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劳动关系不清晰
劳务型公司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用人单位不直接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造成劳动者劳动关系和工作岗位分别属于两家单位的情况。
二是工资支付不透明
由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和工作岗位分属两家,出现部分劳务型企业及用人单位随意克扣工资,不按月发放工资、不按规定结付加班工资等情况,劳动者的权益受侵害后责任主体不明确。
三是社会保险不参加
有的用人单位利用劳务派遣用人形式,逃避社会保险义务,而劳务型公司又不为劳务人员办理参保手续,不缴纳社保费,或者是让劳务人员自己承担缴纳全部的社保费。
四是同等劳动不同报酬
劳务人员在用人单位往往成为另类,从事的是苦、脏、累、重的工作,报酬待遇低,不享受用人单位的奖金和福利等。
五是工作时间不规范
被派遣的劳务人员需遵守用人单位的工作时间,这本属正常,但有的用人单位对劳务人员任意安排加班加点,工作时间大大超过国家规定,并且不按规定支付加班工资,还把违章责任推卸给劳务型企业。劳务型企业为与用人单位维持劳务派遣关系,不敢帮劳务人员维权。
六是员工结构不合理
一些经济欠发地区的劳务型公司,以劳务派遣形式,大量向沿海经济发达城市的企业派遣低价劳务人员,造成这些企业用人结构出现正式员工少、劳务人员多的不正常现象。有的企业甚至整条生产线包给外地劳务型公司,再由劳务型公司招收劳务人员,采取外包内做形式。以上这些问题,对劳动力市场秩序、社会保险和劳动者权益都产生不利的影响。
什么叫劳务用工合同呢
劳务用工合同是指劳务派遣单位与接受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单位订立的劳动务派遣协议,约定派遣岗位和人员数量、派遣期限等内容。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劳动者应当与接受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单位(以下称用工单位)订立劳务派遣协议。
-
应付工资存在的弊端有哪些
496人看过
-
约定仲裁存在哪些弊端?
206人看过
-
目前量刑制度存在哪些弊端
405人看过
-
企业股权融资存在哪些弊端
209人看过
-
广告法存在的弊端
380人看过
-
临时工存在的弊端是什么?
75人看过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以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国家和社会补偿和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险是国家根据宪法所制定的基本社会政策,社会保险具有法定性、保障性、互济性... 更多>
-
约定仲裁存在哪些弊端?天津在线咨询 2021-09-29约定仲裁解决分包合同纠纷,仲裁条款要约定明确的仲裁机构名称,否则将导致仲裁条款无效。但实践中最好不要约定仲裁,理其存在以下弊端: 一仲裁机构收取的仲裁费用由仲裁受理费和处理费两部分组成,比法院诉讼费要高; 二仲裁员随即挑选,办案质量无法保障; 三仲裁一裁终局,不能上诉,且仲裁机构不能强制执行裁决文书的内容。我国劳务市场没有秩序,很多建筑行业的工人都被包工头而承包,农民工一旦受到损伤,其合法权益根本
-
现行制度存在哪些问题与弊端澳门在线咨询 2022-10-26劳动仲裁与诉讼程序脱节,导致人力、财力和司法资源的浪费在我国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中,劳动仲裁裁决不是终局性的,一方或双方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旦当事人提起诉讼,法院的审理工作就必须重新开始,原有的仲裁裁决,实际上成为一纸空文。按照法律的规定,当事人对劳动仲裁不服而向法院起诉的,仲裁裁决书不发生效力。而且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而提起诉讼的劳动争议案件
-
法律存在温情会带来的弊端有哪些四川在线咨询 2022-10-31法律存在温情,有两种情况:法律条款温情的体现,利大于弊:在保持法律严肃性的前提之下,适当体现温情,应该说利大于弊。因为法律条款上的适当温情,可以将人类情感与法律的理性相融合,体现“人本”性质。法律执行中的“温情”,弊大于利:如果在法律执行过程中,人为因素加入感情成分,则不利于法律的公正性。法律不可人为操作,一旦被情感操作,就会产生“徇私舞弊后果”。
-
当前中国的管理制度存在哪些弊端山西在线咨询 2022-10-24中国户籍管理制度仍存在三大弊端:一是城市和农村户口的二元化管理;二是迁徙不自由;三是户籍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权利挂钩,被人为付予了太多的“附加值”。户籍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把户籍放在控制人口的个人信息上,而不是强加给户籍许多附加值。现阶段完全放开让公民自由迁徙,则会给城市特别是大中型城市带来很大的压力,公共设施、医疗、就业、教育等都一下子很难跟上。
-
医疗损害责任鉴定中存在的弊端有哪些新疆在线咨询 2022-06-26(一)双方当事人提出不同鉴定方式时出现法律空白 我国法律并没有规定当医患双方就同一纠纷提出不同鉴定方式时该如何处理,而出于不同的诉讼请求,医方和患方往往会选择不同的鉴定方式,这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麻烦,同时也给法官出了一些难题。这时法院面临的情形可能有下面几种: 第一,决定只做医疗事故鉴定; 第二,只做医疗过错鉴定; 第三,两种鉴定同时进行; 第四,先做医疗事故鉴定,如果不是医疗事故再做医疗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