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离工作岗位不严重。调离岗位是正常人事变动。如用人单位调整劳动者工作岗位的,属于变更劳动合同,应当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如协商不成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好处就是能接触更多的业务,坏处就是需要重新去适应新的工作内容。另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才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非工作岗位因工作原因致伤
例:田某某,男,32岁。1996年8月28日入职某市第二铸管厂工作,从事铸造工。2002年1月20日在车间主任派其到该厂另一车间拿工具返回本工作岗位途中,被该厂建筑工场的高空坠落物(砖块)砸伤头部,当即昏迷送医院救治,被诊断为脑挫裂伤,用了医疗费2万多元。出院后田某某向所在单位申请工伤待遇,但单位以其不是在本工作岗位受伤,不能享受工伤待遇。田某某对此不服,遂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诉讼,要求认定其为工伤。
争议焦点:在非工作岗位但因工作原因致伤能否认定为工伤。
点评与结论:《广东省社会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作时间在本单位从事日常生产、工作”致伤残或死亡的,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接到投诉后就开展调查,认为田某某虽然致伤地点不是在本工作岗位,但他是受领导(车间主任)指派离开本工作岗位到另一车间拿工具的,故其受伤地点应属于工作场所。这一事故具有一般工伤事故应具备的三要素,即在工作时间,工作地点,为了工作而受伤。因此,当地劳动行政保障部门依法认定田某某为工伤,并责成单位给田某某支付工伤待遇,单位也乐意地接受了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处理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
临时工离开工作岗位的后果有哪些?
379人看过
-
离开工作岗位的最后时刻
145人看过
-
20天后如何离开工作岗位?
224人看过
-
离开工作岗位后能否申请带薪休假?
99人看过
-
离开工作岗位后如何申报社会保险?
239人看过
-
假期工是否可以随时离开工作岗位?
470人看过
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导致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工伤保险的认定劳动者因工负伤或职业病暂时失去劳动能力,工伤不管什么原因... 更多>
-
用人单位裁员造成严重后果贵州在线咨询 2022-04-21用人单位因工伤裁掉员工是不合法的,劳动者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工伤待遇;当然需要先办理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以及违法辞退的赔偿金。 1、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劳动局)申请工伤认定,公司需要在事故发生的一个月内申报,如果公司不申请,则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在一年内提出认定申请。需提交材料: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局的网站一般有下载)、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医疗诊断证明等; 2、如
-
因工作失误造成严重后果会构成玩忽职守罪吗河北在线咨询 2023-01-25因工作失误造成重大损失不构成玩忽职守罪。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一、玩忽职守罪构成要件: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工作纪律、规章制度,擅离职守,不尽职责义务,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义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
-
会造成严重后果的法律是哪些河南在线咨询 2022-08-02你违反了取保候审的规定啊! 取保候审就是要求你随传随到,保持通讯畅通,如果检察院传唤不到你的话,一定是撤消取保候审的决定了,你有可能被上网通缉了,赶快去公安局自首吧,本来是问题不大的,缓刑的可能性很大的,现在你赶快去自首吧,看看公安机关能不能给你一次机会了。 当然你去自首肯定比被抓住要好啊,自首是法定的从轻情节了。 所以,传唤最严重后果建议赶快去公安局自首。
-
过失犯罪是否必须造成严重后果辽宁在线咨询 2022-08-22过失犯罪负刑事责任的根据行为人本来应该也能够正确地认识一定的行为与危害社会的结果之间的联系,进而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避免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发生,但他却在自己自由意志的支配下,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利益采取了极不负责的态度,从而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危害社会的结果,因此,国家就有充分的理由要求过失犯罪的行为人对自己严重不负责任的态度支配之下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
决水造成严重后果会坐牢吗河北在线咨询 2023-11-1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