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认证中的几个问题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6 12:10:19 96 人看过

一、对非法证据的排除及衡量(一非法证据的含义及表现形式

行政诉讼非法证据的内涵,从广义上说,不仅指违反行政诉讼和质辩权,法院在采取司法认知之前和之后都应当给当事人提供反驳的机会。

(三司法认知在行政诉讼中的应用

最高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不是从当事人无须举证的角度进行规定,而是在第五部分“证据的审核认定”中作为法庭认定案件事实的一种特殊情况进行处理,即实际上采取的是司法认知的思路。与司法认知的一般原理一致,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也只能对明显的并且没有合理争议的事实采取司法认知,行政诉讼中的司法认知事项分为两类,一类司法认知事项具有绝对的效力,法院应当确认其效力,当事人无法对其提出反驳。这主要包括: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决文书确认的事实,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制作出的对物证或者现场的勘验笔录两种类型。另一类事项没有最终的效力,当事人有权提出反证,推翻其证明效力。这主要包括:经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一方当事人提供的由有关国家机关、团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制作的公文书证;书证原件和与书证原件核对无误的复印件,照片、副本、节录本;物证原件和与物证原件核对无误的复制品、照片,录像;有其他证据印证并以合法手段取得,无疑点的视听资料和与视听资料核对无误的复制品。

‘三、自由心证在行政诉讼认证过程中的适用

所谓自由心证,即废除算术计算法的法定证据规则,改由法官自由听证,自由衡量,不加法律上的限制,法国称为“自由证明或道德证明”。我国在确立自由心证的认证模式时,要求正确的心证要具备以下要件:一是须综合全案所有证据资料进行判断,不得断章取义;二是所有定案证据须经庭审质辩;三是推理判断不得违背科学定理、定律、法理和生活常理;四是判决必须说明理由,包括对证据采信及不予采信的依据;五是判决须具有可预测性,是根据法庭调查及法庭辩论可以预测的结果。

最高法院公布的(规定第54条规定:法庭应当对经过庭审质证的证据和无需质证的证据进行逐一审查和对全部证据综合审查,遵循法官职业道德,运用逻辑推理和生活经验进行全面、客观和公正地分析判断,确定证据材料与案件之间的证明关系,排除不具有关联性的证据材料,准确认定案件事实。这一原则在行政审判中的具体适用,主要体现在对证据的审查判断上。审查判断证据是指法官对获取的证据进行分析、研究、鉴别其真伪,找出它们与案件事实之间的客观联系,确定其证明力,进而形成内心确信即心证的过程。具体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证据的来源看,判断有关人员是否出于不良的动机,提供虚假证据;证人是否因各种原因提供了不详实的陈述等;二是从证据的内容上看,判断证据所反映的事实与待证的案件事实是否存在着客观的内在联系;三是从案内各种证据的联系上分析各种证据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如原因上的联系,结果上的联系,条件上的联系,时间上的联系,空间上的联系等,对于同一证据要前后进行比较分析;对于不同种类的证据也要分析各个证据所证明的事实是否一致;协调,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矛盾;同时还应当把案件内所有证据与案件事实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另外,法官在行政诉讼案件中运用自由心证原则进行证据判断时,还应当注意概念要恰当,推理要符合逻辑思维,要遵守形式逻辑基本规律。尤其在行政诉讼的合法性审查中,很重要的内容是审查被告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认定的事实和它所依据的证据,这就是产生行政程序证据与行政诉讼证据的特殊关系。也就是说,行政诉讼审查证据的重点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程序中已经作为依据的证据。

虽然我们强调在证据的审查判断上,自由心证应当贯穿始终,但其也应当受到限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法院对证据的自由判断应当符合客观性。一是法官对证据的取舍应当具有客观性,二是法官对证明力的衡量必须同时符合常理和逻辑规则,必须以人类的共同认识能力为基础。(2设置认证公开程序,公开心证过程、心证理由和心证结果。认证中的心证公开其实就是司法过程中审查证据的所有程序都公开进行,从而使当事人通过程序正当性的认可建立起对于结果真实的信认。(3改革裁判文书,详尽展示法官心证形式过程。“判决是法官道德过滤后的法律”。对证据资格和证明力的判断都需发挥法官的主观能动性,实行自由心证,这需要在裁判文书中体现和固定,把法官认证的依据和理由作为证据论述的重点,在文书中公开认证的理由,增强裁判文书的说理性。(4完善法官选任制度,形成高素质的法官群体。自由心证主义赋予法官极大的衡量判断证据的自由,因而对法官的法理内涵、法律技巧、经验及智慧以及道德品行也相应地有着很高的要求。

昃晶雯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19日 09:2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笔录相关文章
  • 关于行政诉讼案件协调的几个问题
    近年来一些法院在行政审判实践中积极探索行政诉讼的协调制度,尝试引进协调办案这一新的结案方式,用于化解越来越复杂的行政争议,使得一大批行政诉讼案件得以“案结事了”,有效地缓解了公民和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理论界对于构建行政诉讼协调制度的呼声也因此愈来愈高,一些专家学者建议在行政诉讼法修改中引入行政诉讼协调制度,使原告、被告与法院三方都能受益。2006年肖扬院长在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要积极探索和完善行政诉讼和解制度,在不违反法律、不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权益和坚持自愿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采取协调的方式促使当事人和解。”虽然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但协调、和解这类带有调解实质的纠纷解决方式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行政诉讼之中。为此,笔者结合审判实践,根据行政诉讼案件协调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谈一下自己对行政诉讼协调的案件类型、原则、程序和结案方式的认识。一、当
    2023-06-06
    156人看过
  • 行政诉讼的举证、质证与认证问题的研究
    诉讼中的举证、质证与认证问题,是指能为法官在庭审中了解和把握案件事实真相,认定案件性质以及能为法庭科学裁判提供法律事实依据的关键性的诉讼程序问题。在我国的三大诉讼中,举证、质证与认证一般来讲都有其相同或相似的作法。但由于三大诉讼所反映与调整的诉讼对象之不同,因此,它们又各有其自身的内涵与特点。尤其是行政诉讼,因其所规定与调整的是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同行政机关在具体行政行为上的法律关系,故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质证与认证就有不同于刑事、民事诉讼的内涵和特点。本文就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质证与认证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以便于审判实践中正确的操作与应用。一、行政诉讼举证的特点行政诉讼是行政管理相对人即原告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而提起的诉讼。在行政法律关系上,行政机关始终处于主导的地位,因此,行政诉讼中的举证就具有如下特点:(一)举证责任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在实施具体行政行为时,行政机关无须征得行政管
    2023-05-22
    327人看过
  • 行政诉讼中的送达问题初探
    内容提要: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共十一章七十五条,其中并没有行政诉讼送达问题的专门规定,仅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十七条作了简略的规定,以至于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诸多的困难和问题,完善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全文共6691字)。关键字:行政诉讼送达制度设计和构建我国的行政诉讼法(1989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89年4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6号公布,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颁布执行已近十年,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笔者仅对行政诉讼的送达问题作以剖析。一、行政诉讼送达在司法实践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行政诉讼涉及一方当事人是行政机关,行政机关被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起诉,行政机关负责人本来就怒火中烧,人民法院送达诉讼文书,行政机关百般刁难,诉讼文书没法送达。再者,人民法院的人、财、物还没有与当地党委政府彻底
    2023-06-06
    435人看过
  • 行政公益诉讼中应注意的问题
    比较研究国外有关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其主要表现为如下发展趋势,一是对原告起诉资格不断放宽,由遵循法定权利标准和直接利害关系原则过渡到法律上的利益原则。二是司法受案范围的不断拓宽。三是民众的法治意识普遍提高。民众法治意识的增强,带来了全社会良好的法治氛围,公共权力机关和社会团体也会注意到违法行为必将受到更广泛的监督制约而慎重行事,从而推动国家的法治进程。在行政公益诉讼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行政公益诉讼的客体应属法律、法规规定可以起诉的其他案件。随着控权意识和公民权利保障意识的不断加强,所有行政主体行使职权的行为,除了法律明确规定不可诉的以外,只要侵害了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一般都可被依法起诉。行政公益诉讼将把侵害公共利益的行为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只要法律不明文排除,所有侵害合法权益的不法行政行为都有被司法审查的可能性。2、被诉行政行为违法,并侵害了公共利益或有侵害之危险。首先,公共利益的侵
    2023-06-06
    304人看过
  • 劳动争议诉讼中的几个特殊问题
    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诉讼程序法是民事诉讼法。在“一审二审”劳动争议解决制度的背景下,受仲裁前规则的制约和程序价值目标的考虑,民事诉讼法在适用于劳动争议诉讼时必须进行适当的变通。与普通民事诉讼相比,劳动争议诉讼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本文论述了劳动争议诉讼的请求权、当事人及判决,在民事诉讼中,请求权应以实体法上的权利为基础。根据实体法的规定,当事人享有民事救济权,包括救济请求权、救济形成权和抗辩权。民事救济权与应诉形式相对应。当救济请求权、救济形成权和救济抗辩权本身的存在成为争议的对象时,救济权的存在构成确认行为。因此,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认为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需要确认权利或事实的,可以取得相应的诉讼形式。但在劳动争议诉讼中,提出劳动争议诉讼请求权存在一定的障碍。如甲方劳动者为原告,乙方用人单位为被申请人的,甲方以乙方非法解除劳动合同为由申请仲裁,并要求赔偿经济损失。仲裁机构支持甲方的仲裁请求,
    2023-05-07
    76人看过
  • 征收拆迁中涉及的行政诉讼问题
    拆迁中行政诉讼案件范围是什么?拆迁当事人不服行政机关做出的下列城市房屋拆迁具体行政行为依法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1)拆迁许可;(2)规划许可;(3)房屋拆迁裁决;(4)行政强制拆迁决定;(5)拆迁过程中的行政处罚行为;(6)被拆迁人,拆迁关系人认为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不履行法定职责,提起诉讼的.比如:拆迁人擅自实施拆迁或者采取停水、停电、停汽、断路等干扰被拆迁人、拆迁关系人生活的,被拆迁人、拆迁关系人要求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进行处理,而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未依法进行处理的。拆迁纠纷行政诉讼的当事人有哪些?拆迁纠纷行政诉讼的当事人是指拆迁人、被拆迁人和拆迁关系人。其中拆迁纠纷行政诉讼的原告主要是指被拆迁人,有时拆迁关系人也是原告。拆迁行政诉讼的被告是特定的,即做出具体拆迁管理行为的行政机关。拆迁行政诉讼的第三人主要是指拆迁人。拆迁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如何计算?(1)直接起诉的期间。公民、法人或者其
    2023-04-30
    295人看过
换一批
#刑事证据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笔录
    词条

    笔录指的是公安、司法人员在诉讼过程中,按照法律和有关规定,以文字或视听记录的形式记录或反映诉讼活动和案件事实。笔录包括: 1、询问简介。 2、询问内容。 3、检查记录记录。 4、相关人员依次签... 更多>

    #笔录
    相关咨询
    • 行政诉讼中的房产证的问题
      福建在线咨询 2022-05-09
      房产证是房管局做出的行政行为,按照法律规定,撤销房产证就要起诉做出该行政行为的部门。行政诉讼是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诉讼。行政诉讼是诉讼的一种有效方法。行政诉讼法是规范行政诉讼活动和诉讼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规定人民法院、诉讼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诉讼活动,及其在诉讼活动中形成的诉讼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行政诉讼
    • 行政诉讼中如何质证问题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9-04
      (一)对书证的质证对于书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质证:1.书证的来源及其内容书证的来源是指证据是由谁提供的,由谁收集的,证据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形成、提供、收集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对书证内容的质证,主要是审查证据所反映的事实情况是否合情合理,证据所表明的与案件之间的联系是否符合逻辑,在证据与证据之间以及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是否存在矛盾等等。2.书证的证明价值书证的证明价值不仅取决于证据的真实性,还取决于
    • 行政诉讼中原告的问题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9-01
      1、对被告的证据进行质证,主要包括对证据的合法性、关联性、真实性进行质证;2、原告可就被告举证的事实进行补充或辩解,实践庭审中很少有一方直接向另一方发问的。《》第三十五条在诉讼过程中,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不得自行向原告、第三人和证人收集证据。
    • 行政诉讼的诉讼时效中止的问题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1-11
      1、公民可以在消除障碍后十日内提出延长期限申请。 2、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耽误法定期限的,诉讼时效中止。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八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属于其自身的原因耽误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限内。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特殊情况耽误起诉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十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
    • 行政诉讼中时效问题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5-02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如,被非法拘留后起诉时效多长? 1、被非法拘留后,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六个月内提出; 2、法律依据:《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四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