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议前置是指行政相对人对法律、法规规定的特定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在寻求法律救济途径时,应当先选择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而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如果经过行政复议之后行政相对人对复议决定仍有不同意见的,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目前我国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前置只有以下几种:
1、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2、行政权属纠纷裁决案件。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已经依法取得的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
3、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
4、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决定不服的。
5、专利复审委员会复审前置。
6、工伤保险案件。
7、对价格违法的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三十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已经依法取得的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根据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行政区划的勘定、调整或者征收土地的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第十九条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复议机关决定不予受理或者受理后超过行政复议期限不作答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自收到不予受理决定书之日起或者行政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三十三条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申请复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未申请复议直接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复议机关不受理复议申请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作出复议决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
我国的税收先行政复议再行政诉讼吗?
165人看过
-
税收保全可以不经复议直接诉讼么?
443人看过
-
申请税收诉讼后不能复议吗
314人看过
-
关于税收诉讼与税收复议有什么区别
106人看过
-
税收诉讼和税收复议的区别是怎样的?
127人看过
-
可以不经过税收行政复议的有吗
102人看过
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导致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工伤保险的认定劳动者因工负伤或职业病暂时失去劳动能力,工伤不管什么原因... 更多>
-
税收行政诉讼与税收复议的关系是什么?台湾在线咨询 2024-10-03税收行政诉讼与税收复议的关系包括:未经复议不能向人民法院起诉;税务的行政相对人既可以向税务机关申请复议,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对税务行政行为有争议的行政相对人在税务行政复议机关作出复议决定后,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
税收行政复议超过时限后还能诉讼吗?广东在线咨询 2023-04-12一、税收行政复议超过时限后还能诉讼吗? 过了复议期限申请行政复议后,复议机关不予受理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行政诉讼。 二、谁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依照行政复议法的规定,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当然这里只是申请人自己认为就可以,事实上这种认为可能有对有错,但不影响其申请行政复议的权利。 二是依法向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 三是通常情况下提出复议申请的公
-
我国为哪些不能征收遗产税?广西在线咨询 2023-04-01不是,根据立法法第八条规定,需要制定遗产税法。目前没有遗产税法立法动向。 目前我国还没有遗产税,法定继承人是不收个人所得税的。根据我国遗产税收暂行条例的相关规定,以下情形的房屋产权无偿赠予,对当事双方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即: 1、房屋产权所有人将自有房屋无偿赠予父母、配偶、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 2、房屋产权多有人将房屋产权赠予其承担直接抚养或赡养义务的抚养人或赡养人;
-
税法诉讼与税收复议的相关规定和特点湖北在线咨询 2024-12-30根据税法的规定,纳税人可以在收到税务机关填发的缴款凭证之日起六十日内向上一级税务机关申请复议。如果申请复议的纳税人属于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其法定代理人可以代为申请复议。
-
行政复议征税行为必须经过哪些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5-221.征税行为必须经过税收行政复议后才可以提起诉讼。 2.征税行为,包括确认纳税主体、征税对象、征税范围、减税、免税、退税、抵扣税款、适用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和税款征收方式等具体行政行为,征收税款、加收滞纳金,扣缴义务人、受税务机关委托的单位和个人作出的代扣代缴、代收代缴、代征行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