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留学生年龄上的限定控制在18-28岁,下限依然是控制在18岁的高中毕业生。但是日本留学政策并没有明确指出超过30岁的人就不能赴日留学,只要留学目的是研究型的,且在本国已获硕士学位,就可留学。另外,申请时建议大龄申请者在申请时,一定要注意三点:
1、经费保证:赴日留学签证的资金证明(银行存款证明)没有存款时间长短的限制,申请“在留资格认定证明书”、申请签证时都要被参考。同时建议申请人的担保人最好是自己的父母。因为日本入国管理局认为,只有申请人的父母在将来申请人经济困难的时候,才能100%的为申请人付出经费。
2、语言能力:这个是比较关键的审查点。在10月申请生发现,如果日语二级的学生,虽然自己的学历和离校时间都达不到申请的要求,但是有日语二级的情况下,竟然也可以申请到日本的签证,这个是与往年不同的地方。建议,签证官会在材料审核的过程中,电话抽查的方式,用日语问申请人关于日本文化、学习方面的问题。如果是高龄申请人的话,建议自己的日语有等级的同时,多练习一下自己的口语。防止入管局的电话调查。
3、留学动机:申请人需要阐述自身留学动机,要做到合情合理。因为每一次入管局的申请,都会要求申请人提交一份理由书。理由书不能做到千篇一律,更不要从其他的网站摘抄。理由书是材料中唯一与入管局官员主观对话的机会。因为高龄的不利因素已经影响到入管局官员对申请人的第一印象。所以,在阐述中一定要明确升学目的,一定要说明为什么选择了日本的申请,也要把自己的留学规划阐明的详细。
据日本方面曾有过明确表态:对毕业时间超过5年的申请者,要注意审查。而在学历方面日本普遍要求受正规学校教育要达到12年以上即高中毕业(包括三校生)才可申请赴日留学。如果高龄者在学历的基础上,有上述3点的注意的话,相信申请日本留学还是可以成功的。
-
申请者在选择赴日留学时要注意什么
441人看过
-
申请日本留学签证应该注意什么,如何成功申请日本留学签证
180人看过
-
申请留学日本的需要注意事项
389人看过
-
申请日本留学时的在留资格是什么
55人看过
-
日本留学大学申请的方法
463人看过
-
留学在加拿大申请者
161人看过
日本留学是指个体通过申请并获得日本学校录取资格,前往日本进行学术、专业或文化交流的过程。留学生通常需要提供相关学历证明、语言考试成绩,并完成签证申请。留学目的包括学术深造、掌握日语技能、体验日本文化,并丰富自己的国际视野。 在日本留学,学生... 更多>
-
日本留学签证申请在留认定证明书广西在线咨询 2021-10-29一般而言,需要准备以下材料:1、在留资格证书交付申请书2、其他证书类材料这种材料根据院校的不同会有所不同,也有学校不需要提交。一般分为身份证明和资金证明。身份证一般只需提交毕业证或预计毕业证和成绩单。这个比较简单,适用于个别学校。如果资金证明比较完整,包括以下几类:1)资金支付书(可以由申请人本人提交,也可以由亲属作为资金支付人提交);2)存款证明(以资金支付人名义定期办理四大银行15~20万元,
-
加拿大大学本科留学移民申请条件湖南在线咨询 2021-10-29需要留学毕业,在加拿大工作一年以上。接着,到移民局网站的快速通道(EE)为自己建立档案。系统会自动给你打分。移民局每月根据EE系统的分数选择合格的申请人。并向他们发送移民邀请。收到邀请人,准备好申请材料后提交移民局,一般半年内可以批准。
-
购房者申请贷款一定要注意的九大问题广西在线咨询 2022-10-201.由于申请按揭贷款的审批结果存在不确定性,所以最好在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时具体细化。如审批金额低于一定金额的,可以解除房屋买卖合同。2.委托按揭服务机构提供中介服务的,应查看该机构及其服务人员的房地产中介服务资质,并签订书面协议。不要轻信相关人员的口头承诺。3.如实介绍自己的资信状况。银行会通过征信系统查询申请人的资信状况,如发现有虚假资料,银行会拒绝贷款。4.详细了解所购房屋的具体情况。房屋是否房
-
日本留学签证办理要注意什么安徽在线咨询 2022-09-161、日本审核申请者的重点仍放在学生自身学习能力方面。其中首要条件为日语能力。选择了,日语是融入日本学习生活的前提和保障。出国前至少必须具备日语能力四级水平。2、学生的学历:高中生主要看的是高考成绩。高考成绩是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如果申请者不能参加高考或高考成绩很差,那么日语能力则成为办理签证时必须审核的条件。3、选择申请率较高的学校也是需要注意的。日本语言学校非常多,但往往优好的学校在入管
-
申请应注意什么,申请注意事项台湾在线咨询 2022-10-26当事人如果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必须注意以下事项:第一,填写劳动争议仲裁申诉申请书前应当对有关劳动争议仲裁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处一条例》规定,劳动争议是指: (1)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争议; (2)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 (3)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比如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等; (4)法律法规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