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社会保险权法律救济程序之探讨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5-05 21:32:04 346 人看过

社会保险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障的权利,是宪法赋予的公民社会保障权的重要内容。社会保险权的实现,在法律上表现为实体权利实现机制和程序权利实现机制两个有机部分,而程序权利的主导性机制——仲裁与诉讼机制,则是目前我国法律实现实体权利的基本手段。社会保险权是一种具有打破合同相对性特征的复杂性权利,它借鉴商业保险的大多数法则,又与商业保险在法律功能和运行机制上存在重大差异;这种权利具有典型的社会权属性,国家在其中充当重要主体和积极作为的角色。社会权是与福利国家或积极性国家的国家观相对应的基本人权[1]。我国在刚刚建立的社会保险体系中,各种社会保险险种都存在不依法登记、不依法缴纳、少缴等问题,被保险人资格确定以及社会保险待遇纠纷也多有发生,而目前我国对社会保险权的法律救济,主要通过行政申诉、行政诉讼与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两个途径进行,但通过劳动争议程序来实现社会保险权,既存在理论上的误区也存在执行上的障碍。在我国社会保险法将要颁布之时,尤有必要对此问题加以讨论和厘清。一、社会保险权的性质社会保险权是指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所享有的获得物质帮助和补偿的权利。狭义的社会权即指社会保险权,属于生存权的范畴。生存权不仅指人的生命不受非法剥夺的权利,而且包括生命得以延续的权利,是权利史上的第三代人权,其权利的生成在于社会连带性,表现在权利的主体内容、实现方式以及法律救济方法都具有了连带性特征。生存权作为明确的法律规范最早见于1919年《魏玛宪法》,在其第2编第5章《共同生活》第151条规定:“经济生活秩序必须与公平原则及维持人类生存目的相适应。”《世界人权公约》第22条规定:“每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员,有权享受社会保障。”联合国《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9条规定:“本公约缔约各国承认人人有权享受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根据荷兰学者亨利·范·马尔赛文等学者统计[2],在世界总共142部成文宪法中,社会保险权得到各国宪法规定的比例在社会权中占到43.7%,仅次于救济权、团结权和劳动权。社会保险权的权利理念经历了从“自由权”向“社会权”观念、从私法调节向社会法调节的转变[3]。从权利发展史分析,近代宪法的思想基础主要是以社会契约论为基础的自由放任主义学说,“这种自由放任主义的形成乃是基于当时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正处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之自然需要”[4]。伦理的自由主义、经济领域的自由放任与宪法的自由权本位天然结合为一体,形成了资本主义初期的社会特征。这个时期法律的价值观所确认的自由权,是一种“与夜警国家和自由国家观相对应的基本人权”[5]。自由权为法律价值基础一方面激发了个人和社会组织的创造性和主体意识的确立,但另一方面也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掣肘。进入垄断阶段后,法人制度的普遍化促成企业规模越来越大,贫困和失业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并形成工人阶级和资本家阶级的对立。法律所倡导的契约自由对无产者来讲“只能是失业而难以维持生活的自由而已”[6]。失业和贫困是由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矛盾所决定,因此,要保障人要像人一样地生活,就必须由国家来承担就业、消除贫困和建立社会保障的责任。在工业化时代,个人责任时期的家庭保障,雇主责任时期的过错责任负担都难以解决全局性、整体性的社会风险。人类目的的共同性和生存的依赖连带性,特别是当社会演变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的时候,资产阶级必然要为巩固统治地位而重新寻求社会解决方案。社会共同责任的理论就此产生。德国1883—1889年的“保险三法”即是对这种理论的法律阐释。在凯恩斯理论的支持下,以美国为首的英美国家,从20世纪初期开始广泛干预经济活动,国家对雇佣关系的调整,表现为劳动基准的大量颁布、工会的承认与培育、解雇的保护和社会保障法的产生。福利国家观及福利国家的实践,是对国家积极义务和国家主导公民生存权保障的理论和实证。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8月18日 23:1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劳动者相关文章
  • 新劳动合同法劳动者权利救济途径
    新劳动合同法:劳动者权利救济途径第七十七条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或者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解读】本条是关于劳动者权利救济途径的规定。目前,劳动合同制度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五大问题,这些问题都对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造成了极大损害:首先,一些用人单位为规避对劳动者的义务,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甚至不承认与劳动者已经存在的事实劳动关系。其次,劳动合同短期化趋势明显,影响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再次,有的用人单位滥用试用期,严重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第四,有的用人单位随意设立违约金,限制了劳动者的择业自由和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最后,有的用人单位为规避法定义务,滥用“劳务派遣”用工形式。以上这些问题突出反映了劳动者在劳动就业市场上的弱势地位,其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情形比较严重。美国宪法所确立的“权利法案”之所以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不仅仅在于它们从普通的被告人权利被“提升”到了宪
    2023-04-27
    177人看过
  • 为劳动者购买社会保险之后公司怎么停社保
    一、公司怎么停社保?公司一般情况下是不能够停止社会保险缴纳的,当然了,如果劳动者进入到了其他的用人单位工作或者是离职的话,需要办理相关的社会保险转移的手续,如果实在是需要退保的,那么是可以向社会保险机构提交退保申请材料的。1、个人自己缴纳社保。企业停止社保缴费后是可以由个人全额缴纳,个人委托【社保驿站】社保代理公司缴纳社保连同企业缴纳的部分一并自己缴纳,但这样个人负担较重。2、把社保转移到新单位缴费。个人在原企业单位辞职后,可以把之前的社保转移到新企业单位办理。是如果到外地谋职可以办理保险转移手续,到新的就业地区。不管用哪种方法,找到新的工作单位都可以续上,在你退休前永远不会作废。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五十七条用人单位应当自成立之日起三十日内凭营业执照、登记证书或者单位印章,向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予以审核,
    2023-03-17
    466人看过
  • 劳动和社会保险法律制度
    一、劳动法律制度(一)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包括国家的劳动法和劳动法相配套的一系列劳动法律和规章,即除包括上述狭义的劳动法中的法律规范外,还包括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中,有关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劳动法》第2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这就确立了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主要是劳动关系及与劳动关系密切相关的其他社会关系。(三)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劳动关系协调的合同化、劳动条件的基准化、劳动者保障的社会化、劳动执法的规范化。(四)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劳
    2023-05-03
    269人看过
  • 司法鉴定启动程序的探讨
    一、现行的法律对司法鉴定启动程序的规定对于诉讼案件中鉴定的启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19条规定,公安、人民检察机关为了查明案情,需要解决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的时候,应当指派、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鉴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72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应当交由法定鉴定部门鉴定,没有法定鉴定部门的,由人民法院指定鉴定部门鉴定。从法律规定来说,刑事公诉案件的鉴定在侦查阶段由公安或人民检察机关启动,委托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在起诉阶段由人民检察机关启动,委托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刑事自诉、民事、行政等案件的鉴定由人民法院启动。也就说司法鉴定的启动权只有公检法三家享有,当事人则没有权力来启动,当事人仅享受补充鉴定和重新鉴定的请求权。二、目前司法鉴定启动程序存在的问题在《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施行之前,司法鉴定启动都是公检法三家。《决定》施行后,法院取消了鉴定权,
    2023-02-16
    222人看过
  • 保险法如实告知义务之探讨
    [摘要]本文就保险法上的告知义务进行阐述,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的有关制度,提出了立法制度。[关键词]保险法告知义务最大诚信原则是保险法的基本原则之一。该原则主要体现在订立保险合同时,投保人和保险人双方都应向对方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我国《保险法》第十六条对告知义务及违反告知义务的后果作出了规定,本文试对该制度作深人探讨。如果把如实告知义务扩大到保险人,那么自然扩大到保险人的代理人,如业务员、医生等。特别在人寿保险或健康保险中,保险人指定的体检医生同样负有如实告知义务,否则,应相应地减轻或免除投保人的责任。一、扩大告知义务主体的范围《保险法》第十六条把告知义务的主体限定为投保人,至于被保险人是否具有同样义务该条并无明文规定。考虑到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的危险事项有比投保人更为透彻的了解,因此,告知义务人除当事人外,也应包括被保险人。大多数学者认为《保险法》第十七条规定的是保险人的说明义务,以区
    2023-04-23
    207人看过
  • 社会劳动保险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社会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本人及其家庭从国家或社会上获得一定物质帮助的制度。劳动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失去劳动能力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劳动或暂时中断劳动时,从国家、社会和所在单位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保障制度。社会保险与劳动保险有以下区别:(1)两者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社会保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险的实施就是要打破所有制、地区和行业的限制。该项保险制度的建立旨在全社会范围内实施,具有强制性、普遍性、互济性、福利性、社会性的特征。劳动保险是在计划体制下形成的一种制度,前提是该项保险是以企业(用人单位)的公有制为基础,企业不倒闭不破产,劳动者的劳动保险永远有保障。(2)两者实施的范围不同。社会保险从主体上不仅有职工参加,也包括其家庭成员在内,而劳动保险仅限于职工本人。从实施的地域上讲,要求全社会实施的社会保险制度不再像过去劳动保险那样固定在
    2023-02-13
    412人看过
换一批
#劳动关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劳动者
    词条

    劳动者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依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 更多>

    #劳动者
    相关咨询
    • 劳动者维权的法律救济程序是什么
      甘肃在线咨询 2022-11-13
      1、对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作息安排、福利待遇等有异议的,可由工会代表工人与用人单位协商处理; 2、因用人单位存在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行为,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可以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由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依法责令改正或者作出行政处罚; 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存在争议的,可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劳动仲裁程序,劳动仲裁委依法作出裁决; 4、对裁决结果不服的或者仲裁委未受理的,由当地人民法院受理,并依法裁决。
    • 劳动者的权益之社会保险金
      江西在线咨询 2022-10-21
      一、社会保险金的范围我们说的“五金”,是社会保险的5个险种: 1.养老保险; 2.失业保险; 3.医疗保险; 4.工伤保险; 5.生育保险。二、社会保险金的相关法律规定以及政策《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当劳动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国家的社会保险待遇:1.退休;2.失业;3.患病;4.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5.生育。三、具体实施标准及措施缴纳社会保险费,
    • 劳动者无权放弃社会保险
      重庆在线咨询 2022-10-25
      李先生于2008年3月1日到沂水县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上班,双方签订了为期1年的劳动合同。在工作期间,公司没有给李先生办理社会保险手续和缴纳社会保险费。今年3月24日,李先生离开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后诉至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要求公司为其补缴工作期间的社会保险费。该公司表示,去年3月5日,李先生书面声明自愿放弃用人单位为其办理社会保险的权利,公司因此将应缴的社会保险费折算成补贴,随工资一同发放给了
    • 劳动者遭遇社会保险纠纷,应如何维权?引发社会保险争议的法律责任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1-24
      根据我国《劳动法》第100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无故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的,可以加收滞纳金。”《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第13条规定:“缴费单位未按规定缴纳和代扣代缴社会保险费的,由劳动保险行政部门或者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不缴纳的,除补缴欠缴数额外,从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千分之二的滞纳金。滞纳金并入社会保险基金。”因此,各地法院根据上述规定认为,社会保险的
    • 未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纠纷,劳动者如何维权?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4-07
      用人单位没有缴纳、没有足额缴纳、没有按时缴纳社会保险费,所应承担的责任包括:(一)赔偿劳动者少得或者未得的失业保险金损失。(二)承担应当由生育基金支付的女职工生育保险待遇费用。(三)承担工伤保险费有关的罚款、滞纳金等费用。(四)承担基本养老保险有关的罚款等费用。(五)赔偿给劳动者造成的其它费用。如因用人单位欠缴社会保险费,致使不能及时转移档案而影响劳动者重新就业的工资损失等等。如果因用人单位未为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