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这一规定对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收取财务或扣押证件等行为作了禁止性规定。
在立法过程中,有些用人单位认为,用人单位是固定存在的,劳动者流动性极大,如果劳动者不提供担保,用人单位就没有任何风险防范措施和手段。有的流动性较大的岗位,如营销员,用人单位往往会预支一些公司资源给劳动者以使其尽快开展工作,劳动者工作地点遍布全国各地,一旦离职很难找到。建议规定对于一些容易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和风险的岗位,用人单位可以向劳动者收取部分担保押金,但必须经劳动保障部门同意。多数劳动者则认为,用人单位往往借提供担保为借口,采取多种方式侵害劳动者的权益,对此应当加以禁止。而实践中的情况是,有些用人单位以让劳动者提供担保的名义,通过收取保证金、抵押金、培训费、服装费、纪律违约金等费用,或是通过扣押劳动者的居民户口、档案、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专业技能证书、职称评定证书等证件,使劳动者在出钱担保的同时,也失去了流动的自由。多数情况下,当劳动者不满意用人单位想流动时,用人单位往往不将扣押的费用或证件交还,使劳动者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
《劳动合同法》对此作了禁止性规定,对于保护作为劳动关系弱者一方的劳动者的权益将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如果用人单位违反这一规定,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当用人单位拖欠工资时,劳动者可以采取哪些行动?
71人看过
-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收取风险抵押金的风险
71人看过
-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告知劳动者的事项什么
120人看过
-
用人单位哪些行为被视为克扣劳动者工资?
110人看过
-
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时有哪些劳动保障?
282人看过
-
用人单位不得向劳动者收取工作服装费
142人看过
用人单位是指具有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运用劳动力组织生产劳动,且向劳动者支付工资等劳动报酬的单位。用人单位的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自其依法成立之时产生,自其依法撤消之时消灭。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 更多>
-
单位不得招用劳动者有哪些违规行为青海在线咨询 2022-06-23对于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采取的行为,法律是有着明确规定的。根据《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第十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人员时有下列行为: ( 1)提供虚假招聘信息; ( 2)招用无合法证件的人员; ( 3)向求职者收取招聘费用; ( 4)向被录用人员收取保证金或抵押金; ( 5)扣押被录用人员的身份证件等; ( 6)以招用人员为名牟取不正当利益或进行其他违法活动。 同时,该规定第十一条也规定,用人单位在招
-
用人单位采取哪些行为可以起诉劳动者本人广东在线咨询 2022-11-10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劳动者工资和经济补偿,并可责令其支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的; (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的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注意哪些问题?用人单位应当采取哪些措施福建在线咨询 2022-03-18第七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 第八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第九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
-
应付劳动者工资有哪些行为,用人单位采取怎样的措施辽宁在线咨询 2022-04-27“克扣工资”是指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扣减劳动者应得工资。按照《劳动法》以及《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等规定,用人单位克扣劳动者工资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并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25%的经济补偿金。并可责令用人单位按相当于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经济补偿总和的一至五倍支付劳动者赔偿金。但是,以下几种减发工资的情况不属于“克扣工资”: (1)国家的法律、法规中有明确规
-
劳动法第十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时,不得以哪些形式向劳动者收取台湾在线咨询 2022-05-06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2000年12月8日 第十条禁止用人单位招用人员时有下列行为: (四)向被录用人员收取保证金或抵押金; 劳动部关于印发《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 1995年8月4日,劳动部 24.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劳动者收取定金、保证金(物)或抵押金(物)。对违反以上规定的,应按照劳动部、公安部、全国总工会《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