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备受关注的腾讯公司状告跳槽到51.com的15名前员工案昨天开庭。但是经过三个小时的激辩,腾讯向法院申请提取新证据,案件将择日重新开庭。而昨天上午,据51.com方面确认,该公司已于今年11月份把即时通讯项目组独立成与网站、游戏并列的三大事业部之一,将于明年开始发力IM(即时通讯)市场。这意味着,以社交网络起家的51.com在腾讯涉足社交网络之后,也试图大规模突入腾讯的IM大本营。显然,51.com与腾讯的市场争夺已经愈演愈烈。
昨天,腾讯起诉前员工的案子在备受关注的目光下开庭。据报道,双方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双方代理律师围绕两个焦点话题展开激烈辩论。这两个话题是,腾讯离职员工到底有没有违反竞业禁止协议?腾讯给这些员工的期权是否应该返还?法官的提问也主要围绕这两个话题展开。
原告认为,这批离职员工违反了竞业禁止协议,请求法院裁决前员工立即从现在工作单位离职,并要求员工返还当初公司提供的期权激励。而被告方观点认为,员工没有违反竞业禁止协议,因为腾讯没有给予补偿,所以协议不应该存在。而在工资中划出一部分作为竞业补偿金的说法是不成立的。因为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而且竞业限制协议约定的补偿费按年计算不得少于该员工离开企业前最后一个年度从该企业获得的报酬总额的三分之二。否则竞业限制协议自动终止。
据悉,法院将在腾讯完成新的取证工作后重新安排开庭,具体开庭时间未定。
新闻回放
腾讯15名前员工被诉违反竞业禁止协议
11月6日,腾迅QQ把员工告上法庭,两年内不许踏足互联网的帖子在各大论坛上发出,帖子披露一批技术人员遭到了腾讯的集体起诉。随后腾讯官方也证实了案件正进入司法程序,并将于12月26日首次开庭。
据悉,后来,其他一些从腾讯跳槽到竞争对手的技术人员陆续被腾讯公司起诉。据腾讯公司公布的数据,此番诉讼包括回头是丫在内共有15名跳槽员工。这些员工全部是腾讯跳槽到网络公司51.com的。
后来,对于离职员工竞业禁止赔偿的质疑,腾讯方面给予的解释是公司劳动合同中已明文规定了赔偿条款:员工在职期间,每个月工资中的200元视为公司给予员工的竞业补偿费用。有业内人士表示,腾讯最近相继有近百名员工跳槽到几家与腾讯有竞争关系的互联网企业,腾讯希望通过集体诉讼的办法来警示内部员工,防止更多集体跳槽竞争对手的事件发生。
-
腾讯与13名跳槽员工对簿公堂
331人看过
-
腾讯状告15名员工违反竞业禁止义务案开庭
397人看过
-
腾讯搜狗输入法“第一案”昨开庭
439人看过
-
跳槽引发的官司风波腾讯深陷“挖角门”
151人看过
-
飞行员跳槽案开庭培训赔偿金成庭审焦点
362人看过
-
"搜狗"状告"腾讯"索赔2051万
209人看过
期权是指一种合约,该合约赋予持有人在某一特定日期或该日之前的任何时间以固定价格购进或售出一种资产的权利。 期权的作用是对股票投资者开拓投资渠道,扩大投资的选择范围,适应了投资者多样性的投资动机、交易动机和利益的需求,一般来说能为投资者提供获... 更多>
-
没签合同的跳槽跳槽对员工的影响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9-11据悉,目前有许多劳动者因与用人单位未签订书面,遇到纠纷后,无法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的劳动关系,使维权陷于被动,也无法得到新劳动合同中关于的索赔。在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如何举证证明双方的劳动关系成了劳动者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如何在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形下,证明双方的劳动关系。劳动者首先应该证明劳动者与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在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劳动者要想证明存在劳动关系可以采用
-
如何做好员工跳槽湖北在线咨询 2022-08-26员工要跳槽应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然后让用人单位出具解除或者终止的证明,并让其在十五日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另外员工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
-
跳槽单位有权扣留员工档案吗?河北在线咨询 2023-09-20员工如果跳槽,单位是无权扣留其档案的。用人单位扣押员工档案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
-
员工跳槽的保险问题青海在线咨询 2022-04-10社会保险是国家强制性要求购买的一种保险,国家发展社会保险事业,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目的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享受保险待遇。我国《劳动法》《社会保险法》都明文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明显具有国家强制性的特点,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拒绝承担该项法定义务。用人单位依法应当及时履行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的义务。用人单位与
-
员工跳槽单位有责任么海南在线咨询 2022-05-22劳动者在与原单位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下进入其他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若给原单位造成损失的,劳动者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此时与该劳动者具有劳动关系的招用单位同样要承担对原用人单位的赔偿责任,且该招用单位与劳动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