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期间不是一定没有工资的,需要看具体情况。仲裁期间要不要支付员工工资,关键看几个条件:一是看劳动关系是否存续;二是看员工有没有提供正常劳动,如果两个都是,那是单位就应当发放相应的劳动报酬。单位不能因为员工申请劳动仲裁克扣员工之前正常工作而应得的劳动报酬,这时可以向单位索要,如果单位执意不给,那么在仲裁开庭时,您可以追加仲裁请求:即要求单位支付您正常上班的工资。
疫情期间不发工资合法吗?
视情况而定。对于疫情期间的工资发放问题,各地目前都陆续出台很多的意见,建议可以查查自己工作地人社部分颁发的指导意见。对于法定节假日期间的工资发放、因感染而不能上班人员的工资发放、对企业延迟复工期间的工资发放,基本上各地都有指导意见。具体可以参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妥善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
企业资产被冻结,员工应该如何处理工资支付问题?
350人看过
-
支付房款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65人看过
-
现金形式支付工资,应注意一些问题
471人看过
-
工伤期间的工资支付问题如何处理
484人看过
-
应该如何处理交通事故赔付问题
271人看过
-
支付职工工资应注意什么
88人看过
工资即员工的薪资,是指劳动者提供劳动后,用人单位依据国家相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工资可以以时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计算。 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更多>
-
在工伤期间,如何处理工资支付问题?陕西在线咨询 2024-12-17在工伤期间,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的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一般来说,工伤职工受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会用于发放工伤停工留薪期工资。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有些单位会按照底薪、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等来发放工资,这种做法是违法的。工伤职工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者直接前往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请仲裁
-
支付工资要注意什么问题,支付工资一般包含哪些内容?甘肃在线咨询 2022-10-27一.支付工资要注意什么问题第一,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支付,不得以实物或有价证券代替货币支付;第二,企业应将工资直接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劳动者本人因故不能领取工资时,也可以由劳动者授权的亲属代为领取,但应当有委托证明。第三,企业应及时支付工资。企业必须在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工资,并且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工资。如果工资按年结算,则应按月预付,到期结算。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以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对
-
当事人收集分居证据,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北京在线咨询 2021-09-29(一)分居的原因。《婚姻法》规定适用本项判决离婚时,法院应当查明分居的原因是由于夫妻感情不和所造成的,而不是因为工作、学习等原因导致的两地分居,以及因住房问题造成的夫妻不能同室而居。 (二)分居强调的是夫妻双方互不履行夫妻义务,而不是单方面的不履行家庭义务。单方面不履行家庭义务,逃避抚养责任,自然也不能作为夫妻感情破裂的依据。 (三)夫妻分居已满两年,但未造成夫妻感情已经破裂或经调解尚有和好的可能
-
询问当事人调解意愿,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1-10-01主持人征询各方当事人:是否愿意调解。各方当事人均表示愿意调解的,法庭即可组织调解;有一方当事人不同意调解的,主持人宣布:终结调解。随即宣布休庭。由于刚经过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当事人情绪对立可能比较严重。法庭应注意调整庭审气氛,讲究工作方法,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基础上,适时征询当事人调解意愿和开展调解工作。即使不能当庭调解,但确有再行调解的必要和可能的,应当在休庭后进一步作调解工作。
-
如何处理黑工厂未按时支付工资的问题湖北在线咨询 2024-11-06根据劳动法律第38条和第47条的规定,如果企业未及时足额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企业按照法律规定向其支付解除合同的经济补偿金。此外,根据上文中关于企业法律责任的阐述,劳动者还可以在企业克扣或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时要求企业加发相当于其工资报酬25%的经济补偿金。因此,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主张和维护自己的权利: (1)劳动者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仲裁委员会就上述事项申请劳动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