具体指向如何,只要行为人明知自己的投毒行为会引起不特定多人或者不特定多禽畜中毒伤亡,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就应以投放危险物质罪论处。如果投毒行为只是指向特定的个人、特定个人家庭饲养的禽畜、承包的鱼塘等,并有意识地将损害结果限制在这个局部范围内,不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不应定投放危险物质罪。(二)投放危险物质罪既遂与未遂如何认定本条增加了投毒这种行为方式。对投毒行为直接适用本条之规定。故只要行为人
    2023-03-18
    387人看过
  • 放火罪爆炸罪的犯罪主体
    放火罪爆炸罪的犯罪主体均是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如果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一、过失决水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过失决水罪的构成要件有:一、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二、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构成。三、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危害公共安全的决水行为,并且造成了一定的严重后果。四、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第一百一十五条的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
    2023-03-23
    488人看过
  • 投放危险物质罪是危险犯还是行为犯?
    投放危险物质罪是危险犯,即即使是行为没有造成不特定的或者是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公私财产安全的重大损失,但只要具有造成损害后果的危险状态即可构成既遂。所以本罪的未遂是犯罪行为没有能够达到这种状态。其中止是行为人在自己意志的支配下自愿放弃该犯罪行为,或者是在进行该行为后,造成危险状态后有积极的消除这种危险状态,没有造成损害后果的行为。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应当立案。本罪原为投毒罪,为了适应冲击恐怖活动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对本罪作了修正,修正后的法条不仅包括原投毒罪的行为,并且内容更加广泛。本罪是危险犯,只要行为人实人实施了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并且足以威胁不特定的多数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不要求造成严重后果,就构成犯罪,应当立案逃
    2023-03-21
    338人看过
  • 怎么区别爆炸罪和放火罪
    放火罪和爆炸罪都是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暴力犯罪,具有对公共安全危害极大的本质相似性,因此被《刑法》规定同一个法条之中。但是,放火罪与爆炸罪的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使用的犯罪手段不同。放火罪的成立需要有引火物,并且需要具有有火势蔓延后将无法控制、可能毁损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的抽象危险。而爆炸罪则需要有爆炸物或者爆炸装置,并且爆炸发生后无法控制对不特定对象造成损害的抽象危险。另一方面,放火罪和爆炸罪的预备行为的危险性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持有火种和动火是日常生活所需,并不是违法犯罪行为,无需特殊资质和审批许可。但是持有、储存、运输和使用爆炸物品,在我国是被严格管制的,并且刑法规定有多个罪名予以规制。一、公共安全有哪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罪是一个概括性的罪名,这类犯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客观表现为实施了各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
    2023-03-05
    155人看过
  • 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危险物质怎样确定
    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构成要件:(1)主体投放危险物质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成为本罪主体。根据本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投毒罪,危害公共安全的,应当负刑事责任。(2)主观方面投放危险物质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既可以出于直接故意,也可以出于间接故意。(3)客体投放危险物质罪侵犯的客体要件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4)客观方面投放危险物质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一、危害公共安全罪构成要件是什么(一)客体要件:该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二)客观要件:该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所谓其他危险方法是指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但与上述危险方法相当的危害
    2023-03-11
    300人看过
  • 男子在地铁站投放虚假爆炸物判刑,投放爆炸物定什么罪?
    一、男子在地铁站投放虚假爆炸物判刑,投放爆炸物定什么罪?2021年6月10日下午,邓某认为自己在工作中受到他人欺负,为报复泄愤,于是,他在工作的饭店内小仓库中,使用弃用的4个卡式炉燃气罐、一个打火机、一段煤气灶点火棒枪头和若干电线,拿红色胶带紧密捆绑后,制作成炸弹模样。当日22时许,邓某下班后,携带这一炸弹模样物体到南昌市火炬广场地铁站,并将该物体放置在2号通道口至站厅的拐角处。随后,他告知并指引安检员找到该危险品后乘地铁离开。为处置该危险品,南昌市公安局地铁分局第三派出所出警并设置障碍物暂停道口通行、南昌市公安局特警(防爆)支队出警到场、南昌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出动警力18人、警车6辆。2021年6月11日,邓某被抓获归案。近日,南昌市东湖区人民法院审结了该案,以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判处被告人邓某有期徒刑一年。《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第一款规定,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
    2023-04-13
    357人看过
  • 爆炸罪和放火罪的对比分析
    爆炸罪和放火罪的差异:1、爆炸罪和放火罪犯罪手段不同。放火罪的成立需要引火,火势蔓延后无法控制,可能会破坏大多数人生命财产安全的抽象危险。爆炸罪需要爆炸物或爆炸装置,爆炸后无法控制对不特定物体造成损害的抽象危险;2、放火罪和爆炸罪的风险不同。一般来说,持有火种和动火是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不是违法犯罪行为,不需要特殊资质和审批许可。持有、储存、运输和使用爆炸物受到严格控制,法律规定有多项罪名。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情节较重的处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
    2023-07-02
    265人看过
  • 投放危险物质是抽象的危险犯吗
    一、投放危险物质是抽象的危险犯吗投放危险物质是抽象的危险犯。抽象危险犯,是在司法上以一般的社会生活经验为根据,认定行为通常具有发生侵害结果的危险,因而不需要在个案中进行具体判定的一种危险犯类型。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行为人务必实施了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抑或投放了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二、投放危险物质罪判多久投放危险物质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判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一十五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
    2023-11-04
    366人看过
  • 什么情况下属于危险物质投放罪
    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行为人投放毒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未造成严重后果或者造成重伤、死亡,给公私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危险物质投放罪怎么定罪投放危险物质罪的认定:不论在何种场合投毒,不论投毒行为的具体指向如何,只要行为人明知自己的投毒行为会引起不特定多人或者不特定多禽畜中毒伤亡,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就应以投放危险物质罪论处。投放危险物质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一十五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
    2023-08-05
    209人看过
  • 投放危险物质罪罪行概念
    投放危险物质罪所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国家对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的禁止性管理秩序及社会公众的人身安全及公私财产安全。本罪行为人务必实施了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抑或投放了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投毒案件的直接后果是致受害人受伤或死亡,直接影响家庭。一、投放危险物质罪立案标准是什么怎么处罚犯投毒罪(已修正为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尚未造成危害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损害极端严重的,处死刑或无期徒刑。一般在有投放危险物质的情况下,造成的损害往往都是比较严重的,而即使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其实在我国也是要以此罪追究刑事责任,这个时候往往是在3-10年有期徒刑之间进行处罚。二、投放危险物质罪的
    2023-03-15
    167人看过
  • 犯罪主体是放火罪和爆炸罪的共同点
    放火罪爆炸罪的犯罪主体均是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公私财物或人身实施爆炸,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行贿罪的犯罪主体是谁行贿罪的主体可以是任何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个人、国家工作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行贿罪,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含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费、手续费)的行为。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不以行贿罪论。对一般行贿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非法给他人提供方便,获得财产的行为就是
    2023-07-03
    363人看过
  • 投毒罪改名为投放危险物质罪
    一、概念及其构成投毒罪,是指故意投放毒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一)客体要件本罪侵害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这是投毒罪同使用投毒方法实施的故意杀人罪、故意毁坏财物罪的根本区别之所在。(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用投放毒物的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即该种行为已经对不特定多人的生命、健康或者牲畜和其他财产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己威胁到不特定多人的人身和财产的安全。所谓毒物,是指含有毒质的有机物或者无机物,如砒霜、敌敌畏、氰化钾、西梅脱、1059剧毒农药等。鸦片、大麻、吗啡等虽然也是毒物,但不包括在投毒罪的毒物之中。投放毒物的场所很多。为了毒害群众,有的在公用的自来水池、水渠、水井、公共食堂的水缸、饭锅以及公共食品中投毒;为了毒害牲畜,有的在牧场的饮水池和牲畜饲料中投毒;为了毒害家禽,有的在饲料中投毒,等等。投毒罪是危害犯,其成立并不需要出现不特定多
    2023-02-14
    279人看过
  • 投放危险物质罪可以取保吗,投放危险物质罪处罚标准是什么?
    一、什么是投放危险物质罪?投放危险物质罪所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国家对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的禁止性管理秩序及社会公众的人身安全及公私财产安全。本罪行为人务必实施了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抑或投放了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投毒案件的直接后果是致受害人受伤或死亡,直接影响家庭。投放危险物质罪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二)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三)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四)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既可以出于直接故意,也可以出于间接故意。二、投放危险物质罪该如何认定?(一)投毒罪既遂与未遂的界限。本条增加了投毒这种行为方式。对投毒行为直接适用本条之规定。故只要行为人实施的
    2023-03-03
    242人看过
换一批
#刑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辨认能力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的认识能力。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 对于一般公民来说,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生理和智力发育正常,就具有了相应的辨认和控... 更多>

    #刑事责任能力
    相关咨询
    • 什么是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和以危险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1-14
      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决水罪是指故意破坏堤防、大坝、防水、排水设施,制造水患,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爆炸罪是指故意用爆炸的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除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其他任何足以造成不特定的多数人的伤亡或者公私财产重大损失的行为,如在
    • 放火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的犯罪主体均是
      安徽在线咨询 2023-06-11
      均是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如果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
    • 被别人乱说故意放火、爆炸、爆炸、放射物质等危险物质的,该怎么办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1-08
      可以录音后报警,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
    • 与失火罪、过失爆炸罪、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等的界限
      湖北在线咨询 2023-06-29
      在重大责任事故案件中,有的造成火灾、爆炸、中毒等严重后果,因此,同时也触犯失火罪、过失爆炸罪、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等。对此,要按照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原则,以重大责任事故罪定罪处罚。
    •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与过失爆炸罪的界限
      青海在线咨询 2023-06-29
      在重大责任事故案件中,有的造成火灾、爆炸、中毒等严重后果,因此,同时也触犯失火罪、过失爆炸罪、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等。对此,要按照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原则,以重大责任事故罪定罪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