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年金,原名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指企业在国家规定的实施政策和条件下,根据自身经营状况和发展需要建立的退休收入保障制度,旨在使员工在退休后的一定时期内每年(通常每月)领取一定数额的养老金。它是一种辅助性养老保险,属于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层次。它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为指导,以企业内部决策为依据。2000年底,国务院颁布了《完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试点方案》,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更名为企业年金。企业年金计划又称企业年金计划,是企业与职工就企业年金的筹集、管理和支付达成的协议。
企业承诺在职工退休时按照协议约定的方式向职工支付一定数额的企业年金。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根据企业年金支付方式和风险承担主体的不同,可分为设定提存制度计划和设定受益制度计划。固定缴款制计划是指企业根据年金计划的约定,每年按照职工工资的一定比例提取年金。雇员退休时可领取的养老金取决于存款数额和产生的投资收入。企业不保证职工退休时企业年度养老金的支付金额。设定受益制计划是指企业承诺在职工退休时一次性或分期支付一定数额的企业年金。只要企业有能力在职工退休时履行缴费义务,是否按时提取年金、提取多少,由企业自主决定。一、企业年金会计的现状与问题。个人账户的内容包括:企业为个人提供的企业年金金额;个人支付的企业年金;存款利息;基金投资增值部分和营业收入。企业年金的企业缴费由企业财务部门转入企业年金运营机构或养老保险管理机构指定的银行,并设立“企业年金专用账户”,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一般来说,企业是企业年金的主要支付主体,共同负责企业年金资金在职工个人账户上的积累。
从养老金制度实施的角度来看,我国目前实施的企业年金计划是定额缴费制计划,即企业根据计划向员工个人账户投资一定数额,可以考虑年龄、员工服务时间等因素以及报酬。该计划只确定企业的拨款数额,职工退休后可领取的养老金数额完全取决于企业的拨备和个人账户的资金数额。固定缴款制下企业年金的会计处理相对简单。例如:
当资金由企业自行管理时,在会计期末,根据企业年金计划确定的比例,计算当期应缴存的企业年金。根据职工性质,分别借记“生产成本企业年金”、“管理费用企业年金”和“营业费用企业年金”科目,按实际支付收入时应在当期缴存的金额贷记“企业年金”将企业年金发放给职工,借记“其他应付款企业年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由受托人管理的,企业年金在会计期末缴存时,根据职工性质分别借记“生产成本企业年金”、“管理费用企业年金”和“营业费用企业年金”,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活期存款金额。但在会计实务中,企业年金的会计处理比较混乱,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许多企业在企业年金的会计处理中仍采用收付实现制,并将企业年金作为期间费用计入管理费用。比如,有的企业为职工购买了几亿元的团体年金保险,在购买时全部计入“管理费用”中,以弥补“管理费用”项目中的企业年金成本,而这一事项不需要在会计报表中披露,这就造成了企业年金的亏损明显违反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导致财务报表信息失真。理论根源在于对企业年金本质的认识尚不明确。在我国,对企业年金性质的认识已经从“社会福利观”转向“劳动报酬观”,即企业年金是职工在为企业工作期间获得的劳动报酬的一部分,是“递延工资”的代名词。因此,企业年金成本应当在相关权利义务发生的当期确认和计量。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支出,应充分体现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2)企业年金会计准则不完善。我国企业年金的会计主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本身,二是企业年金基金。目前已颁布的《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主要规范职工社会保险的会计核算,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主要规范企业年金基金的会计处理和财务报表列报。企业年金基金首次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进行确认、计量和列报。
标准的目标不是企业作为企业年金的委托人,而是企业年金基金的受托人、账户管理人、受托人和投资管理人。企业在缴费环节的核算,即按照企业年金计划向企业年金基金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纳入职工薪酬范围,《企业会计准则第9-1号》规定,应在“职工薪酬”中予以规范。作为支付主体的企业本身缺乏企业年金会计的理论指导,导致企业年金的会计处理无章法可循。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企业年金会计准则。(3)企业年金计划实施形式不明确。两种企业年金计划在企业年金费用、年金资产和年金负债的具体内容和会计处理上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应明确企业应采取何种形式,以进一步规范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4)各地企业年金的发放渠道和提取比例不统一。《企业年金试行办法》规定,企业年金支付的支付渠道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是一项原则性规定。之后,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
-
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103人看过
-
会计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有哪些
458人看过
-
会计原始支出凭证存在的问题及审计对策有哪些
215人看过
-
电算化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人看过
-
民企兼并国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35人看过
-
国有企业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66人看过
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同意接受要约的全部条件以缔结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作出; (2)承诺须向要约人作出; (3)承诺的内容须与要约保持一致; (4)承诺必须在要约的有效期内作出。... 更多>
-
保障性住房存在问题及对策河北在线咨询 2022-02-11保障性住房存在问题及对策:一是保障房建设的资金筹集难度较大。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明显加大了对保障房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包括中央补助、省级奖补资金、地方财政配套、部分土地出让金净收益、公积金增值收益、地方政府的部分资产注入及土地支持等,但仍有大量资金缺口需通过社会资金渠道来弥补,融资规模大、难度较高。一些地方资金筹措存在一定困难,中西部地区资金压力更大一些。有些地方的保障性住房用地未能及时完成征地拆迁
-
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对策陕西在线咨询 2022-02-13目前,家庭教育中最大的盲点是家庭失落了原有的内涵,比如亲情、温暖、孩子们最后的避风港等等,而成为了学校教育的延伸,家长变成了老师的助理,家庭教育成了应试教育这架狂奔马车上的一匹拉偏套的马,从而使家庭教育失去了应有的目标和方向。在现实中,学校、老师与家长在管教孩子上,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合谋、同盟的关系,这种同盟或曰合谋的形成,带来了两种令人不安的后果:一是学校教育向家庭的延伸,家庭成为学校教育的第二
-
三类民企中小企业融资存在问题与对策海南在线咨询 2023-10-14A小型企业 存在问题:有项目、策划,但缺乏启动资金和运作成本 应对方法:通过财务专家支持,寻求“风险投资”进行中小企业融资。主要目标是赢得民间资本和小额信贷。 B平均型(中型)企业 存在问题:有一定投入,但企业(公司)体制不完善,财务不清,使投资者承担的风险率偏高。 应对方法:首先,必须要对企业进行“专业素质”的整合,使其体制完善、财务清晰。其次,如果本身的资产缺乏,可以通过“保理业务”,即借助与
-
假释制度存在问题及对策是怎样安徽在线咨询 2023-06-161、减刑假释工作部门之间缺少沟通 2、减刑假释案件审判职能不明晰。 3、假释比例过低。对策: 1、逐步建立健全法院、检察院、司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良性互动工作机制 2、健全法院内部减刑、假释案件办理机构,落实“阳光审判”。 3、适当增加减刑假释比例,构建科学有效的社区矫正体系。
-
企业解散可能存在哪些问题?海南在线咨询 2023-08-14企业解散可能遭遇以下问题:税务问题、劳动关系问题、债权债务清偿问题等。一般来说,企业应当在解散后,成立清算组,就前述的相关问题予以处理,处理完毕后,注销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